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与竹子紧密相连。
它们99%的食物来源都是竹子,尤其对鲜嫩竹笋情有独钟。
大熊猫吃竹子到底是钟爱它的口感,还是自然选择的无奈之举?
多样竹类中独特的选择竹子的种类繁多,然而大熊猫却仅挑选其中60种食用。
这一习性使得旅居国外的大熊猫面临食物难题,常常需要从国内空运竹子,只为满足它们那一口 “中国胃”。
除了竹子,大熊猫偶尔也会换换口味。
它们会采食野果、啄食鸟蛋,甚至有过掏竹鼠、食用动物尸体的记录。
在极为罕见的情况下,也会捕食小动物。
这是因为大熊猫虽然如今以竹子为主食,但消化系统依旧保留着肉食动物的特征,其吃竹子的习性是在漫长岁月中逐渐转变而来的。
追溯食竹起源的古老脉络大熊猫家族大约在1900万年前就与熊科的共同祖先分道扬镳,堪称生物界的 “活化石”。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巴氏大熊猫曾是大熊猫家族最繁盛的时期,欧洲的克氏熊猫和匈牙利熊猫是旁支,而云南元谋和禄丰发现的始熊猫才是现代大熊猫真正的祖先。
始熊猫大约在8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出现,体型与狐狸相仿。
大熊猫进化史
起初,人们认为它主要以肉食为生,但通过对化石和牙齿的研究推断,约600万年前的始熊猫可能已开始食用竹子。
一方面,其牙齿已具备研磨粗纤维的能力;另一方面,有间接证据表明它们可能已出现 “伪拇指”,也就是第6指。
这一特殊的构造并非真正的指头,而是由腕部的桡侧籽骨特化形成。
别小看这小小的凸起,它让大熊猫能够稳稳握住竹子,尽情享受美食。
第6指能够稳稳握住竹子
始熊猫的种群在我国中部和南部持续演化,其中一支逐渐演化为小种大熊猫,大约在300万年前出现,它作为现代大熊猫的直系祖先,那时已将竹子作为主要食物来源。
此后,它们向亚热带地区扩展,体型也不断增大,相继出现了武陵山大熊猫和体长可达2米的巴氏大熊猫,分布范围一度涵盖我国16个省份,甚至延伸至越南、缅甸。
第四纪冰河时期的到来,导致大批动物灭绝,大熊猫虽顽强存活下来,但北方种群绝迹,南方种群数量也急剧减少,从此进入衰退期,直至演变成如今体型、分布范围和数量都大幅缩小的现代大熊猫。
食竹习性成因的谜团推测大熊猫的祖先究竟因何开始吃竹子,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有一种观点认为,可能与它们鲜味受体的丢失有关,这致使它们尝不出肉的鲜味。
但这一变化究竟是开始吃竹子的原因,还是长期吃竹子后的结果,尚无定论。
从生存策略的角度来看,或许是在某个特殊时期,大熊猫的祖先面临食物匮乏的困境,竹子成为它们唯一可获取的食物。
又或者选择吃竹子,让它们避开了激烈的食物竞争,如同树袋熊、树懒、秃鹫等动物,专以他人不愿食用的东西为生,从而开辟出独特的生存之道。
放下肉食,选择竹子,从此与世无争,这或许是大熊猫祖先在进化过程中展现出的独特智慧。
艰难适应:与竹子的共生进化竹子并非优质食物,它既不好吃,热量和蛋白质含量也不高,竹笋甜度欠佳,竹叶和竹干更是富含难以消化的粗纤维。
大熊猫作为肉食动物演化而来的物种,天生难以从植物中高效摄取营养。
而且,竹子含有酚类、萜类和氰化物等物质,大量食用会导致慢性中毒,尤其是笋尖部分。
不过,勇敢的大熊猫并未退缩,既然选择了竹子,便努力适应。
为了获取足够的能量,大熊猫每天几乎一半时间都在进食竹子,剩下的时间则用于消化。
由于它们的肠道较短,食物在体内停留时间短暂,每天排便次数可达40次,据说排出的粪便还带有竹子的清香。
为了弥补能量摄入的不足,大熊猫减少活动量,降低新陈代谢速度。
经过数百万年对竹子的坚持食用,野生大熊猫肠道中出现了大量厚壁菌门细菌,这与植食性动物相似,有助于它们更好地分解竹纤维,尽管分解效率仍远不及牛羊等动物。
同时,大熊猫还进化出了抗毒机制,能够代谢掉 80% 的氰化物,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大熊猫肠道直观对比
高度特化带来的生存危机然而,大熊猫高度特化的食竹习性也带来了严峻的生存挑战。
竹子存在周期性开花现象,不同种类的竹子会在特定时期同时开花,随后成片死亡,这一周期可能长达40年、60年甚至120年。
一旦大熊猫生活的区域仅有单一品种的竹子,且不幸遭遇竹子开花,它们便面临饿死的风险。
20世纪80年代,箭竹开花就曾导致200只大熊猫死亡。
在历史长河中,大熊猫想必已多次遭遇此类危机,能够存活至今,实在是奇迹。
尽管大熊猫外表憨态可掬,但作为熊科动物,它们的咬合力不容小觑。
那硕大的脸盘便是长期咀嚼竹子锻炼出的咬肌,按体重比例计算,其咬合力与北极熊相比也毫不逊色。
大熊猫的咬肌
无论是人工圈养还是野生的大熊猫,都曾发生过咬伤人的事件。
大熊猫以肉食动物的身体结构,过着食草动物的生活,仿佛遁入 “佛门”,在竹林中悠然自得,与世无争。
它们凭借可爱圆润、看似毫无攻击性的形象,加之数量稀缺,成为动物界的超级明星。
在人类社会的关注下,它们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部分自由,每一口竹子背后,都承载着漫长而复杂的进化历程与生存故事。
【文本来源林林Eileen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