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转运

冷风吹九月吧 2024-08-04 01:02:43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喜欢的给小九点个关注吧!

清朝光绪年间,在益州城外三十里有一个名为宝仙村的小村庄,紧邻着蜿蜒流淌的神女江,村民们主要以捕鱼为生,并把捕获的鲜鱼带到益州城出售,日子过得颇为富足。

村里有个吴老汉,已近不惑之年,却依旧孤身一人。他曾有过一段婚姻,然而贫苦的生活逼得妻子离他而去,另寻他途。提起吴老汉为何如此贫困,那可是宝仙村中无人不知的故事。

起初,他也曾跟随村民们一同驾船撒网,在神女江上捕鱼,谁知第一天空手而归,第二天渔网丢失,第三天船只被浪打翻,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家境因此雪上加霜,赔了个精光。捕鱼不成,吴老汉转而扛起锄头,开始耕田种地。

可命运弄人,第一年遭遇大旱,第二年又逢洪涝,到了第三年,连买种子的钱都没剩下。有人议论纷纷,说是吴老汉命中注定贫穷,一生就是受苦受难;也有人认为吴老汉做事方法不对,捕鱼需技艺和经验,哪有一蹴而就的道理;种地也是讲究策略,旱年种耐旱作物,涝年种抗涝作物,顺应天时才能有所收获。对于这些议论,村民们津津乐道,但对于吴老汉自己的感受,却少有人关心。

自从妻子离去,吴老汉心灰意冷,独自守着破旧的三间茅草屋,成了村里唯一还未翻新的房子,周边邻居早已换上了砖瓦木房。平日里,他就帮村民们在神女江边拉船、搬鱼,以此换取几尾鲜鱼度日,生活飘忽不定,一天赶着一天。

这一年的秋天,连绵的秋雨下了数日,神女江被细雨薄雾笼罩。吴老汉有个本家兄弟,其子正值弱冠,迎娶了邻村一位貌美如花的女子。吴老汉怀揣着身上仅有的些许碎银,前往本家兄弟家祝贺。这位本家兄弟忠厚善良,深知吴老汉的困境,不愿收他的贺礼,但吴老汉心里明白,这份心意被婉拒,口袋里的银子虽尚温热,可内心却冰冷刺骨,满腔酸楚化作酒意,宴席之上多饮了几杯。当夜幕降临,吴老汉醉醺醺地走出大门,却在回家的路上迷失方向,误入了村子后面的坟地。

那晚,秋雨绵密,后山坟地里静谧无声。吴老汉独自冒雨来到这片荒寂之地,倚靠在一尊墓碑上,浑身湿透,口中呢喃自语,倾诉着自己悲苦的一生,最后忍不住泪如雨下,心酸与泪水交织在一起,早已无法分辨。

恍惚间,吴老汉竟在梦中遇见一位老和尚,身穿一件洗净泛白的长衫,面目慈善。奇妙的是,老和尚周围三尺之内竟无一丝雨水,仿佛身处另一个世界。吴老汉认定这是神仙,连忙跪地叩拜,连连求问自己的命运究竟何解,难道真要穷困一生?

老和尚慈悲地对吴老汉讲道:“阿弥陀佛,世人常执着于表象,将虚幻视为真实,故而人生自有命数,但命数并非不能更改。这命数如同提线木偶,凡人是木偶,因果即为丝线,木偶如何动作,全凭丝线操控。所以,善因到来时,凡人得善果;恶因现世,则结恶果。凡人只知道承受,却不懂得改变,就像那提线木偶一般。施主不必困惑,因即是果,果亦为因。倘若一个人真诚不懈地行善积德,那么因果命术便难以束缚他;反之,如果恣意妄为,罪孽深重,即使有再大的善因也无法庇佑。水能灭火,火至烈时亦能熔金化铁,木偶能被提线控制,也能反过来挣脱丝线,二者本为一体。要知道,命运由己,福祉由己创造,灾祸并无定向,一切皆源于自身所为。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啊。”

梦醒时分,已是次日清晨,秋雨初歇,朝阳初升,洒在枯黄野草上的露珠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充满生机。吴老汉睁开眼睛,发现自己竟然抱着一座墓碑在坟地里睡了一夜,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急急退开几步,定睛一看,那墓碑竟是无字的。

他突然想起,十多年前,村里曾来了一位老和尚在此居住,不久后圆寂,村民们因不知其名姓,便竖立了这块无字墓碑。那时吴老汉年轻,见过这位老和尚几次,此刻回想昨夜梦境,那位老和尚的模样与眼前的墓碑主人如出一辙。吴老汉立刻恭敬地跪在墓前,深深地磕了两个响头,心中默默发誓,今后一定牢记老和尚的教诲。

由于在坟地淋雨一夜,吴老汉回到家后就病倒了,幸得村民们轮流照顾,送饭熬药,经过半月调理,才逐渐康复。

从此,吴老汉对村民们充满了感激之情,性情大变,变成了一个热心肠的人。无论哪家有事,他总是第一个上前帮忙。神女江堤决口,他不顾生命危险,日夜兼程参与修堤;树木倒塌,桥梁断裂,他总是冲锋在前。几年下来,吴老汉为宝仙村做出了无数善举。

这一年的夏天,吴老汉在村外的山林中发现了一头走失的驴子,他将其牵回村中,挨家挨户询问寻找失主,最终找了几十户人家才确定了主人。那头驴失踪已久,失主早已不抱希望,没想到却被吴老汉寻回。

为了表达对吴老汉的深深感激,失主慷慨地拿出一笔丰厚的银两,但吴老汉憨厚地摆摆手,笑着说:“哎呀,这不算啥大事,邻里之间互相帮助是应该的。”随后便离开了。然而,那头母驴肚子里竟怀着一个小生命,两个月后,它生下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驴驹。施主见到吴老汉如此仁义,便决定将小驴驹赠予他,以示报答。

几个月过去了,小驴驹快速成长起来,宝仙村的村民们得知此事,都被吴老汉的善良与坚韧打动,大家自发筹集资金,为吴老汉打造了一辆坚固的平板车。一天,几位村民找到吴老汉,热情地与他交谈:“吴老哥,咱们村里的鱼这么新鲜,你在益州城有熟人,不如试着进城卖鱼去,准能赚个好营生。”

吴老汉听罢,黝黑的脸庞上浮现出温暖的笑容,应声道:“那就试试看吧,我也想为村里多做点实事。”

从此,吴老汉每日清晨便套上平板车,让小驴拖着装满新鲜鱼货的车子,踏上通往益州城的路。他经营买卖极为实在,始终秉持“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原则,宁愿自己多吃点亏,也坚决不让任何一个顾客受到欺骗。正因为如此,吴老汉的鱼摊生意越来越兴旺,口碑也越来越好。

短短几年功夫,他已经在益州城开设了自己的店铺,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闻名遐迩。

五十岁那年,吴老汉有幸娶得了一位同样经历了人生坎坷的丧夫寡妇为妻,两年后,夫妻俩迎来了他们的爱情结晶——一个健壮的大胖小子。

吴老汉晚年得子,疼爱有加,时常抱着儿子在宝仙村里悠闲散步,只要听到哪家有需要帮忙的,他总是笑盈盈地走上前去,尽心尽力地伸出援手。

村民们每每提起吴老汉的转变,总开玩笑说:“吴老汉那天晚上在后山坟地睡了一宿,结果转运啦!”此话一传十,十传百,引来众多外地人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跑到宝仙村后山的坟地去“借宿”,希望能够复制吴老汉的好运。一时间,原本宁静的坟地变得像菜市场一样热闹非凡,甚至影响了亡者的安宁。

宝仙村对此束手无策,只好在坟地周围建立起一道围栏,阻止外来人随意闯入。

然而,那些争相效仿者并没有因此转运,反而因为长期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滞留,不少人染上了疾病。渐渐地,宝仙村的后山坟地终于恢复了昔日的平静与肃穆,而吴老汉的故事,以及他那诚实做人、勤奋做事的精神,仍在村中代代相传,激励着每一位宝仙村的后人。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