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头号网红地标建筑,斥资2.1亿重建,唐风夜景不输西安

林桐你好的 2025-01-01 03:30:33

相信所有第一次来洛阳旅行的游客,手机里一定有一张应天门的照片,通常还是夜景照片。华灯初上,应天门的灯火点亮,照着洛阳城的古与今。面阔140米、高13层的城楼雄踞于定鼎大道、凯旋东路路口;双向三出阙就像一对张开的翅膀,舒展而尊贵。千年前隋唐的气派仿佛不曾远去,只是城楼下进出的人从王公贵族,换成了今天的打卡游客,盛世换了人间。

每天来应天门拍照打卡的很多,应天门的过去大家未必都知道。应天门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是登基、改元、大赦、宴会及接见万国来使等大典的重要场所。

应天门也确实见证了无数历史上的高光时刻——比如唐高宗俘获百济国王、武则天称帝、唐玄宗接见日本第八次遣唐使等仪式均在应天门城楼举行,唐朝三次封禅大典皆从此门出发,因此应天门是当仁不让的“大唐第一门”和“天下第一门”,是中国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也成了后来明清故宫午门的蓝本。

朝代更迭,战乱纷争,使得这座千年前的雄伟城门与洛阳其他古迹一样长埋地下。直到上世纪50年代,考古人员才找到了应天门遗址,这是隋唐两京考古发掘出来的第一座宫阙遗址。此后的半个世纪里,人们对这座城门进行了五次发掘,并于1990年第三次发掘中,首次发现隋唐两京的“双向三出阙”(以前皇宫最多只用二出阙,唐朝应天门第一次使用三出阙),随即列入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为了让深埋地下的宫阙楼阁以新的形式展现,2016年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开工,历经3年,斥资2.1亿终于建成。如今的应天门是门楼、朵楼、东西两边十二阙楼、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规模恢弘宛若空中楼阁。并与北侧已修复的天堂、明堂一起,构建起完美的建筑布局,让洛阳终于有了比肩西安大唐不夜城的盛唐气象。

虽然如此斥巨资的重建、复建难免引发争议。但历史建筑的复建很难说真假,洛阳应天门唐太宗复建过,宋太祖也复建过,不能以“假古董”一言蔽之。应天门也并非拆真建假,发掘时已经是地下遗址,修复时更是搬迁了不少原来的工厂民宅。如今的应天门的定位准确来说是遗址的“保护性展示”,属于国家级考古项目。首先有历史真实背景,其次有科研教育作用,而其最核心的作用是对遗址的保护。这些价值意义与一般影视城里的那些仿古建筑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应天门也绝非空壳建筑,它的内部是体量庞大的博物馆,只是游客寥寥无几。内部可以近距离看到东西两阙巨大的夯土台基,保存较好的城墙台基依然有4米高。这些台基已经被历史的风霜磨圆了棱角,但仍然能从城门的规模与高度,想象过去应天门的磅礴气势。不过博物馆的布展和展品还是比较少,如果将来布展都填满了,内容应该更丰富。

参观博物馆之余,游客可以上到二楼的平台,将远处的明堂、天堂建筑尽收眼底。应天门从下午3点到晚上8点,序厅、遗址层、二楼平台、南广场等地都有不间断的演出。游客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天子三出阙”的皇家城门威仪,见证重要历史事件的原地再现。

觉得在遗址层和二层平台看演出不过瘾的话,可以直接上应天门4楼看《唐宫乐宴》的演出,缺点是门票不算便宜,演出质量、点心茶水也一般。但是可以深度游应天门,并且从更高的平台俯视整个洛阳城;演出结束后四楼的正门大开,正对灯火璀璨的现代洛阳,让人有种隋唐盛世不如当今盛世的感慨,个人认为这才是演出最高光的部分。

像应天门营造的凸显盛唐气象的夜游氛围,相对集中的视觉震撼效果,还是在“历史原产地”,目前众多国内景点里还无“代餐”。就连同样以唐代都城为标签的西安,也找不到类似的景点。而整个隋唐洛阳城的复建、重建工程还在持续中;千年前神都的辉煌,也将一点点被还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