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荦跋惠山听松庵竹炉图咏

秦保 2024-08-24 02:10:59

跋惠山听松庵竹炉图咏

明洪武朝,高僧性海住惠山之听松庵,尝命工编竹为茶炉,体制精雅。王学士达善、朱少卿逢吉、王舍人孟端(王绂)各有诗文纪其事,而舍人复为之图。永乐中,性海示寂,炉亦沦失。其徒韶石复以道行继师席,藏弆诸公翰墨惟谨。成化中,邑人秦太守廷韶(秦夔)撰访炉疏,付韶石弟子戒宏于城中杨氏求得之,仍贮庵内。邑人盛舜臣复仿制二炉,携至京师,一献其伯冰壑侍郎,一奉吴匏庵宗伯。自是题咏益富,卷轴比牛腰矣。

国初有窃舍人图及李文正(李东阳)篆书题字鬻辇下者,旋为邑人顾舍人梁汾(顾贞观)购得,曾出以示余。康熙壬申秋,余移了节吴阊,道经泉上,取竹炉煮茗,慨然念高僧往哲之风流,从寺僧收拾断纸残墨,并求梁汾所藏王、李遗迹,装池为四卷,付寺僧永宝之。计文十三篇,诗九十二首。名贤高逸见卷中者六十有七人。粗官如余,得附姓名以不朽,亦何幸也。

宋荦(1634年—1713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晚号西陂老人。河南商丘人。

康熙三年(1664年),被授予湖广黄州通判、康熙十六年(1677年),补理藩院判,迁员外郎。历官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江西巡抚、江苏巡抚。康熙三十八至四十四年(1699—1705年),康熙皇帝三次南巡,皆由宋荦负责接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升任吏部尚书。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春,加太子少师。同年九月逝世,享年八十岁,赐祭葬于商丘西陂别墅。

宋荦笃学博闻,能诗文,工书画,精鉴赏,尤以诗享盛誉于清初文坛,一时文士多与之交游。与朱彝尊、施闰章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编著有《西陂类稿》50卷、《漫堂说诗》及《江左十五子诗选》等。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