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顶级谋士沮授——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惜袁绍不听

小凡读史 2024-10-31 13:08:39
今天来和大家了解一下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三国顶级谋士——沮(ju)授。沮授是袁绍手下的谋士,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曾经评价说“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而为《资治通鉴》作注的宋元之际的大学问家胡三省评价说“使绍能用授言,曹其殆乎!”如果袁绍能够采纳沮授的建议,天下争夺就没有曹操什么事了。古今历史学家对于沮授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沮授的谋略,而通过沮授为袁绍提出各个建议可以看出,沮授称得上是三国时代的顶级谋士!

沮授最早是冀州牧韩馥手下的谋士,袁绍和董卓决裂之后逃到北海,后来董卓为了拉拢袁绍,又让他做渤海太守。但是一郡之地太小,所以袁绍想要夺取整个冀州之地,在谋士逢纪的建议下,一边引诱幽州公孙瓒南下,一边派说客吓唬韩馥。结果韩馥居然在恐惧之下出让冀州牧给袁绍,当时沮授就曾经劝谏韩馥不要如此轻易就把冀州拱手让给韩馥,结果韩馥不听,后来吓得自己在厕所里自杀了(真是窝囊)。后来袁绍占据冀州,征辟沮授,沮授于是就成了袁绍的谋士。

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

一提起“挟天子以令诸侯”,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但其实在历史上,最早提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确是沮授,可惜袁绍最终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否则曹操就没有机会了。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沮授进谏建议袁绍迎献帝,迁都至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袁绍听后打算听从沮授的建议,但淳于琼等人认为要复兴汉室太难,而且迎立汉帝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劝袁绍不要用此计策,袁绍于是放弃。第二年,曹操却在荀彧的支持下迎献帝迁都许县,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日后争夺天下增加了很大的政治资本。

劝袁绍不要分立诸子

袁绍非常喜欢第三子袁尚,让他跟随自己身边治理冀州,准备作为嗣子来培养。 同时,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都督,次子袁熙为幽州都督。沮授反对,认为是诸子分立是取祸之道,于是劝谏道:“路上有一只兔子,万人追之,一个人抓住了,其他人也就不追了,因为分定了;从古至今,都是按照长幼立嗣,年岁差不多就按照品德高低。”

但袁绍坚持是要令四子各据一州,以观察其能力。沮授走出袁绍的府门,叹息道:“祸患要从此始了!” 后来,袁绍死后,袁尚、袁谭果然因争位而大战。其实官渡之战后,袁氏家族实力仍然很强盛,假如不是袁尚、袁谭内斗,或许曹操没有那么容易统一北方。

建议与曹操“打持久战”

公元199年五月,公孙瓒自杀,袁绍终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由于曹操趁袁绍和公孙瓒火并时进军河内郡,于是袁绍宣布进兵许都,在内部引起了争议。郭图、审配等认为讨伐曹操,易如反掌。

沮授认为,袁军讨伐公孙瓒,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况且曹操奉迎天子,建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大义上站不住脚。为了摆脱政治上的被动局面,同时争取时间,休整士卒,沮授提出“修耕战缓搏败曹”的建议。

沮授说:“应当先派使臣向天子报告平灭公孙瓒的捷报,奖励农耕,休息百姓。如果上达天子的言路断绝,再宣布曹操一手遮天的罪恶,然后进兵驻屯黎阳,逐步经营河南,多造舟船,整饬兵器,分路派出精锐骑兵,扰乱曹操统属区,让对方得不到安静,我方以逸待劳,这样可以稳操胜券。”

但是急于登上帝位的袁绍却听不进去,他要与曹操立决雌雄。他既不顾政治上的被动局面,也不顾士民连年征战的疲劳,更不顾部属的纷争意见,不取稳操胜券的战略,而妄听郭图的“公师徒精勇,将士思奋”的阿谀颂词,走上黩武的道路,以图“早定大业”,在不利的时机发动官渡之战,加深了隐伏的败机。

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沮授向袁绍说:“河北兵虽然人多势众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的粮少而财少过河北;河南利于速战速决,河北利于缓慢战斗。缓慢抵抗,拖长战事。”建议以持久缓进的战术来消耗曹军,但袁绍又不听从。结果最终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击败了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大势。

纵观沮授提出的建议,建议韩馥不要出让冀州给袁绍;建议袁绍“挟天子以令诸侯”;反对诸子分立;建议与曹操“打持久战”。这些建议都可谓切中要害,如果袁绍能够采纳,或许统一北方的将会是袁绍,而不是曹操。

袁绍败逃时沮授被俘,被押见曹操,沮授大呼不降,曹操与沮授有旧,见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阵营,感到可惜,叹息道“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若早点得到沮授,那天下现在应该大定了)。沮授虽不降,但仍获曹操厚待。可是,后来沮授密谋回到河北的袁绍阵营,事败被杀。

一代顶级谋士就此陨落实在可惜,虽然沮授的谋略是顶级水平,但是在选择明主这件事上却做得不够,最终身死,也没有成就一番事业。

参考:《三国志》、《后汉书·袁绍传》、《献帝紀》、张大可《三国史》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