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圈!亏的越多,基民越不愿赎回。基金的管理费才能收得越多越久

你看那壹朵七彩祥云 2024-09-29 01:12:41

老话说得好,“割韭菜年年割,基金韭菜特别多”。真是有人赚钱欢天喜地,有人亏得脑袋直冒冷汗!可你知道吗?那些基金管理人赚钱的道道,简直就像是让韭菜自己来拔自己,还得满脸笑容地说:“这才是生活!” 咱老百姓不懂金融,但也不至于被人当“冤大头”忽悠吧?真是“水太深,咱别游”。

先跟大家摆摆道理,基金这玩意儿,表面上是咱老百姓的理财工具,可实际上它背后藏着的门道多得像地下的迷宫。基金管理人是靠什么赚钱的呢?说白了,就是管理费。无论基金亏还是赚,管理费都得照收不误。用通俗点儿的话来说,这就像是你雇了个厨师,结果饭没做好,甚至还糊了,但厨师工钱一分不少,你这边不仅得捏着鼻子认,还得继续请他做下一顿。这不是“钱往火坑里扔”吗?

很多基民就是这么个心态:钱亏了,不愿赎回,怕什么呢?怕赎回了再涨回来。可越不赎回,亏得越多,管理费倒是越收越欢。这管理费收得可谓是“风调雨顺”,这钱赚得那叫一个“旱涝保收”!基金亏的钱是大家的,管理费是他们的,这个买卖当真是稳赚不赔啊!可问题是,厂子没钱搞生产,大家一起受损,厂长却能靠“借公款收利息”发大财,放在别的领域,这可是牢狱之灾,可在基金界,这不仅没问题,甚至连违规都不算!

这事一曝光,网络上一片哗然。大家都恨得牙根痒痒。网上的段子满天飞,有人说:“基金公司简直是吸血鬼,韭菜都被割秃了,收割机还在轰轰作响!” 也有人开玩笑说:“他们这是拿着管理费去买烧饼吃,还不忘说一声,‘吃饱了继续亏’。” 但不管怎么调侃,公众情绪无一例外地愤怒。亏了大家的钱,却还要大家帮他们“分摊饭钱”,这合理吗?

具体的数据也很扎心。某些基金亏损高达30%,甚至40%,可管理费依然稳稳地抽走。每年2%、3%的管理费,看似不多,但基金规模一大,那就是天文数字。有人算了一笔账,某些基金管理公司一年光靠管理费就能赚上亿,这些钱里有多少是基民的血汗?大家心里门儿清。

就算不懂金融的普通人,也忍不住“翻翻小账本”算了算:我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交给基金公司“增值保值”,结果连本都亏了,他们倒是心安理得地把钱揣兜里,凭什么?有人总结得好:“亏钱的理由千千万,赚钱的法子就这一条——管你的钱,不管你的死活。”

这种现象为何屡屡发生?说到底,制度设计的问题。一切都跟基金的收费机制有关。管理费按基金规模收,跟业绩好坏无关,导致基金管理人缺乏动力为投资者谋利,反正不管基金赚钱赔钱,他们的收益都是稳稳当当的。这就好比裁缝做衣服,衣服好不好穿无所谓,工钱照拿,心里想着“反正下次你还得找我做”。

早前就有一个类似的案例。某大型基金公司管理的产品在短短两年间亏损了30%,可公司靠管理费赚了数千万,令人唏嘘不已。基民纷纷表示,这不就是在“靠着大家的亏损发财”吗?这类现象,真的不是个例。

这件事给我们哪些启示?首先,基金管理费的机制需要改进。管理费不该按规模收,而应该按基金的增值百分比来收取。你管理基金赚钱了,大家开心,你收管理费,咱认;你亏钱了,那就不好意思了,凭什么还得给你交钱?简单来说,应该实行“亏损免收管理费,赚钱按比例分成”的机制。

有些专家也提议,必须加强监管,杜绝“旱涝保收”的现象,让基金管理人承担应有的责任,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利益。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规范基金公司的运作,使得他们不再敢“赚自己口袋的钱,亏大家的心血钱”。

同时,作为投资者,我们也要擦亮眼睛,选择合适的投资渠道。不能只看基金的规模或者过往的短期收益,而是要深入了解基金管理团队的长期表现和基金产品的设计细节,尤其是收费机制。毕竟,“不懂就买”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投资方式。

总而言之,基金理财虽好,但“防骗防割韭菜”也得随时提上日程。“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从来不是说说而已。咱老百姓辛辛苦苦攒的钱,不能随便交给那些“只收钱不负责”的基金管理人。“凭本事赚钱,按理分红”,这才是公平合理的市场规则。

各位看官,你们怎么看?你是否也曾被基金“割”过?对于这类现象,你有什么建议和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让我们一起为更加透明、公正的金融环境出谋划策!

5 阅读: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