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给婆婆4000生活费后,热情好客的她,再也不叫亲戚来玩了

晚风计划 2024-12-16 19:53:34

那天晚上,我下班刚到家,推开门,客厅又坐满了人。茶几上是刚泡好的茶叶,沙发旁的地板上堆着果盘、瓜子壳和几瓶散开的啤酒。

婆婆笑得眉开眼笑,招呼着:“哎呀,快尝这饼干,老二家的小姑子送的!”

亲戚们围在一起聊得热火朝天,孩子在一旁哭闹,没人理会。我站在门口,鞋都没脱,表情僵硬,像是被扇了一巴掌。

“你回来了?”婆婆看到我,一边拍着沙发,一边招手,“快来坐,刚好老舅家也过来了,你们年轻人交流交流!”

我勉强挤出一丝笑,硬着头皮应付了几句,转身回了卧室。关上门的那一瞬间,我靠着墙,长长叹了口气。

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整整三个月。从婆婆来城里帮我们带孩子开始,我家就成了她的“社交中心”。乡下的亲戚朋友三天两头来串门,有时是她的小姑子,有时是她的表姐,甚至还有些我压根不认识的远房亲戚。

他们来了,不仅要吃要喝,还要我们伺候。我每天上班累得要死,回家还得张罗饭菜、收拾屋子,连睡觉都不得安生。更过分的是,有时他们喝多了,晚上直接住下,连客厅的沙发都抢着睡。

这样的生活让我精疲力尽。我跟婆婆提了几次,但她的态度让我心寒。她说:“这怎么了?亲戚来了热闹热闹才是人情味,你不懂这些!”

我不懂人情味?可我懂累啊!

我把这些怨气都倒给了老公程宇。他听完后没多说什么,只是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急,这事好解决。”

第二天,他提出了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办法。

“以后咱妈每个月4000块生活费,招待亲戚的钱她自己管。再说你加班忙,亲戚来了就让她自己张罗。”

我半信半疑,没想到,这办法竟然真的管用。

婆婆管钱后的第一个月,她的态度就变了。

婆婆是个典型的节俭型农村妇女,平时买菜都要货比三家,哪怕省一块钱都觉得赚了天大的便宜。但在城里招待亲戚,花钱的地方多了,她才渐渐感觉到了压力。

那天,家里又来了三个亲戚。婆婆热情地端上了切好的水果,泡了茶,脸上还是笑嘻嘻的。可当老舅家的表姐提议去饭店吃顿好的时,婆婆的表情僵了一下:“哎呀,这个月开销多,不然我在家给你们下碗面条吧?”

“面条?”表姐楞了一下,随即笑着说:“那也行,简单点就好。”

婆婆转身进了厨房,一边切菜一边嘟囔:“以前在乡下,大家随便煮点什么都能吃得开心。现在怎么都变得这么讲究了?”

那顿饭,婆婆做得很用心。可我注意到,她的笑容少了些许轻松,多了一丝隐隐的疲惫。

后来,亲戚们又来了几次,每次婆婆都尽量克制开销,有时候甚至推脱说身体不舒服,让他们改天再来。慢慢的,那些亲戚也没那么频繁来了。

其实,在婆婆来城里之前,我和她的关系还算融洽。婆婆是个很传统的农村妇女,一辈子务农,吃了不少苦。她对儿子程宇寄予厚望,觉得他考上大学、在城里成家立业,是全家族的骄傲。

结婚那年,我第一次回婆家,婆婆一边杀鸡炖汤,一边热情地跟我说:“我们家程宇小时候就争气,考大学的时候,我连睡都睡不着,想着这孩子一定能出息!”

她的话让我感动,我也能理解她身上那种深深的自豪感。可结婚后,我才发现,她的这种“自豪感”不仅仅是对儿子的,更是对整个家族的。

婆婆喜欢热闹,在乡下时,家里总是人来人往。邻居、亲戚、朋友,哪怕是走亲戚的朋友,只要来了她家,都能吃上一顿饭,喝上一杯茶。她觉得这是一种荣耀,是一种“有面子”的表现。

可我不是她。我是个普通的上班族,朝九晚五的工作已经耗尽了我的精力,我需要的是一个安静、舒适的家,而不是一个随时敞开大门的“招待所”。

自从婆婆开始管钱后,她渐渐学会了拒绝。我看在眼里,心里也有些复杂的滋味。

有一次,小姑子来家里借钱,说是要买新手机。我听见婆婆在电话里说:“这次你得自己想办法了,妈这边开支也紧张。”

挂了电话后,婆婆叹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以前总觉得钱够用,可现在才发现,这城里的日子真不是随便过的。”

那一刻,我突然有些心疼她。

婆婆是有她的局限性,但她也不是个不知分寸的人。她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去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去学会权衡亲情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后来,婆婆主动跟我聊了一次。

“囡囡,”她这样叫我,“以前妈总觉得,招待亲戚是应该的,可现在才发现,这事儿也不是一味地热闹就好。你们年轻人忙,妈以后尽量少喊人过来。”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她会主动跟我提这些。

“妈,其实我能理解你。”我看着她,说,“我只是希望,家是我们大家休息的地方,不是让谁都能来的地方。”

婆婆点点头,眼里多了一些我从未见过的温柔。

自那以后,家里的氛围轻松了许多。婆婆依然会偶尔喊亲戚来坐坐,但次数少了,花销也控制得很好。更多的时候,她会带孩子去小区的公园散步,或是自己看看电视剧、种种花。

有一天,她坐在阳台上晒太阳,突然跟我说:“你们城里的日子,确实要精细过。”

我笑了笑,没有接话,只是把一杯热茶递给她。

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智慧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和认知,但在一次次碰撞和调整中,我们慢慢学会了包容彼此,寻找那个最合适的平衡点。

每月给婆婆4000生活费后,热情好客的她,再也不叫亲戚来玩了。

这背后,是我们一家人共同成长的过程,也是一段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故事。

2 阅读: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