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字洪度,生于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鱼玄机、李冶、刘采春并誉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同时与卓文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其诗作至今流传九十余首,收录于《锦江集》中。
薛涛不仅美貌动人,且精通音律,八岁便能作诗。据《名媛诗归》记载,某日其父薛勋吟出“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随即对出“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父亲虽惊为天人,却忧虑此为不祥之兆,担心女儿未来命运多舛,而这一担忧竟成现实。薛勋逝世后,薛涛与母亲流落蜀中。
德宗贞元年间,韦皋任剑南西川节度使,召薛涛赋诗助兴,薛涛因此入乐籍,后以乐伎兼清客身份出入幕府。她书法出众,行书深得王羲之神韵,公文亦条理清晰、文采斐然,深受韦皋赏识。韦皋曾欲奏请朝廷授薛涛秘书省校书郎之职,虽因旧例未成,但人们仍常称她为“女校书”。
曾有官员为求韦皋青睐,向薛涛赠送礼物。薛涛虽照单全收,却转身将礼物上交府库。此举惹怒韦皋,将她贬为军伎,发配至西北边陲松州。薛涛惊恐万分,沿途兵荒马乱,她作下《十离诗》,字里行间流露出悔意。韦皋阅后,怜惜其才华,召回薛涛,从此她再无轻率之举。
随着薛涛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诗人都慕名前来,以与她诗歌唱和为荣,其中不乏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名家。
唐元和四年(809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入蜀。元稹年少有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入河中幕府,后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
元稹久闻薛涛大名,至梓州后,特约薛涛相见。初见之下,薛涛被元稹俊朗外貌所吸引,主动献上《春望词》四首,表达相思之情。元稹即以《菊花》诗回赠,诗中“陶”字与“涛”同音同韵,寓意深远。两人议诗论政,情谊日深。
元稹在蜀期间参劾东川节度使严砺,得罪权贵,离蜀而去。分别时,元稹作诗赠薛涛,赞其蛾眉秀美如卓文君,口才文采俱佳,并发誓别后相思。
元稹走后,薛涛以多年积蓄赎身脱籍,静待元稹归来。相思难寄,唯以诗抒怀。她酷爱绝句,嫌常规纸幅过大,遂改良当地造纸工艺,染成桃红色,裁成精巧窄笺,特别适合书写情书,人称薛涛笺。
31岁的元稹正是风华岁月,而薛涛即便风韵绰约,也已42岁,何况薛涛乐籍出身。薛涛深知此中差距,仍盼与元稹重续前缘,恰巧李德裕前来探望薛涛,如实向薛涛介绍了元稹的情况。李德裕告诉薛涛,元稹并非钟情之人,更不是可托付终身之人。
元稹所作《莺莺传》自述其与崔莺莺之情事,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定,这部自传体小说的作者元稹写的是自己的真实经历。莺莺曾赠玉环给元稹,并痴情嘱咐,说“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始终不绝”,既表明自己忠贞不二,也期待元稹不要辜负她,但是元稹进京后弃莺莺,娶三品大员韦夏卿的女儿韦丛为妻。韦丛未逝时,元稹已与薛涛同居。韦丛逝后,元稹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以悼念。然元稹后又娶安仙嫔、裴氏,薛涛心情可知。
十年后,元稹欲接薛涛至浙江,却因遇刘采春而再弃薛涛。此时薛涛收白居易赠诗,知与元稹情缘已尽。元稹好友之劝,更添其羞辱与愤怒,薛涛唯沉默以对。朝廷要员与官妓之恋,结果可以预见。元稹一去不返,薛涛心中或许更多宽容与思念。她脱下红装换道袍,人生由炽烈转淡然。
大和五年(831年),元稹逝世,追赠尚书右仆射。次年,终身未嫁的薛涛郁郁而终。
据记载,薛涛死后,剑南节度使段文昌亲笔为薛涛题写墓志铭。今四川成都望江楼有一联,上联“古井冷斜阳,问几树枇杷,何处是校书门巷”,下联“大江横曲槛,占一楼烟雨,要平分工部草堂”,将薛涛旧居与杜甫草堂并提,喻其诗才可与杜甫比肩,是对薛涛一生的高度评价。
后世文人如清代李调元、名士潘东庵等,皆对薛涛追怀不已。何光远《鉴诫录》赞薛涛“容姿既丽,才调尤佳”。文人认为,女子之美,在于才情,不读书、不吟诗、整日不离绣床者,如木偶人无趣。
薛涛以其卓越的才华、坚韧的性格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不朽的传奇。她的诗歌、她发明的薛涛笺,以及她的故事,都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人在追求理想和自由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她在大唐诗笺上书写的精彩人生,也将永远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后人所铭记和敬仰。
这个麻用?全部都是文字意淫游戏。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