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制作|滤镜在纪录片里的运用-孙少光美国艾美奖欧洲IDFA奖得主

说说玩摄影 2024-01-31 09:04:11

一切拍摄都为了故事服务的,如果对故事产生损伤就是没必要的事情。

—— 孙少光

著名纪录片摄影师

孙少光老师专访

孙少光 摄影 / 摄影指导

纪录片摄影师。有超过20年的纪录片创作经历,作品曾获得美国“艾美”奖、欧洲“IDFA”奖、台湾“金马”奖等。是中国在国际获奖作品最多的纪录片摄影师。担任过很多国内、国际大型纪录片的摄影指导。最近一部大型作品是2022年冬奥会官方电影。

▷ 本期NiSi邀请中国著名纪录片摄影师孙少光老师,与我们分享滤镜在纪录片里的运用,干货满满,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摄影专访

Q1纪录片摄影和其他拍摄有什么不同?

纪录片是现实主义拍摄,以纪实手法为主。纪录片不同于剧情片商业片拍摄,在现场可以调动的的视听元素比较少,比如光线、色彩、美术、空间调度和镜头运动等的控制力度都要小很多。在能营造气氛的场景里,纪录片摄影师的设计和布置一般也都尽量遵循符合现实逻辑的原则,在他们看来电影广告摄影师的场景设计会有些夸张。

Q2那纪录片一般使用滤镜吗?

从数字时代滤镜的使用要比胶片年代少了,比如CC色彩校正滤镜现在几乎很少用到,后期技术的进步也是很多滤镜效果在调色阶段也能完成。但是滤镜在前期使用中效果的直观、快速、经济简便依然无法替代。有些效果依然是数字技术比较难,或者要成本更高替代传统滤镜,比如偏振镜对于反光的控制。

当年我拍摄纪录片正是数字电影开始的年代,在滤镜使用上采用了最简的原则。就是只使用必须的不可替代的滤镜。直到今天我依然遵循这个原则。在纪录片拍摄中我最常用的滤镜有三种、一是ND减光镜,二是CPL偏振镜,三是GND渐变镜。

ND大部分数字摄影机都有内置ND,甚至有电子ND,但像Red和视频相机是没有内置ND的,依然需要不同密度的ND滤镜。很有趣,在早期拍摄中我看到很多老摄影师依然宁愿用高品质的外置ND也不用数字机器的内置ND,这可能是使用习惯的问题。偏振镜,使用不多但每次必带,能消除偏振光,减少反光、增加色彩饱和度。渐变镜,比较常用的是灰渐变,0.6/0.9最常用,可以平衡天空和地面的亮度,增加层次。

Q3您使用的ND是什么?

NiSi的 0.9/1.2/1.5/2.1的4*5.65尺寸

Q4为什么不用可变nd?

我以前使用可变ND发现对画质影响比较明显,会降低锐度分辨率,在最大密度时还会出现色彩偏差和十字阴影。所以我更喜欢高品质的单片ND。不过听说最近几年可变ND的品质有很大提高,希望能有机会测试。

Q5ND2.1这个档位密度很高,您为什么会选择呢?

因为我经常在高原拍摄,光线非常强烈。现在有些摄影机如果使用log拍摄,基准感光度也很高。所以2.1还是有必要的。高密度ND是容易出现色偏的,一定要选高品质的。

Q6您有什么鉴别滤镜质量技巧吗?

在色彩上只能实拍比对,比如拍一个24色板,再在ps之类软件里看看色彩值的变化,变化越小越好。因为我的拍摄素材最终都是要经过一二级调色,色彩上从来不太担心。

我倒是对锐度和分辨率影响很在意,我有两个快速鉴别方法,一是多片滤镜累加,累加越多画质影响越小的,滤镜品质就越好。二是用长焦超长焦镜头,我由于拍摄野生动物比较多,超长焦使用很频繁。这种镜头太考验滤镜品质了,品质不好的滤镜立马肉眼可辨的影响画质。所以我很在意滤镜的质量,甚至有时我使用的滤镜快接近镜头的价格。

Q7您对NiSi有什么评价?

和很多老摄影师一样,对不熟悉的器材抱着保守态度。以前用滤镜必须是欧美的大牌,后来有租赁公司的朋友告诉我NiSi这个牌子,推荐我使用。在买了一系列ND后,让我对国产滤镜有了新的认识。

我有个印象很深的体验,以前西藏拍摄使用Red摄影机时发现有红外污染的情况,在黑色上会出现偏棕色的情况。于是购买了非常昂贵的美国大牌的红外截止ND,但使用中发现,在监视器上明显可见的色彩偏绿,虽然后期能够矫正,但对于这种硬伤我不能接受。但当我使用NiSi高密度ND时,偏色是观察不到的。这让我建立了对NiSi的信心。另外NiSi表面有纳米涂层,对水、灰尘的抗污能力不错,让我经常在野外拍摄还是很方便的。

图文/孙少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