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乱抠肚脐眼?原来肚脐眼连的根本不是肠子!涨知识了

敏博看健康 2024-12-03 17:21:04

初冬的早晨,阳光穿过诊室的百叶窗,投下斑驳的光影。李医生低头整理病历,挂号窗口突然传来一个有些急促的声音:“李医生,麻烦您快看看我儿子吧!”抬头一看,一个年轻妈妈推着车进来了,怀里抱着一个三四岁的男孩,小脸皱成一团,额头上冒着汗珠。

“这位妈妈,别急啊,孩子怎么了?”李医生站起身,语气温和地问道。

“他肚脐周围红了一大片,还有点肿。我怀疑是不是细菌感染了。昨天他自己玩的时候一直在抠肚脐眼,晚上就开始说疼。”年轻妈妈脸上满是焦虑。

李医生示意母子坐下,仔细观察了小男孩的状态,又询问了一些症状:“有没有发烧?肚脐有没有流脓或者分泌物?”

“好像没发烧,就是红得厉害,孩子说摸着疼。昨晚我擦了一点碘伏,结果今天更肿了。”年轻妈妈声音里带着懊悔。

李医生戴上手套,轻轻扒开孩子的小肚子,发现肚脐眼周围确实发红且微微肿起。他按了按附近的皮肤,孩子立刻叫痛。“没大事,应该是肚脐周围组织感染了,学名叫脐周蜂窝织炎,我们先处理一下,您放心。”

年轻妈妈松了口气,但仍有些疑惑:“可是李医生,我小时候听说,肚脐是连着肠子的,抠了会不会伤到肠子啊?”

李医生笑了笑:“这个老说法很多人都信,但其实不对。等会儿处理完,我再好好给您讲讲。”

诊疗与解释

李医生先用生理盐水给孩子清洗了肚脐眼,随后涂抹抗生素软膏,并用一块干净的纱布轻轻盖住。他一边处理,一边耐心地解释:

“肚脐确实是个特殊的地方,它是胎儿时期和妈妈连接的地方,通过脐带输送营养和氧气。但是孩子出生后,脐带脱落,肚脐就成为一个封闭的疤痕组织,里面根本没有通向肠子的通道。”

“那为什么抠了会发炎呢?”年轻妈妈小声问道。

“这是因为肚脐眼是个凹陷的结构,平时不容易清洁,容易藏污纳垢。肚脐周围的皮肤薄,屏障功能弱,如果抠得太用力或用脏手抠,细菌很容易侵入,引发感染。像您孩子这种情况,抠破皮后可能接触了不干净的东西,才导致脐周蜂窝织炎。”

李医生停顿了一下,补充道:“一些严重的感染,甚至可能引发败血症,危及生命。所以,肚脐眼是个‘敏感地带’,不能乱抠。”

年轻妈妈一边点头一边抚摸着孩子的头顶:“原来是这样,李医生,那平时要怎么清洁才不会出问题呢?”

生活中的防护要点

趁着治疗时间,李医生详细科普了肚脐护理的要点:

“平时如果肚脐没有明显的分泌物,其实不用特别清洗。每次洗澡的时候,用清水顺便冲一下就好。如果发现有脏东西,可以用棉签蘸取温水轻轻擦拭,但动作要轻。不要用指甲抠,更不能用尖锐的工具。”

“如果肚脐眼里有异味或分泌物,那可能是感染或者疾病的信号,比如脐瘘或脐囊肿,需要及时就医。”

“其实,不止是孩子,大人也有肚脐感染的风险。有研究显示,成年人的肚脐里可能藏着多达67种细菌,包括一些致病菌。所以卫生习惯很重要。”

李医生引用了一篇发表于《美国微生物学会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的研究:“一项研究分析了肚脐微生物群,发现不同人的肚脐细菌构成差异很大。这说明,有些人可能因为体质或卫生习惯,感染风险更高。”

“哇,这么复杂啊!”年轻妈妈惊叹道。

“肚脐眼连肠子”误解的来源

李医生看到妈妈表现出浓厚兴趣,决定更深入地聊聊“肚脐眼连肠子”这个误解。

“这种说法主要来自早期医学知识匮乏的年代。确实,在胎儿时期,脐带的血管和卵黄管与肠道连接,为肠道发育提供养分。但出生后,这些连接会完全退化,变成了疤痕组织。”

“不过,极少数情况下,如果这些通道没有完全闭合,就会形成异常,比如脐尿管瘘或脐肠瘘。这些病症通常会表现为肚脐有持续分泌物甚至大便排出,需要手术治疗。”

李医生继续道:“现代影像学和病理研究表明,大部分健康人的肚脐下方是腹部脂肪和肌肉组织,并不直接连到内脏。这些数据来自大量解剖学研究,比如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上的一篇综述详细探讨了肚脐相关异常的形成机制。”

告别与反思

经过治疗和详细讲解,孩子的妈妈终于安心了。她抱起孩子,连声道谢:“李医生,今天真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回去一定告诉家里人,肚脐不能乱抠!”

李医生笑着挥挥手:“孩子如果两天后还红肿,就再来复诊。平时注意卫生就好。”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李医生心里感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但很多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他觉得自己不仅是医生,更是一名健康知识的传播者。

回到家后,年轻妈妈在家庭群里发了一条消息:“原来肚脐眼根本不连肠子,乱抠可能会出大问题。今天医生说得特别详细,我把护理方法也发给你们,大家以后别大意了!”

这条消息在群里引起了热烈讨论,几个亲戚甚至主动打电话咨询更多细节。年轻妈妈意识到,健康知识的传播其实很重要,也许通过自己的分享,能帮助更多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是一段看似普通的诊疗经历,却让人重新认识了身体的一个小细节。正如李医生常说的那样:“医学不是高高在上的科学,而是融入生活的智慧。只有更多人了解,才能真正守护健康。”

0 阅读: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