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变革、潮起潮落。对多数企业来说,永立潮头太过奢侈,怎样保持长青、不被抛弃,就已是一个严肃课题。
聚焦新旧交替的汽车业,面对新能源车企的咄咄崛起,传统汽车经销商正处于十字路口。从买车默认4S店,到现在大街小巷、各种购物中心,汽车和消费者的距离不断拉近,“车店”仿佛无处不在。叠加汽车业内部竞争愈演愈烈,价格、销量的双重下降让传统经销商压力日增。
看看国内最具规模的豪华乘用车经销与服务集团——广汇汽车近况或有更深体会。
6月26日,广汇汽车从跌停价0.64元/股,到收盘价0.78元/股,上演“地天板”行情。7月4日又喜获一个涨停板。然即便如此,收盘价0.99元,从6月20日算起已连续11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值,持续拉响面值退市风险警报。
雪上加霜的是,由于可转债与股票走势正相关,据证券时报,6月25日广汇转债价格跌至38.437元,跌破面值约61.5%。截至当天,广汇转债已沦落成市场上第二便宜的可转债。
股债双压,折射了市场信心缺失。不禁叹息,曾叱咤风云的经销商巨头,何至如此?
1
年报回暖、一季度又降
货币资金不足90亿元
想一探究竟,基本面是首要考量。
2024年4月24日,广汇汽车发布2023年报:营收1379.98亿,同比增长3.34%。净利3.92亿,同比增超114.71%,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11亿元,上年同期为-30.48亿元。
乍看满满修复回暖之态,可喜可贺。不过细观,销售费由2022年的51.12亿元降至48.23亿元,管理费也下降5.35%至22.51亿元。期间费96亿元,同比减少3.78亿元。信用减值损失从2022年的6.37亿元降至2023年的3.17亿。核心盈利能力真正改善多少,要打一个问号。
此外,商誉达到187.49亿元,相当于同期公司净资产389.75亿元的48.11%。年末资产负债率虽较上年末下降1.13个百分点,仍高达63.97%。
进入2024年,回暖的持续性、业绩稳健度也值考量:一季度营收277.90亿元,同比下降11.49%;归母净利7094.05万元,同比下降86.61%;扣非净利95.07万元,同比下降99.80%。毛利率8.99%,同比下降1.46个百分点;净利率0.31%下降1.62个百分点。
若拉长维度看,上述回暖也有些杯水车薪。2023年的营利双升是建立在可比基数底的基础上(2022年营收净利分别同比下滑15.7%、265.9%)。若相较2020至2021年的1584.42亿、1584.37亿元营收,15.16亿元、16.09亿元净利,2023年仍有较大差距。
同时,据同花顺数据,应收账款占比不断升高,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1.19%、1.43%、2.00%;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占比则不断下降,同期分别为18.35%、14.85%、11.81%。从财务角度讲,需警惕上下游话语权是否减弱,回款力、欠款力下降。
2022年是一个至暗期,净利亏损-26.69亿元,录得上市以来首次年度大亏,其中四季度单季税前亏损高达-41.47亿元。
彼时广汇汽车表示,季度大亏原因是宏观外部因素影响下,大面积关店以及打折去库存导致的毛利下降。叠加从燃油车向新能源转型过程中,因“关停转并”而引发的成本上升所致。
再看2024一季度的营利双滑,广汇汽车解释称,主要是汽车消费复苏缓慢,受行业价格战影响整车盈利能力下滑,且传统燃油车受新能源汽车市场挤压,收入规模下降但成本相对刚性,导致营业利润大滑。
话虽如此,可要知道,这还是可比基数底下的结果,2023年同期营收313.99亿元,同比下降10.65%;归母净利5.30亿元,同比下降20.52%,均为近三年同期新低。
业绩不振,流动性自然吃紧。2020至2023年,公司货币资金分别为290.09亿、258.78亿、150.93亿、112.35亿,呈快速下降态势。2024年一季度更跌破百亿,仅为83.36亿元。同时短期借款高企,2020年至2023年分别为303.42亿、314.87亿、341.58亿、336.59亿;截至2024一季度末,总负债692.5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1.98%。
2024年4月17日,广汇汽车公告称,控股股东广汇集团已累计质押16.47亿股股票,占其持股量比62.45%,占总股本比20.31%。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控股股东高比例质押,衍生风险不言而喻,不仅影响市场投资意向,若股价大幅下跌,甚至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导致实控人变更、企业管理动荡等。
实际上,早在2023年2月,惠誉就曾将广汇汽车评级从“B-”下调至“CCC+”,预判该公司流动性吃紧且无力大幅去杠杆。
2
行业变天、无力感背后
既大又强追问
曾几何时,投资一家4S店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然看看广汇汽车的种种窘态,可谓时过境迁。
公开资料显示,广汇汽车成立于1999年,业务范涵盖销售、租赁、维修、保险以及二手车等汽车全生命周期服务。乘着汽车产业东风,历经20余年发展,广汇汽车建成庞大的经销网络,覆盖全国28个省市,代理奔驰、宝马、奥迪、长安、长城等50余个国内外乘用车品牌。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各大经销商集团中,广汇汽车在乘用车总销量中排名第一,营收排名第二。
可见,即便深陷困态,公司规模依然傲人。但经验告诉我们,大不代表强、规模不代表质量。即使巅峰时期的2019年,营收高达1704.56亿元,净利润却仅为26.01亿,毛利率9.84%、净利率1.94%。
深入业务面,或许能找到盈利羸弱的答案。公司主要是以整车销售为主,以2023年为例,达到1174.30亿,占比85.10%,而据时代财经,该业务毛利率太过单薄,新车销售仅有1.65%;2024年一季度,整车销售收入225.96亿,占比81.31%;毛利率进一步降至0.02%。
反观维修服务和佣金代理,赚钱能力明显更强,可惜占比有限;2023年,两营收分别为138.29亿、50.66亿;占比10.02%、3.67%;毛利率31.34%、83.00%。据同花顺数据,两业务贡献的主营利润高达37.87%、36.75%;合计74.62%。而整车销售虽破千亿营收,主营利润贡献仅16.95%。
好在2024年一季度,整车销售占比81.31%,下降3.79个百分点,维修服务则上升2.39%,来到12.41%,只是两者差距仍较明显。
在行业分析师王婷妍看来,维修服务、佣金代理和整车销售,是互相依托的上下产业链关系。而伴随销售模式的多样化,尤其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自建渠道,这种传统产业链日益受到挑战。叠加车企价格战、经销商越卷越亏。长期看,广汇汽车的经营压力仍是一个延续过程。
据证券时报,广汇汽车旗下有不少豪华车销售店。以2021年为例,豪华品牌门店量达到231家,门店占比31%。
而面对国产品牌的成熟崛起、尤其新能源车企的咄咄攻势,传统豪车走下神坛、接连开启降价模式,裹挟其中的广汇汽车甘苦自知。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在日前探访北京朝阳区一家宝马4S店时,销售人员介绍,目前部分车型正在促销,幅度最多可“打对折”:以宝马i3 eDrive 35L为例,落地价在19万元左右,该车型指导价为35.39万元。无独有偶,北京一家一汽奥迪4S店的销售人员称,目前店内大部车型补贴力度都在10万元附近,奥迪e-tron系列最高可优惠到26万元,奥迪Q4 e-tron入门款车型,甚至19万元左右就可拿下。奔驰也不例外,店内优惠动辄10余万元。奔驰GLA优惠10万元,奔驰EQE AMG也能优惠10多万元。
降幅之大,刷新不少国人认知,以至有网友朴侃“再不努力,就只能买‘BBA’了。”
实际上,何止是豪华品牌,一些经典合资品牌也承压明显。如7 月 3 日,腾讯新闻旗下《棱镜》报道,北京一家广汽丰田 4S 店销售人员月初表示“现在只需要 12 万多就可以开走一辆凯美瑞。”要知道,这是广汽丰田“最卖座”的产品,5 年内销量突破 100 万辆。
价格战,消费者广受实惠,却让经销商压力山大。据证券时报,某一汽奥迪经销商5月售出130辆车,背负了170万元亏损,每辆车平均亏损超1.3万元。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全联商会曾对27个品牌展开价格倒挂和返利问题调研。2023年倒挂最严重车型中,倒挂平均比达23.05%;2024年一季度升至26.26%。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四年内已有超8000家4S店退出市场。
作为行业规模龙头,广汇汽车波折自然更大。车价跳水除了压缩经销利润,也暗有库存贬值隐患。截止2024年一季度末,广汇汽车仍有149.8亿元存货。
行业分析师王彦博表示 种种重压下,体现出广汇汽车作为中间商的无力感。行业好时,业绩一飞冲天;行业遇冷时,就被打回原型。缺乏产品支撑、被动承受,增加了抗周期难度。
深究这种无力感,除了行业环境,自身有无短板、精进处也值深思。以毛利率为例, 据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2023汽车经销商对生产厂家满意度暨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研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4S店整体毛利率为4.99%。而广汇汽车的整车销售毛利率为3.25%、新车毛利率为1.65%。
冰激凌效应告诉我们,越是行业寒冬,越凸显龙头企业的发展韧性、综合抗风险力。不禁发问,广汇汽车龙头底色够足吗?是否既大又强?
3
船大难掉头?
迎合动作还要再快些
提到广汇汽车,就不得不说白手起家创下千亿资产的孙广信。1962年出生,只有高中学历,经历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火洗礼,练就了其敢闯敢拼的果敢风格。
2002年,地产业发家的孙广信,将目光瞄向刚刚起步的汽车市场,毅然杀入经销商业。凭借雄厚实力,其背后的广汇集团接连在新疆、广西、河南等地跑马圈地,一系列“收并购”后,一张庞大汽车经销商网络逐渐形成。
2006年,广汇汽车正式成立。成立后的4年里,公司又相继完成了对安徽、重庆、甘肃、河北、宁夏、山东等地汽车经销公司的收购。2012年,广汇汽车跃升至全国头部车企经销商,3年后通过借壳完成上市。
回看广汇汽车发展史,高融资、大规模并购是关键词之一。尤其上市后,广汇汽车步子更大。2016年6月,成功收购宝信汽车,耗资约114.92亿港元。后者2011年上市,是以经营中高端、豪华品牌及超豪华品牌为主的汽车销售服务集团,是全国最大的宝马经销商、最大的捷豹路虎经销商之一。
同年以10亿元收购鹏峰集团,以17.6亿元收购尊荣集团,2018年以6.86亿元收购上海爱卡23.6783%股权,随后以3.97亿元收购13.8%股权,又以24.6亿元收购众国宝泓等84家公司股权,以12.5亿元收购庞大集团旗下5家公司......
一系列买买买,让广汇汽车跻身中国最大的豪华乘用车经销与服务集团。但繁华喧嚣背后,代价隐忧也肉眼可见,2015年商誉占比9.98%,2016年至今始终高于12%,2023年达到15.93%。2024年一季度商誉额187.49亿元,总负债692.5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高达304.63亿元,账上货币资金仅83.36亿元。
且随着行业格局重塑,需要警惕“船大难掉头”局面。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从 2017年的2.3%,增至2020年5.8%,再到2021年的14.8%。据中国经济网,2023年渗透率达到31.6%。
在此背景下,广汇汽车加快了变革步伐,有序推进新能源汽车销售与服务网络布局,以拓宽业务增长空间。据上海证券报,2024年6月公司新能源新车销量同比增长90%,上半年累计销量增长46%。截至6月末,公司已建成投入运营的新能源店面55家,较年初26家增加29家。
成绩可圈可点,但对比传统销售门店,体量仍显羸弱。
更值警惕的是,快速崛起的新能源品牌不少选用直营模式,新车销售环节不需第三方经销商。
如特斯拉方面曾表示,直营模式能有效保证用户享受优秀的产品和服务,包括渠道成本、价格透明、试驾、订车等。此外直营模式可节约销售成本,迎合年轻用户消费习惯,简化购车流程。
理想汽车CEO李想也指出,直营模式最大优势在于节约渠道成本。主流合资豪华品牌对应标准销售价格,经销商毛利率高达40%以上,但由于经销商间的恶性竞争,消耗20%的销售费用,因此直营价格只需20%毛利率。
行业分析师林永表示,新旧交替的汽车业变化重塑太快,短期内销售和售后维修主流还是传统汽车4S店,但未来是两者并存还是仅剩一种,只能交由市场和时间决定。对于广汇汽车这样的传统经销巨头而言,若坐以待毙无疑逆水行舟。想要摆脱颓势、提振股价业绩,就必须快速迎合趋势、迎合市场,走出一条与新能源融合共生的新路。
4
积极拥抱转型
鏖战几多胜算
的确,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没有一劳永逸的护城河。拥抱趋势转型、与时间赛跑,广汇汽车避无可避。
好在,虽深陷退市旋涡、业绩承压,广汇汽车毕竟还是龙头、拥有一定的实力基础、市场沉淀力。2023年《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其仍位列第103位。
大公国际认为,广汇汽车是我国销量规模最大的汽车经销集团,行业地位突出,规模优势显著,具备较强的品牌竞争优势,公司形成了从整车销售到售后维修服务、衍生服务的完整产业链,且维修及衍生服务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构成公司毛利润的主要来源。
此外,广汇汽车正在和电动车品牌建立广泛合作,截至2023年底与赛力斯等20多个品牌建立沟通机制,已成功申请54家新能源门店授权,建成并投入运营26家。
据上海证券报,2024上半年,广汇汽车已成功申请70家新能源门店授权,或处于建设中,或已建成投入运营。
以问界为例,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已有5家在营门店,且去年至今销量及盈利表现均十分突出。伴随这家豪华国产品牌的持续放量,广汇汽车的业绩修复值得期待。
据公司官方公众号显示,新能源汽车销售网络建设正在全面铺开,仅5-6月就新开5家门店,包括ICAR、星纪元等优质品牌。、
更深一度看,这与经销商模式再度回到新能源车企视野有关。部分车企意识到,采用经销商模式不仅能降低扩店成本,还能提高品牌触达和销量转化。比如小鹏汽车、阿维塔等已由直营向经销商模式转变。这一定程度上表明,经销商模式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具有生命力。
自身决绝力变、坚定转型,叠加往期厚重积累、市场洗礼经验,作为中国汽车经销商标杆,广汇汽车尚可一战。
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烈火出真金,长远看,当下种种困态挑战,或也只是小波澜,经历一番刮骨疗伤、痛定思痛后,广汇汽车大概率终将走出泥潭、迎来新生、甚至更进一步。
只是,欲戴王冠 必承其重。面对新周期洗牌的血雨腥风、雷霆万钧,广汇汽车以何代价渡劫、以何姿态破局、何时真正脱胎换骨,仍是横亘孙广信面前的一道严肃考题。
商场如战场,一个转身就是一个时代。面对股债双压的极致考验,十字路口下的广汇汽车能否转型成功、重现往日光辉,仍是一场转型耐力、精准度、实操高效性的鏖战。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本文为首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