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我国楼市出现了大幅调整,多家房企也是相继爆雷,为了提振楼市,自2023年以来,各种利好政策接踵而至,比如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存量房贷利率以及实施认房不认贷等房地产新政全面落地,但效果却并不明显,无论是新房市场,还是二手房市场,持续低迷仍旧是主旋律,市场信心不足,市场观望情绪愈演愈烈。
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份,TOP100房企的销售总额仅有57379亿元,同比下降14.7%,降幅较上个月扩大1.6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2023年1~11月份,销售额超千亿的房企只有16家,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关键在于市场供求关系的改变。实际上,这一点国家也已经承认了,今年的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而且还指出要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具体是指什么重大变化?国家高层没有明说,但我们心里都清楚,简单来说,就是房子的供大于求。
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拥有率已经达到了96%,户均1.5套,其中还有超过40%的家庭拥有2套及以上住房。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已经接近40平方米,远超欧、美等发达国家,位居世界前列水平。
尤其需要明确的是,近年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日益加剧,新生儿出生率也在持续走低,城镇化更是接近尾声,接下来降档减速难以避免。换言之,未来我国的住房需求增长空间已经非常有限。
鉴于此,为了应对楼市调整以及市场变化,国务院常委会审议通过并下发《关于规范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将会加大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与开发力度!在未来5年之内推出600万套保障性住房,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试点城市包括: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东莞、西安、乌鲁木齐、哈尔滨、苏州、贵阳、昆明、佛山、福州、长春、南昌、常州、宁波、青岛、济南等35座城市,经济观察报将其称为“新一轮房改”。
新一轮房改来袭,不少人都担心楼市或被再次点燃!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我看来,这种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新一轮房改实施以后,商品房的价格将会由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与此同时,商品房的投资属性也会被弱化,国家这样做,是为了平衡楼市的供需关系,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楼市怎么可能会被再次点燃?即便会被再次点燃,也是朝着健康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而非房价的再次上涨,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逻辑。
其实,引用经济学家马光远的“2句话”,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经济学家马光远曾经说过,当前,房地产作为中国最好投资品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房子将会逐步回归到居住属性。
现在来看,无论是楼市的调整,还是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与开发力度,都是为了使房子回归到居住属性,而不是为了让房价再次上涨,更不是为了让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发展,要知道,房住不炒的基调是不会变也不会动摇的,这一点我们要牢牢记住。
事实上,新一轮房改的实施,利大于弊是必然的。比如城市中的低收入群体,以前买不起房子就只能租房住,那以后可以申请保障性住房,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进城打工的群体,都可以申请保障性住房,不必再为了买房而焦头烂额,真正实现住有所居。
再比如遭遇资金链紧张的房地产企业,特别是民营房企,楼市低迷,卖不动房子,融资也是困难重重,怎么办?可以把手中的存量房产或者闲置的存量房产,转让给国家,让房地产企业手中的商品房转化为保障性住房,这样的话,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收入,化解资金链紧张的窘境,完成自救,还能协助地方完成“去库存”,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一件功德圆满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