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值得深读!

书易聊文化方式 2025-01-16 09:46:33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一说出生于西域碎叶)。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蕞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迈、奔放的气息,以其浪漫主义的风格和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闻名于世。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为醉时写就,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在被贬谪的时候,生活极度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他醉心于美酒,寄情于山水,他甚至在此地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喝酒方法,以此度过难关。他曾在此地写:“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就是李白,即使在蕞寂寞的时候,也能找到生活的乐趣。

李白的一生波折起伏,充满坎坷,但他能以满腔热情笑对人生。

他认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他追求自由和快乐,不愿被世俗所束缚,用诗歌将自己的灵hun飞扬。

李白的诗如同一条闪烁的河流,贯穿了唐代文学的荣光。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激励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如今,当我们回顾李白的诗篇,我们不仅感叹他那无与伦比的才华和创作力量,更能从中窥见他对人生不屈不挠的追求和对美好的向往。

正如他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用一生的精彩创作和追求,将平凡的岁月活成了诗意盎然的悠长咏史曲。

01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经典作品,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月夜思乡图,意境深远,画面感强烈。

意境:

《静夜思》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异乡夜晚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诗中“床前明月光”一句,以月光为切入点,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夜晚氛围,月光如水,轻轻洒在床前,既明亮又柔和,引人遐想。接下来的“疑是地上霜”则将月光的清冷之感进一步具象化,诗人将月光误认为是地上的霜,这一错觉既体现了月光的皎洁清冷,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清冷。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诗人抬头仰望那轮明亮的月亮,心中不禁涌起对家乡的无限思念。月亮自古以来就是思乡之情的象征,它跨越千山万水,照亮着每一个游子的归途。诗人低头沉思,思绪万千,故乡的亲人、朋友、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让人不禁感慨万分。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夜晚月光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每一个远离家乡的人都能深刻体会到的,因此这首诗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引起广泛的共鸣。

02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创作背景

李白的《将进酒》是在他被流放期间和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期间创作的。当时他备受困顿,处境艰难,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某日,李白与友人岑勋(岑夫子)应邀到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一起畅饮,意气风发,一时豪迈。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从开头豪迈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到后来“便欲轻骑逐残寇,何似在人间”的自由不羁,充满了李白的狂放和豁达,也深深地抓住了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在压抑和危机之中,渴望自由和幸福的内心需求。

此后,《将进酒》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并对后来的文学、音乐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来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赏析:

《蜀道难》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诗作。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全诗二百九十四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感情强烈,一唱三叹。诗中诸多画面此隐彼现,无论是山之高、水之急、绝壁之险,还是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皆有逼人之势,气象宏伟,境界阔大,集中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深受学者好评。

04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西域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蜀道难》《将进酒》等。有《李太白集》。

【背景资料】

李白50岁左右时隐居庐山。庐山是天下名山,峰岭险峻、溪流纵横、云雾缭绕,景色秀丽无双,李白观察日久,爱得深切,写下不少赞美庐山美景的诗篇,《望庐山瀑布》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05

《行路难三首》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鉴赏: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通过层层迭迭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06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背景资料】

此诗创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758年,李白因受牵连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正安西北),第二年春,当到达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消息,惊喜之余,他立刻乘舟东下江陵。此诗即作于诗人遇赦后离开白帝城乘舟顺江而下抵达江陵时。

【主旨概括】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愉快的心情。全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07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是一首山水诗,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呈现出一种动态美。全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露了作者初出巴蜀时乐观豪迈的情感和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作品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动静虚实,相映成趣,并能化静为动,化动为静,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意趣。

08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赏析】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呼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声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释义:

是谁家的院落,飞出幽隐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满洛阳全城。客居之夜,听到故乡的《折杨柳》,哪个思乡之人不会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09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渺远的天际奔流。

10

《上李邕》

唐·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注:(闻 一作 见)

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李邕在开元七年(公元719年)至九年(公元721年)前后,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李白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它既是自由的象征,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开元十三年(725年),青年李白出蜀漫游,在江陵遇见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称李白“有仙风道骨焉,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当即作《大鹏遇希有鸟赋并序》(后改为《大鹏赋》),自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鸟。

其实历史上李邕本人亦是一个侠义豪迈、天纵英才的人物,而且对后辈多为照顾。对于这样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与之抗礼,足见青年李白的气识和胆量。“不屈己、不干人”笑傲权贵,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色。

0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