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聪不聪明,看手就知道?若发现娃有这3个特征,你就偷着乐吧

豆芽妈妈育儿说 2024-10-09 15:58:01

孩子的智力发展,一直是很多家长关注的问题。

如若谁夸咱自家的孩子聪明、可爱,家长也是心里乐开了花。

很多家长耗时费力、不惜重金带孩子上早教班,也是希望孩子智力卓越。

其实,孩子聪不聪明,从小都有表现,尤其和孩子的这个部位息息相关。

一、孩子聪明与否,其实从手上的3个表现就能看出

人们常说“心灵手巧”。手和脑和孩子的心智发展,有很重要的关联,也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顾玉东教授曾提到过:人所有文明成就,都是建立在手的解放上,手和大脑密不可分。

李玫瑾教授也曾经在公开演讲中提到:孩子聪不聪明,完全不用等娃长大,其实看看他们的小手就可得知。

第一个:手指灵活程度

瑞士研究人员发现,手指活动和脑血流之间有正比关系。

手指在做简单动作时,比不做的时候,血流量要增加10%;而手指在做精细动作时,脑又会提高不少,甚至高达35%。

实验中小白鼠的前爪上有3万根神经纤维;而人的手上,却多达100万根。

人之所以称之为高等动物,就是源于人会创造,有大脑和思维活动。大脑指挥行动,靠手来实现。

孩子从5个月开始抓握东西,到7个月左右拿放物品,再到1岁左右,能够用小手指捏小颗粒……

宝宝手指越灵活,手部肌肉发育越好,越能开发孩子智商,激发大脑潜能。

第二个:手部力量大小

孩子做很多手上的事情,都需要手部力量的加持,而这是大脑直接控制和指挥的。

比如说小孩子捏豆子、撕纸、用筷子等都需要很好的协调自己的手部肌肉群。

手部力量锻炼好的孩子,等上了小学后,开始写字写作业,会写的又快又好,不容易酸痛。

第三个:手眼协调能力

等到孩子2、3岁之后,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其实锻炼的是手眼协调能力。

不要小瞧孩子的每一个动作指令,例如吃饭喝水,对于刚刚习得的孩子来说,要准确的把食物放在嘴里,需要“手-脑-眼”配合才能完成。

手眼协调属于视觉运动整合能力,是一种精细动作的协调,也是一种学习能力。

这些能力好的孩子,专注力、观察力都不错,孩子上学后成绩也会出众。

二、手,是孩子的“第二大脑”

加拿大神经外科医生彭尔德,他曾根据大脑与其调动身体不同部位的联动程度,描绘出一幅“大脑地图”,也称之为彭尔德地图。

他认为,大脑指挥身体的各个部位,其调动的影响有大有小。如果比重大,说明这个部位对大脑的作用就越明显。

如果对这个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和锻炼,那么大脑神经元会接收到相应的刺激,从而变得更加敏捷和聪明。

根据“大脑地图”,他发现,手、嘴和眼睛所占大脑比重最大。

其中,手指和手掌占到大脑运动区域的1/3,感觉区域的1/4。

因此,有这样一种说法,儿童是用手来思考的,手是孩子的“第二大脑”。

婴儿期的时候,孩子喜欢把手放在嘴里,借此感知外部世界。

幼儿期的时候,孩子无论是无意打人、扔东西、撕纸等,其实都是手部的探索,是宝宝的成长需求,不应该被强行制止。

三、娃的智商高低,关键在于手的锻炼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聪明才智,触手可及”。孩子指尖的动作越精细,越能刺激大脑皮层相应的运动区,促进大脑活动。

那么,怎么锻炼呢?

第一:3岁前,自由探索

宝宝在手、口的敏感期时,让他去自由探索。

宝宝吃手,别去阻止,把他的小手洗干净,让他用嘴巴去尽情感知这个世界;

宝宝爱抓东西、乱摸,把一些危险品远离,让他去用触摸可以接触的物品,感受其间的不同和差距;

让宝宝多爬行,自由移动可以让宝宝探索更广阔的世界;爬行可以锻炼手部力量,让宝宝拥有更加灵活的双手;

陪孩子多玩手部游戏,按摩宝宝小手、玩拍手歌,和宝宝边玩边说话,亲子陪伴的同时,让宝宝的小手得到更好刺激和利用。

第二:3岁后,精准练习

孩子3岁后,被动练习的少了,而且也过了手的敏感期。

但是,这个时候,孩子好奇心强,对世界和周边事物也有了认知和判断。可以通过一些益智类的游戏,让孩子继续得到精准练习。

玩贴画书就是不错的选择。孩子在玩贴画的过程中,找、撕、贴,不仅要求思维要十分敏捷,而且有效锻炼孩子手脑协同发展,孩子手部的精细化动作会越来越灵活,大脑也会越用越聪明。

0 阅读: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