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卫员魏长发1935年被捕后出卖方志敏,建国后终于得到应有的下场
1935年1月,在怀玉山区高竹山的一个山洞里,中共领导人方志敏正与警卫员魏长发一同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搜捕。饥寒交迫之际,魏长发以找姐姐取食为由离开,却在枫岭头被俘。在敌人许诺100大洋的诱惑下,这位曾宣誓效忠革命的警卫员出卖了自己的领导。方志敏因此被捕,在狱中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不朽篇章,最终于同年8月英勇就义。这场关乎生死与背叛的历史悲剧,在新中国成立后终有了正义的结局。
农民之子立志革命征程
方志敏出生在江西上饶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就体会到了贫穷和压迫的滋味。他的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希望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在族人和乡亲的帮助下,方志敏得以重返学堂,并考入了县立高等小学。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年轻的方志敏开始接触进步思想,立志投身革命事业。
1922年夏天,方志敏来到上海寻找机会,在《民国日报》谋得一份校对工作。这份工作让他有机会接触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思想,逐渐坚定了革命信念。
在上海这片革命热土上,方志敏积极靠拢党组织。同年8月,组织安排他回到江西南昌,创办了"文化书社",作为传播革命思想的秘密据点。
1924年,方志敏在赵醒侬的介绍下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与赵醒侬在南昌郊区成立杨子洲农民协会,积极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后,方志敏迅速在江西组建"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声援上海工人运动。这次行动让他看清了帝国主义的真面目,更加坚定了革命决心。
1927年蒋介石叛变后,方志敏带领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他创建了弋阳县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第十军,在赣东北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
到1931年,方志敏已成为赣东北苏维埃政府主席兼红十军政委。他率部转战贵溪和闽北,屡建战功,并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侵略,方志敏积极主张抗日。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坚持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
1934年初,方志敏在六届五中全会上被增补为中央委员。红七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后,他担任政委,与军团长刘畴西并肩作战,继续领导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叛徒卖主 革命遭受重创
1935年初的赣东北,寒风凛冽。方志敏带领红十军团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激战中,逐渐陷入重围。
谭家桥战役中,敌军数倍于己,红军伤亡惨重。方志敏不得不率领剩余部队突围,与敌军展开了一场艰苦的周旋。
国民党军队在当地撒下了天罗地网,封锁了所有可能的退路。方志敏只能带着警卫员魏长发躲进怀玉山区的高竹山。
寒冬腊月里,山洞潮湿阴冷。二人躲藏多日,粮食渐渐耗尽。魏长发提出要去附近的枫岭头找他姐姐取些食物。
方志敏考虑到当时的危险局势,本不同意让魏长发外出。但在魏长发再三请求下,方志敏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
谁知魏长发刚到枫岭头,就被国民党军队发现并抓获。敌人开出了100大洋的赏金,许诺只要他说出方志敏的藏身之处,就能得到这笔钱。
面对敌人的利诱,魏长发很快就屈服了。他带着一队国民党军队,直奔方志敏藏身的山洞。
1935年1月29日,国民党军队在魏长发的带领下,包围了高竹山的山洞。方志敏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捕。
这次被捕,彻底打乱了方志敏领导红十军团北上抗日的计划。国民党军队立即将方志敏押解到南昌。
消息传开后,赣东北的革命群众无不悲愤。魏长发这个叛徒拿着100大洋的卖身钱,从此销声匿迹。
方志敏被解往南昌的路上,依然保持着革命者的气节。面对押解官兵的威胁和盘问,始终不透露任何组织的秘密。
在去往南昌的路上,方志敏看到了家乡的山水,看到了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这些都让他想起了多年来为革命奋斗的点点滴滴。
押解队伍经过革命根据地时,沿途的农民们听说是方志敏被捕,纷纷含泪目送。有的农民甚至试图营救,但都被荷枪实弹的士兵阻拦。
到达南昌后,方志敏被关进了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国民党当局派出了专门的审讯人员,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审讯。
这场由一个叛徒引发的悲剧,不仅造成了革命领袖方志敏的被捕,更给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带来了沉重打击。红十军团失去了主要领导人,革命事业遭受重创。
铁骨铮铮 狱中著书立说
南昌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内,方志敏被关押在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里。敌人给他戴上了沉重的脚镣和手铐,企图摧毁他的意志。
国民党当局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审讯人员,轮番对方志敏进行审讯。他们采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试图让方志敏交代革命组织的情况。
面对敌人的威胁,方志敏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气节。即便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坚持学习和写作。
狱中的方志敏向看守要来了纸笔,开始创作革命著作。他利用每一个可以写作的时间,记录下自己对革命的思考。
在这段时间里,方志敏完成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多篇不朽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
特别是《可爱的中国》,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方志敏在文中描绘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
狱中的方志敏还经常与难友们谈论革命理想。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周围的人,展示了一个革命者的精神力量。
敌人见威逼利诱不起作用,开始对方志敏实施更严酷的折磨。但这些都无法动摇他的革命信念。
在狱中,方志敏得知了长征胜利的消息。这让他更加坚信革命事业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1935年7月,国民党当局对方志敏作出了死刑判决。面对死刑判决,方志敏表现得异常镇定。
判决之后,方志敏继续写作,用笔记录下自己对革命的期望。他把自己的著作托付给可靠的难友,希望能够留给后人。
8月6日这天,天刚蒙蒙亮,敌人就来提审方志敏。他们还在做最后的努力,企图动摇这位革命者的意志。
方志敏拒绝了敌人的所谓"劝降",坚定地走向刑场。在通往刑场的路上,他始终昂首挺胸。
刑场上,方志敏面对枪口毫无惧色。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共产党人"为主义而死"的誓言。
36岁的方志敏,就这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但他在狱中写下的著作,却永远留在了人们心中。
这些作品后来被陆续整理出版,成为了革命文化的重要遗产。方志敏用自己的笔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
历史正义 叛徒终获惩处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方志敏的英勇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他的著作《可爱的中国》等被整理出版,成为革命教育的重要读物。
人民政府开始着手调查方志敏被捕的真相。当年参与搜捕的人员被一一找到,他们详细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通过调查取证,魏长发叛变投敌的事实被完整还原。这个昔日的警卫员在拿到100大洋后,逃到了外地过着躲躲藏藏的生活。
1950年春天,公安部门在河南商丘找到了改名换姓的魏长发。这个背叛革命的叛徒,在十五年后终于落入了人民的法网。
当地群众听说抓到了出卖方志敏的叛徒,纷纷来到公安局要求严惩。魏长发被押解回江西,在他曾经出卖方志敏的地方受审。
在审讯过程中,魏长发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他交代了当年是如何在100大洋的诱惑下背叛革命组织。
江西省人民法院根据魏长发的罪行和认罪态度,依法对他进行了审判。法庭上宣读了他的罪行清单,包括叛变投敌、出卖领导等。
1951年4月,法院对魏长发作出了死刑判决。这个判决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拥护。
判决书指出,魏长发的背叛导致革命领袖方志敏被捕牺牲,给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这样的罪行必须得到严惩。
在押解魏长发前往刑场的路上,沿途聚集了大量群众。他们要亲眼见证这个叛徒受到应有的惩罚。
枪决现场就设在当年方志敏被捕的怀玉山附近。这个选择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行刑前,魏长发低着头,再也不复当年趾高气扬领着敌人抓捕方志敏时的样子。正义虽然姗姗来迟,但终究还是来了。
方志敏的家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来到他的墓前告慰。十六年前的血案,终于有了一个交代。
魏长发的审判和处决,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个案件被作为惩治叛徒的典型案例进行宣传。
这次审判不仅仅是对一个叛徒的惩处,更是对革命先烈的告慰。它向全社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背叛人民和革命的叛徒,终将受到历史的审判。
这个案件也被编入了革命历史教材,成为对后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魏长发的下场警示后人:背叛革命必将受到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