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怎么样的隐情,能让《人民日报》公然为背着三条人命的女杀人犯喊冤?而凶手在被法庭作出死刑判决后,又有万余名群众自发写信为其求情,要求免去死刑?
1978年,我国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奇案。
当年9月2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44团医院的几位领导正在开会,他们商讨着如何进一步处理有“生活作风问题”的护理员蒋爱珍。哪想说曹操曹操到,办公室的门突然被人推开,来者正是蒋爱珍。
接下来,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上演了:还没等领导们反应过来,蒋爱珍突然大喊:“李医生,你不是想要我死吗?你先下地狱吧!”说罢,她便连开几枪将对面几人射杀。
凶手作案手段直接,案情清晰不存在争议,那么,这起事件为何又能在当时掀起如此轩然大波呢?我们不妨从头讲起。
严格地说,蒋爱珍并不是什么任人欺负的“软柿子”:她家中有不少人在建设兵团有任职,其中还有个长辈是其他部队的副团长,在当地可以说是有一定的背景。
不过那个年代,我国老百姓非常淳朴,更加倾向于靠自己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蒋爱珍便拒绝了长辈们的“照顾”,靠努力进入了建设兵团农八师144团医院,从基层开始做起。
值得注意的是,时任该医院党支部书记的张国政,与蒋爱珍的哥哥是老战友,私交非常好,因此即便蒋家不打招呼,张国政也不免会在工作和生活中照顾一下蒋爱珍。哪知即便后者很要强,几乎没有麻烦过张国政,但这层关系依旧给了一些小人可乘之机。
原来,医院里还有个干部名叫李佩华,也就是蒋爱珍口中的“李医生”。这李佩华擅长钻营,在单位中大搞小团体,他觊觎党支部领导的职位已久,本以为是手拿把攥,怎料组织任人唯贤,让张国政当了“老大”,这令李佩华极为不满,也因此将对方视为眼中钉。
李佩华想过很多办法搞臭张国政,方便取而代之,然而对方工作勤恳,实在挑不出什么毛病,这让他非常郁闷。而蒋爱珍的出现让他大喜过望,尤其发现两人经常私底下谈一些东西时,李佩华立马就想出了招数,编造了一些谣言,称张、蒋二人间存在“不正当关系”,甚至有人亲眼看见蒋爱珍衣衫不整地从张国政的房间里出来。
李佩华不但自己编,还让妻子戴淑芝也加入进来。吃瓜群众对八卦消息是没有抵抗力的,久而久之,坊间已满是流言蜚语。
1978年3月17日,蒋爱珍向单位请了探亲假。临行前,张国政特意将她叫到自己办公室,叮嘱她在路上要注意安全,同时代他向蒋的哥哥问声好。哪知两人正聊着,一伙人突然破门而入,带头的正是李佩华。李佩华一进门不分青红皂白,大声喊着“抓奸”,当场就把张国政和蒋爱珍控制住了。
两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懵了,而张国政没有慌张,向在场众人表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歪,你们怀疑我乱搞,随便查就是了。然而当事情从另一头传出来时,一切都变了。
“抓奸”得手后,李佩华充分动员身边的“朋友”,把舆论继续向离谱的方向带。其中有个名叫谢世平的药剂师格外卖力,为了得到李佩华赏识,和妻子钟秋昼夜不停地散布谣言。两人添油加醋地增加了许多“细节”,听起来肮脏不堪,简直无法入耳。后来据调查,医院里流传的那些有关张、蒋二人的黄谣,基本都是这对夫妻编造的。
张国政暂时失去了职位,蒋爱珍也一度被控制起来,被逼写报告和“认罪书”。性格刚烈的蒋爱珍当然不甘心蒙受不白之冤,由于她的“认错态度”不够诚恳,因此材料被迫写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连觉都不能睡,通宵达旦地写,其实就是种精神折磨。
而医院里那些敢仗义执言为二人说话的同事,都被李佩华和他的小团体打压,轻则在大会上点名批评,重则被下放甚至干脆丢掉工作。
在搞完内部清洗后,李佩华也不再掩饰自己的奸恶,他甚至敢在批评会上当众威胁蒋爱珍道:“就算外边传的事是假的又怎样?3月17日的事还没完呢,这才哪到哪?你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紧接着,李佩华等人又开始从人格上侮辱蒋爱珍,提出让她做检查,看看她还是不是“清白之身”。
这伙人的目的无非就两个:要么逼迫蒋就范,乖乖认罪,好让张国政翻不了身;要么就干脆逼死她,反正死无对证。
显然,李佩华的计划成功了一半,而失败的另一半则令其付出了惨痛代价。
就在这种全方位高强度的折磨下,蒋爱珍终于崩溃了。心灰意冷的蒋爱珍产生了自我毁灭倾向。但最后一点理智告诉她:被人套上冤屈折腾了这么久,既然要死,为什么不拉这些人殉葬呢?
于是,在1978年9月29日深夜,蒋爱珍揣了一把枪,径直朝着李佩华办公室杀去。
至于这把枪是怎么来的,资料中说法不一,有说因为要参加射击比赛,单位给她发了把枪,没想到成了她的复仇工具。但在那个年代,我国几乎每个基层单位都有配枪,普通人想弄把枪也并非难事。
蒋爱珍刚赶到李佩华办公室门口,凑巧听到一阵大笑从中传出。仔细一听,竟是李的小团体在里面开“庆功会”!李佩华非常得意地表示,自己取代张国政的事儿已十拿九稳,居然还商量在事成后如何论功行赏。
听到这儿,蒋爱珍再也按捺不住,她拔出枪推门而入。
“李医生,你不是想要我死吗?你先下地狱吧!”说罢,她连开几枪,将李佩华、戴淑芝和钟秋三人当场打死。扫视一圈,发现谢世平不在其中,借着转身就往家属院赶去。不过,蒋爱珍半路就被警卫截下,这场复仇算不上完美。
一开始,这起事件还算不上十分轰动,蒋爱珍照例被判处死刑,而李佩华等3名死者还差点被追认为“烈士”。李的余党落井下石,声称蒋爱珍正是受张国政的指示才做出如此恶劣之事。
消息见报后,有人同时将此事的真实情况公诸于众。得知真相的民众一时间愤慨不已,自发给报社、法院等单位写信,要求相关部门重新调查,为蒋爱珍争取宽大处理。
后据统计,各单位收到的群众来信共计多达1.5万封。
与此同时,原本板上钉钉的案情突发变故,这立马引起了媒体注意。各大报纸争相刊登,民众也纷纷讨论,蒋爱珍案成了当时国内轰动一时的话题。到了后来,《人民日报》也做出表态,为蒋爱珍喊冤。
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法院不得不重新审理此案。最后,她由死刑改为15年有期徒刑,后因表现良好,7年后便被提前释放。
这一事件给了我们十分珍贵的教训:当初险些毁掉蒋爱珍的,是李佩华等人捏造出的谣言,他们引导的舆论差点就让蒋含冤而死;而后来拯救她的,恰恰也是舆论,只不过这一次是由公正主导的。
舆论有其强大的一面,同时也有可怕的一面。正义不会缺席,但并非不会迟到。因此,对待新闻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判断,不要等蒋爱珍被枪毙后才后悔当初的偏听偏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