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要不要吃“他汀”?

安白看健康 2023-07-31 10:10:00

现在体检普及了,颈动脉超声普及了。不少人体检发现了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很普遍,上了点儿年纪,颈动脉斑块就更常见。上海一个社区1300多人检查,35岁到44岁26人,无一人发现斑块。而45岁以上的人,男性66.77%、女性44.90%检查出颈动脉斑块。

不是说颈动脉有斑块就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掉下来会脑梗死吗?不是说吃他汀可以稳定斑块吗?

那颈动脉发现了斑块,要不要就吃上降胆固醇的“他汀”呢?

这不,48岁的文女士,拿着体检报告来了。“医生,我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要不要吃他汀?”。

血脂呢?

体检时总胆固醇7.0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2mmol/L,最近两个月控制饮食,复查总胆固醇降到5.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2mmol/L,不高了。文女士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两次检测分别为1.04、1.02mmol/L,都不低。

文女士不胖,不吸烟,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家里人也没有这些病史。

另一位,44岁的张女士,也是体检发现颈动脉斑块、血脂高来就诊的。

张女士血脂高已经好几年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都高。最近结果,总胆固醇6.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01mmol/L。

张女士虽然才44岁,却已经绝经4年了,并且她的母亲在60岁左右时发现了糖尿病。张女士本人血糖正常,也没有高血压,平时饮食也很注意。

这样的情况心内科医生经常遇到,有时也会纠结。因为如果病情明确,好办;单是颈动脉斑块,血脂不高或者边缘升高,他汀,吃?还是不吃呢?

我们同事间学习讨论的结果,一是根据病情,二是根据患者主观意愿。

根据病情。如果患者已经得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比如冠心病、脑血管病,那是肯定要吃“他汀“的。不仅要吃,还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低水平,低于正常值的水平,比如极高危的,“低密度”要降到1.8mmol/L以下,病情严重超高危的,要降到1.4mmol/L以下,这样才有利于控制疾病。要是血胆固醇特别高、或者有了糖尿病、或者慢性肾脏病肾功能都不好了,那也是要吃他汀降胆固醇的。要是有了高血压,还有些七七八八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比如到了一定年龄、肥胖、不运动、吸烟、家里人有早发心血管病史、化验起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那评估起来就是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也是要吃“他汀”、把胆固醇降到相应的低水平,至少是2.6mmol/L以下,必要时1.8mmol/L以下。

有关这些治疗,有指南、有共识,标准明确。

可是,没啥慢性病,也没有更多的危险因素,就是颈动脉发现了斑块,血脂还在正常水平或者是边缘升高,指南、共识里没有硬性规定,该怎么办?

根据患者主观意愿。

在我国《颈动脉狭窄诊治指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治疗指南》中,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轻度狭窄的患者,要求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是2.6mmol/L以下。颈动脉斑块,比轻度狭窄还要轻微。

而在最新发布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里,超声显示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0.9 mm 或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

对于这样的患者,指南的意见是,可以考虑结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增强因素。如果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则更倾向于按高危处理。另外,医患双方也可以参考我国研究研发的相关心脑血管病风险评估工具,对风险进行充分讨论,在考虑患者意愿的前提下进一步确定是否启动干预措施。

因为对于这样的患者,服药可能会有获益,但由于病情没那么严重,需要更多地考虑药物对身体带来的负担、可能的损害、甚至治疗经济学方面的问题,就需要结合病情和患者的主观意愿了。

像文女士,最开始检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92mmol/L,可以直接判断为高危,是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可是,改善生活方式2个月后,血胆固醇的水平就降到了正常范围,按照评估标准属于低危了。

经过和文女士充分沟通,文女士感到改善生活方式很有效,决定继续,2月后复查血脂,再决定是否服药。改善生活方式也是治疗。

而张女士,血胆固醇增高多年,而且已经绝经。而绝经后女性胆固醇本身就会增高的。这也是女性到了老年心血管病发病直追男性的原因,失去了雌激素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张女士的母亲还有糖尿病。张女士觉得自己控制饮食已经很严格了,所以本人的意愿是强烈要求服药降胆固醇治疗。

考虑到张女士的血脂水平,“低密度”降到3.4mmol/L、或者进一步降到2.6mmol/L就好,选择了普伐他汀20mg/日,嘱1月后复查。

不过,对于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来说,血胆固醇降得低一些,对于稳定斑块、遏制斑块进展、甚至逆转斑块确实会更好一些的。

(版权所有,未经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2 阅读: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