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东汉后期挟天子令诸侯,相信多数人会想起曹操。但是,在当时,袁绍和袁术兄弟俩都是实力派的诸侯,为什么没能做到挟天子令诸侯?
1、东汉末年局势汉朝的内乱,从汉灵帝死后开始。当然在这之前,因为黄巾起义的冲击,所以汉廷和地方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变化:那就是汉廷对地方的管控力度大不如前。并且,汉灵帝死后,汉廷高层爆发了权力斗争并引发内乱。董卓趁机率军进入洛阳,控制了朝廷。之后董卓认为当时的皇帝汉少帝傻乎乎的,实在不适合当皇帝。于是董卓废掉汉少帝,改而册立汉献帝。
当然关于董卓的废立,后世也有争议。有人认为汉献帝确实比汉少帝适合当皇帝,而且论出身,汉献帝也比汉少帝适合。但是,董卓真正的考虑,其实也是想借此争夺话语权:即自己既然有拥立之功,那至少在小皇帝亲政之前,大汉朝廷的一切事情,都该自己定夺才对。
董卓的行为很快引起了反弹:前文说过,汉灵帝时期,汉廷对地方上的管控就大不如前。所以董卓虽然废掉了汉献帝,但也没能让各地诸侯承认他对朝廷的管控力度。
2、诸侯的反应诸侯对于董卓的废立行为,其实不外乎两种反应。
第一,实力一般的诸侯表示不承认汉献帝的合法性,认为汉少帝才算正统。所以表示会拥立汉少帝复辟。当然诸侯们这么宣传,倒并不是真的觉得汉少帝不如汉献帝,而是打算以此作为口实来进行割据,不继续服从献帝朝廷的号令。
第二,势力较强的诸侯则有了拥立第三个君王的想法。即在汉少帝和汉献帝之外,再找个人做皇帝,这样自己也可以通过朝廷的名义发号施令。当然这么干的前提是需要实力强大,如果实力一般还想拥立新皇帝,那必然会引起汉少帝的支持者和董卓集团的群殴。
3、袁绍袁术的行为袁绍就属于实力较大的诸侯。所以袁绍在组织人马讨伐董卓的时候,又找到汉朝宗室刘虞,并打算拥立刘虞做皇帝,对抗董卓控制下的献帝朝廷。袁绍的这个行为让很多诸侯觉得,袁绍和董卓本是一路人。所以袁绍也遭到了孤立。
只是,本来实力就强大的袁绍,也不在乎自己会遭到孤立。反倒是刘虞认为按照宗法制,自己不够格当皇帝,因此坚持不做这个皇帝。
而袁绍的兄弟袁术,比照袁绍更是更进一步。袁术起初表示反对袁绍拥立刘虞做皇帝。但是袁术在不久之后,也觉得依靠自己的实力,也没必要继续给汉廷当臣子——因为那时候,汉少帝已经被杀,而汉献帝的法统自己又不认,所以,按照袁术的逻辑,即:汉少帝死了,汉献帝是伪皇帝,也就是说此时汉朝没有皇帝,既然没有皇帝就没有朝廷,没有朝廷就说明汉朝已经灭亡了。所以该成立一个新朝廷。
袁术根据这个逻辑宣布称帝。
3、曹操和袁氏兄弟的差异曹操最终选择了迎接汉献帝,并挟持天子令诸侯。其实从本质来看,曹操和袁绍兄弟态度的差别,都是基于自身实力不同而做出的不同选择。
曹操当时属于中等诸侯:和袁绍兄弟这样的大诸侯相比实力较弱,但和一些更小的诸侯相比又算较强。因此对于曹操来说,掌控住天子,就可以通过朝廷的名义对外发号施令,增强自己的软实力,对自己的发展有很大助力。其实曹操的套路,孙策也曾想过。只不过孙策没有机会施展而已。
而对于袁绍兄弟俩来说,自己本身已经是实力庞大的大诸侯,迎接汉献帝在自己地盘上并没什么好处可言:因为如果汉献帝的主张自己被迫服从,很可能导致自己的权限受损,而如果汉献帝的主张自己不服从,那么又会处于违背皇命的舆论被动方状态。并且自己并不像曹操那样需要依靠天子的旗号发展实力。
所以,基于这些想法,袁绍兄弟才没有考虑迎接汉献帝到自己的地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