知名央视主持人曝光,曾被病痛折磨暴瘦50斤,妻子是他人生的救赎

蒋琬看文化 2024-12-17 18:20:42



作者:雷利(富书作者)

前段时间,白岩松头发花白的照片在网上流传。

这位一度以犀利言辞和深刻见解著称的新闻人,如今已经56岁,照片中的他面露沧桑。

曾经的他坐在主播台上意气风发,却在事业的巅峰遭遇了生命中的至暗时刻。

抑郁症的侵袭让他从80公斤暴瘦至55公斤,身心备受煎熬。

那段时间,他失眠、斑秃,甚至对生命感到绝望。然而,正是妻子朱宏钧的支持与爱为白岩松点燃了希望。

他曾坦言:“我今天的一切,离不开妻子的救赎。”

后来的白岩松,不仅重新回到了事业巅峰,而且把新闻做得更出彩。

今天,让我们走进白岩松的故事。

1968年8月20日,白岩松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他的母亲是一名教师,父亲是一位工人,舅舅、舅妈、姑姑也都在教育行业。

耳濡目染之下,白岩松自小与书本为伴,童年时,他经常沉浸在书海中,书籍成为他最大的精神寄托。

8岁时,父亲因肺癌去世,留下母亲独自抚养他和哥哥。

家庭的重担落在母亲肩上,而白岩松也展现出早熟和懂事的一面。

冬日里,他挑着水桶走两公里为家里取水;课余时间,哥哥和他总是主动承担家务,减轻母亲的负担。这种生活的艰辛,反而锻炼了他的韧性和坚持。

1985年,白岩松考入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大学期间,他不仅成绩优异,还热衷于踢足球,享受团队运动的乐趣。

白岩松上大学后,有一种家国情怀在他的心里扎根。他曾说:“经历过80年代的大学生没办法只关注自己,我们和国家、时代有一种隐秘的关系,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冲动和愿望,希望这个国家变得更好,希望这个时代变得更好,希望自己能为这种改善去做点什么。”

1989年,他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实习。

白岩松的工作地点离学校约30公里,为了准时上班,他每天凌晨5点起床,搭乘学校的班车赶往单位。

抵达后,他会在桌子上小憩片刻,随后开始打扫卫生、打水、吃早饭,然后投入一天的工作。

每天的忙碌让他睡眠不足,甚至在车上睡过站。然而,正是这份坚持为他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几个月后,大学毕业的他凭借出色表现得以留任。

尽管进入了新闻行业,但白岩松最初的工作是编辑报纸,而非他热衷的广播或电视。

这并未令他气馁,他坚信:“命运的改变与机遇的获得,是从一件又一件小事开始的。”

他用心对待每一项小任务,不断积累经验。

1993年春节后,他接受崔永元的邀请,加入新创节目《东方之子》,并逐步从幕后策划走到台前,尝试主持人角色。

在《东方时空》,白岩松与陈虻、孙玉胜、敬一丹、水均益、方宏进、崔永元等人成为搭档。

栏目创办的头一年,组里有近二十人都租住在北京六里桥一个有七八间房的半地下室里。

在这个平台上,他参与了诸多重大事件的报道,包括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1997年香港回归、1998年抗洪救灾以及1999年的澳门回归和国庆五十周年庆典。这些经历,让他迅速成长为备受观众喜爱的新闻主播。

1999年,白岩松独立创办新闻节目《子夜》,从策划到录制事无巨细都亲自把控。

忙起来,他一口水都顾不上喝,同事帮他买的盒饭往往都放凉了,白岩松才能腾出时间吃一口。

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感到深深的疲倦,但当深夜躺在床上时,他又翻来覆去睡不着。

白天高强度的工作加上晚上休息不好,很快白岩松的身体就垮了。

他经常食欲不振,精神濒临崩溃。体重从80公斤骤减至55公斤,脱发严重,每次洗头时头发都大把大把地掉,后来甚至出现了斑秃。

他曾坦言:“我当时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价值,甚至想过自杀,但我害怕妻子、孩子、父母和朋友承受失去我的痛苦。”

经过诊断,他患上了重度抑郁症。

而他的妻子朱宏钧在他最脆弱的时候,成为他最大的依靠。

在中国广播报当记者时,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朱宏钧,朱宏钧是江苏镇江人,一个长相清秀温婉的南方姑娘。

两人相识于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作为搭档,白岩松与朱宏钧共同参与采访活动。

那时,朱宏钧的清秀与体贴让白岩松怦然心动。然而,他迟迟未能表白,直到一次深夜工作结束后,他借用工作证租了一辆自行车,载着朱宏钧回住处。

到了宿舍楼下,他终于鼓起勇气表白:“小朱,从遇见你那天起,爱情的种子就开始在我心里萌芽了。未来,我希望与你共同携手前进。”

朱宏钧听完转身上楼,白岩松一度以为遭到拒绝。其实朱宏钧也对他有好感,但感情不是小事,朱宏钧还想了解父母的想法。

面对这段恋情,起初朱宏钧的父母是反对的,认为北方男孩不够温柔细腻,但白岩松并未放弃,他用实际行动打动了朱宏钧。

有一次,白岩松听说朱宏钧的门锁坏了,每天晚上都会咯吱咯吱响,一个女孩子睡觉时很不安全。

于是,白岩松立马带着工具,帮朱宏钧的门锁给修好了。那一刻,朱宏钧似乎明白了自己心意,她觉得白岩松是个温暖体贴的男人,也值得自己去爱。

为了让朱宏钧的父母满意,每当朱宏钧的父母来到他的住处时,他都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照顾周到,又买菜又做饭,忙前忙后。

最终,朱宏钧的父母同意两人走在一起。

1997年,白岩松与朱宏钧结婚。婚后,朱宏钧不仅是他的爱人,更是事业上的良师益友。

刚当主持人时,白岩松一个月工资200元,根本没有钱买西服出镜,第一件西服还是朱宏钧帮他借的。

白岩松没有学过播音,因发音不准和错读字,工资常被扣光甚至倒贴几百元。

压力之下,他一度想放弃主持工作。

朱宏钧得知后及时安慰他,她说万事开头难,愿意陪白岩松共同度过难关。她积极帮他改正不足,不仅将生僻字和多音字整理成册供他练习,还请播音专业的朋友帮忙矫正普通话,为提升语速和口齿清晰度,她甚至建议白岩松含石子练习绕口令。

在朱宏钧的悉心帮助下,白岩松的主持能力逐渐提升,事业也逐渐起步。

然而,事业的成功伴随着极大的精神压力。1999年,他的抑郁症愈发严重。在这段艰难时光里,朱宏钧始终陪伴在他身边。

她坚持每天在便利贴上写满鼓励的话语,提醒他保持积极心态。为了让白岩松获得良好的休息,她将家里的拖鞋全换成了软底,以免噪音干扰他的睡眠。

有一次,白岩松熬夜工作到深夜,出门时恰好遇见还未入睡的朱宏钧。他好奇地问:“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睡?”朱宏钧笑着回答:“只有等你睡了,我才能安心睡觉。”这句简单的话语深深触动了白岩松,让他感受到妻子的支持和爱。

与此同时,白岩松自己也在努力克服病情,他通过坚持读书、锻炼身体、接触大自然等方式让自己从抑郁情绪中慢慢摆脱出来。

这个过程十分漫长,经常在他觉得自己已经康复的时候,隔一段时间,他的心里又会出现郁闷、恐慌的情绪。

断断续续,白岩松的抑郁症持续治疗了很多年。在这期间,他认为对他帮助最大的就是读书,他曾说读书就是读自己,在读书的过程中,他认识了自己的缺陷,学到了提升的方法。

当量变达到质变,他便想清楚了很多人生的道理,思绪一下子宽阔以后,抑郁情绪相应的就减少了。

除了他自己,妻子、父母和朋友对他的时刻关照和无私付出,最终帮助白岩松逐渐走出抑郁的阴影。

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也更加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回忆这段经历时,白岩松感慨道:“我有这么多爱和关心,为什么还要抱怨和放弃呢?”

2001年,白岩松毅然停掉了所有节目,辞去三个栏目的制片人工作。他坦言:“我在一夜之间都辞了。” 开启了一段长达一年的自我沉淀与学习旅程。

在这一年里,他主动面对自己的短板,着力提升技能。例如,他认为自己的古文基础薄弱,便从蔡志忠的漫画版经典入手,逐步深入学习,同时练习毛笔字。他还意识到英语水平的重要性,即使年过三十,仍报名学习外语。

通过这段经历,他不仅弥补了专业能力上的不足,也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

2003年,他重回荧屏,开始主持《新闻周刊》,随后从2008年起担任《新闻1+1》的主持人,转型为新闻评论员。他以敏锐的洞察和直言不讳的风格,直指社会问题,赢得了公众的信任和认可。在新闻评论中,白岩松不避讳得罪人。

他曾直言:“一个不得罪人的新闻评论员不是合格的新闻人。如果所有人都喜欢你,那才是新闻人的悲哀。”他的批评不仅针对不作为的机关单位,还对一些不合理现象予以公开质问。这种勇敢的态度让他在业界树立了独特的形象。

面对许多同行如崔永元、柴静、张泉灵的离职,他始终选择坚守央视。当被问及原因时,他坚定地回答:“新闻还在这,我就在这。”

此外,白岩松热衷于培养新闻人才。从2012年起,他每年在国内多所顶尖高校招收研究生,以“白氏教学法”培养学生。他的课程内容不仅涵盖新闻理论,还包括音乐、电影和纪录片等多元文化。

他认为,只有具备广阔视野和深厚底蕴的人,才能在新闻事业中保持韧性和持久力。通过他的指导,许多学生走上了新闻岗位,为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他的学生静娱如今在北京电台当主持人,学生泽华如今在广州电视台工作......

2016年里约奥运会,他曾调侃中国代表团的服装像“西红柿炒鸡蛋”,也幽默点评三胞胎选手参赛马拉松:“一人跑一段,还以为是一个人跑的呢。”他的轻松风格不仅缓解了观众的紧张情绪,也让赛事报道更加生动有趣。

2018年世界杯时,他戏称:“这次世界杯,中国除了足球队没去,剩下的基本都去了。”幽默风趣的主持人再次令观众对他刮目相看。

作为一名资深记者,白岩松几乎参与报道了近二十几年所有重大事件:从中国第一次申奥到东京奥运会,从中国入世谈判到贸易摩擦,从香港回归到汶川地震,从南联盟大使馆被炸到北京奥运会,从98年特大洪水到新冠疫情。他的出现也常被观众调侃为“大事的信号”。

也正因为在新闻界的努力工作,他还曾在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2001年破格晋升为高级编辑;2009年,获得“华语主持群星会年度终身成就奖”;2010年,获得“优秀播音员主持”奖等奖项。

即便如此,白岩松身上有很多地方都没改变,或者说正是这些坚持才让他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互联网时代,白岩松很少使用微博或微信,如今仍习惯手写稿子。

他认为手写更能契合思维方式,避免因电脑技术而中断思路。他对社交媒体的态度也颇为独特:“我不需要知道别人怎么活,我只需想清楚自己该怎么活。”

在日常生活中,他将锻炼作为放松的重要方式,每周踢球、跑步已成为习惯。他尤其钟爱长跑,不为减肥或比赛,而是享受自由呼吸和与自己竞赛的过程。

从44岁开始,白岩松开始每周长跑,每次5公里以上。他年轻时是短跑选手,曾获不少奖项,但长跑让他更加享受与自我的对话。他将长跑的精神带入职业生涯,坚持在新闻领域深耕,拒绝尝试其他可能更“轻松”的岗位,他说:“在60岁之前,我会按长跑的方式做新闻。”

除此之外,他依旧热衷读书,他曾参与主持多个读书活动,并出版过《痛并快乐着》《幸福了吗》《白说》等10余本书籍。

他最常建议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就是读书,他说:“人生是一个围棋盘。当你读书很少时,棋盘上的棋子很少,不成势。当你读了足够的书,棋盘上的棋子连在一起,就是成势了,人生也成势了。”

虽然工作忙碌,但他始终关注家人。妻子朱宏钧为家庭的稳定和儿子的成长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儿子白清扬在家庭的教育下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优秀的青年。

白岩松从小教育儿子要宽容,不要在乎考不考第一。他不想让儿子在成绩上与同学过分攀比,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不利于健康成长。

他经常和儿子说人生不是竞赛,也不必争第一。这样的教育观念获得大量家长推崇。

在日常生活中,白岩松也很注重言传身教,在他的家里,他和妻子很少看电视、玩手机,而是经常读书和听音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白清扬也自然而然爱上了读书和音乐,很小就读完了金庸全集,在听英文摇滚乐时还学会了不少英语表达。

小学毕业后,白清扬考入北京市重点中学景山中学。升入高三时,他被伦敦国王学院录取,选择历史专业,专攻蒙古史。

2020年疫情期间,白岩松持续关注社会热点,采访钟南山、李兰娟等专家,为大众传递真实信息。

他在新闻发布会上直面提问武汉市委书记,关注物资分配和疫情进展,展现出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

2023年夏天,白岩松以亚运会火炬手身份现身杭州,满头白发和脸上皱纹让网友感叹岁月流逝,但他的坚定目光依旧充满力量。

他提到,希望在2024年之后能够退居幕后,为年轻一代留出更广阔的舞台。

在光鲜的主持台背后,陪伴与理解是一剂解药,妻子朱宏钧用默默付出守护了白岩松的世界,儿子白清扬也让他的生活多了许多温情和美好。

如今,白岩松头发虽白,步履依旧坚定。他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生的低谷并不可怕,关键是找到内心的光芒,做爱做的事,与爱的人同行,人生才弥足珍贵。

作者简介:雷利,富书团队作者,一个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种能力来支撑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挠,不被诱惑,这就是屏蔽力,第4本书已出版,图书《屏蔽力》正在热销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