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究竟是啥意思?

诗词漫游有能力 2024-12-03 10:58:33

“老不死”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句很重的骂人话,它来自于孔子的那句“老而不死是为贼”,那么,孔子想要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原话出自《论语.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孔子对他的老友原壤不满意,原壤劈开两条腿坐在那儿迎接孔子,缺少雅敬,孔子便说他是少年时不知道对兄弟谦让友爱,长大成人了无善可陈,现在老了,又不死,便成为老不正经;孔子用手杖敲打原壤的小腿。

在《论语》中,这一段不太一般。

第一,都说原壤是孔子的老友,这是可信的,如果不是老友,这样说话会引起暴烈的反击,用杖敲打,更无可能,因为会引起肢体乃至器械冲突。

原壤的罪状无非是“幼不逊不悌”(注意,没有不孝),长而不述,乏善可陈(注意,没有作奸犯科),总之没有什么出息,但远远不是恶人,并无贼字本意中的残暴盗窃的记录。

第二,并没有说他是由于老而不死才成了贼,而是由于少年青年成年时期记录中下,享寿不差,孔子不平,觉得苍天对他太宽厚了,便嘲弄之,责备之,摇头之,敲打之,敲打中有某些玩笑与恨铁不成钢之友情。

如果完全从口语上看,这里的“是为贼”与“你成了精啦?”、“你从哪儿诳来的寿命?”、“你简直是邪魔歪道啊”的意思差不多。

所以,孔子所说的“老而不死是为贼”,并不是骂人的话,而是老友间的互相打趣。

所以,懂得这句话的人,绝不拿它当坏话,而是趣话。比如,作家冰心非常幽默,它有一枚闲章,上书“是为贼”,含义是"老而不死",表达的是她老人家对自身长寿的乐观、满意、自嘲,小小的嘚瑟,我以为。

其实,“老而不死”,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总算不得坏事。

实际上,“老”不但不是坏事,反而给某些人带来也许年轻时未曾有过的荣誉和权力——最直接的例子是,在传统中国家庭中,原本地位低下的“媳妇”,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母亲”、“婆婆”,甚至“老祖宗”的时候,便几乎成为家族中最威严、最受尊敬的成员。

长寿,历来是中国人追求的福祉,中国文化,尤其是道家传统中,修炼得道者可得永生的说法,总是吸引着众多信徒修道、炼丹,孜孜不倦。

懵懂无知的孙悟空去菩提祖师那里修炼,是希望得到个“与天地同寿”的结果;各路妖精觊觎唐僧肉,也是为了个“长生”的缘故。

这“长寿”的概念,可以说贯穿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天地同寿,不仅是中国人的理想,更是中国式思维框架的基础。

在中国人眼里,个人是与更大的自然与超自然的存在结合一体的:

人,据不同的传说,或是女娲所造,或是盘古死后身上的小虫风吹所化,总之是早有灵根。

凡人可以通过建功立业而封神,即使封神的时代已经过去,人也可以通过修炼而得道成仙。

总之,自然与超自然,凡人与神仙之间并无鸿沟,有时,不过是一念之间便可以“转化”。

唐代牛僧孺的《玄怪录》记载,有个名叫杜子春的人,有缘遇到个仙人,得了个修道升仙的机会,打坐修道之时,种种磨难、诱惑均难动其心,但最后总还是难脱个“爱”字,终落得个前功尽弃。

《红楼梦》中,跛脚道人“好了歌”曰,“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但若真个“忘了”这种种世间牵挂,成仙得道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这样想来,那被孔子骂的“不孙弟”、“无述”又无礼的原壤,之所以能“老而不死”,想必也有些“道行”。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