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背面!太平洋上为啥没有形成陆地?最大海洋是天生如此吗?

星空承载梦想 2024-10-30 09:05:03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深度长文,希望您能够认真看完,感谢您的支持!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我们能够知道,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在太阳系形成初期,一片巨大的分子云在引力作用下开始坍缩,大部分物质聚集在中心形成太阳,其余物质在周围形成了一个旋转的盘状结构,就做星盘,在这个星盘中,固体颗粒相互碰撞、吸附,逐渐形成了越来越大的天体,这其中就包括地球的前身,这些天体不断碰撞、融合,随着质量的增大,内部压力和温度升高,物质开始分化,重的物质向中心聚集,轻的物质向外分布,最终形成了具有地核、地幔、地壳的地球,地球形成的最终阶段是行星演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行星不断经历着自身的演化和变化,包括地球磁场、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形成、动植物的进化和生命的出现等。

地球的磁场是由行星内部流动的液态金属所产生的,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由于行星内部的温度和压力变化,液态金属流动的方向和速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的磁场不断变化和翻转,地球磁场的存在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地球的气候系统是由大气层、海洋和陆地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演化过程中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生态系统由生物多样性、物种分布和相互作用等因素共同构成,在地球演化过程中,随着行星的不断演化和变化,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物种的组成也不断发生变化和演化,这些变化和演化不仅对动植物的进化和生存产生影响,还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我们知道,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丰富,占到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71,大陆面积占到了地球总面积的百分之29,从占比上我们就能够看出地球上的水资源非常多,地球上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太平洋是面积最大、最深的大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呈“S”型,位于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印度洋是第三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北冰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是面积最小、最浅、最寒冷的大洋。南冰洋环绕南极洲,其边界是由南纬60°为界,有独特的生态系统。作为地球上最大、最深的海洋,太平洋的总面积达到了1.81亿平方公里。

要知道月球的总面积也只有3800万平方公里,而火星的表面积也只有1.428亿平方公里,太平洋相当于5个月球的表面积这么大,和地球本身相比,太平洋已经占到了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就是太平洋是如何形成的?关于太平洋的形成在科学界有很多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太平洋是地球板块运动的产物,在数十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一个整体,之后板块开始移动,太平洋板块向周围板块俯冲,使得太平洋周围形成了一系列火山和地震带,同时其海底也在不断扩张和俯冲过程中逐渐形成现在的规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太平洋可能起源于早期地球的一个巨大的陨石撞击盆地,之后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化,比如说地壳运动、火星活动等过程,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太平洋。

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对太平洋的海底地貌进行了深入研究,太平洋海底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在边缘部分,有许多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它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深度超过11000米。这些海沟是由于板块俯冲形成的,大洋板块向下俯冲到大陆板块或另一个大洋板块之下,形成深邃的沟槽。太平洋还有广阔的洋盆,它是大洋的主体部分。洋盆底部比较平坦,有厚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是由陆地上冲刷下来的物质、海洋生物的遗体等堆积而成。在古代太平洋的很多小岛上就居住着原住民,他们在太平洋海域活动,对周边海域有一定的认知,从航海探索的角度来说,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环球航行,从大西洋进入一片新的广阔大洋,在航行中,这片大洋一直风平浪静,麦哲伦就将这片大洋称为是太平洋。

这次航行让欧洲人首次对太平洋的辽阔范围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开启了欧洲人探索太平洋的新纪元,其实根据现在人类对地球的认知,太平洋的形成和大陆板块的移动有很大的关系,在地球形成之初,表面是一片炽热的岩浆海洋,经过长达数十亿年的冷却,才形成了坚硬的地壳,地壳在形成之初可能非常分散,因为岩浆海洋的分布并不是完全均匀的,随后又经过了长期的汇聚和分裂,才形成了早期的大陆雏形,在距今大约13亿到7.5亿年前,地球的大陆是聚合在一起的,连续的一大片,科学家们把这一时期初始形成的地球大陆称为是罗迪尼亚超大陆,这个大陆聚合的时间并不长,在大约10亿年的时间内,这块大陆经历了分裂和重组,又形成了一块新的超级大陆——潘诺西亚大陆。

潘诺西亚大陆形成后,在约5亿至2.5亿年前,一整块的大陆逐渐又分裂为了两大主要陆块——北方的劳亚大陆(包括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北部)和南方的冈瓦那大陆(包括现在的南美、非洲、南极洲、澳大利亚和印度),横亘于其中的是广阔的古特提斯海。又经过了几亿年,在距今3亿到2亿年前,地球大陆的板块继续移动,劳亚大陆和冈瓦那大陆越靠近并最终合并在一起,形成了泛大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盘古大陆,在这片完整大陆的周围是一个环绕全球的海洋,即泛大洋,在大约2亿年前,盘古大陆开始分裂,北半球的劳亚大陆和南半球的冈瓦那大陆分开,随后各自继续分裂,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大陆布局:五大洲——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还有没有人居住的南极洲,从总体来看,是因为地球大陆板块的移动,导致了地球结构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在世界的格局,那么为什么地球板块会移动?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得出,地球板块的移动主要是因为地幔对流引起的,地幔是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温度很高,接近岩石熔点,由于存在温度差,地幔中靠近地核的部分温度高、密度小,会向上运动,靠近地壳部分温度低,密度大、会向下运动,这样就形成了对流,这种对流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使得上方的板块随之移动,就像是一锅煮沸的粥,粥里面的固体颗粒会随着液体的对流而移动,板块在移动过程中,会相互碰撞、分离或者摩擦,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

不过这里大家需要知道的是,板块的移动不仅仅会导致地球结构发生变化,对地球生命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是地震,当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或者错动时,地壳岩石破裂,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强烈的地震能够瞬间摧毁建筑物,造成大量的生命死亡,其次就是火山喷发,在板块的俯冲带或者裂谷地区,岩浆容易上涌,火山喷发会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岩浆和有毒气体,火山灰会影响航空交通,使得飞机发动机受损,有毒气体能够危害生物的生命安全,太平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海洋。中间几乎没有任何陆地,在太平洋之上,科学家们测量出了地球上距离所有陆地最遥远的一个点,这个点就是位于南太平洋中央的尼莫点,它是人类的海洋南抵极,孤立于所有陆地和船舶的航线之外。

不仅人类很少,而且连海洋生物都非常少,所以人类将它当成是丢弃火箭和卫星的最佳地区,不过目前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还不是很多,仅仅只有百分之5,光是这5%的已知领域,其丰富度就让人震惊。仅仅是资源的种类数量,就已经远超于地球陆地上了。海洋里除了我们熟知的煤、石油、天然气,还有很多金属结核。多金属结核又称锰结核,是一种以铁和锰元素为主的矿石,存在于3500到6000米的海底,通常为直径5至10厘米的不规则球体。锰结核主要来自于海底火山喷发以及海水对海边岩石的腐蚀。据估计,全球的锰结核大约含有2000亿吨的锰,此外还有大量的铜、钴和镍。海洋里最多的生物是藻类,每年的藻类产量是全球小麦产量的15倍。这些藻类富含蛋白质,用来加工成食品,可供300亿人食用。

既然海洋资源如此丰富,那么为什么人类之探索了百分之5?这是因为海底压强的缘故,如果人类不借助任何潜水设备的话,人类下潜的最大深度只有332.25米,这几百米对于深海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在深海当中探索,不仅仅要考虑海水带来的压力,还要考虑温度较高的区域,有些区域的深海底部存在大量的岩浆,这种海域的温度能够到达400摄氏度左右,而且进入深海以后,热呢类的传输信号会变得很弱,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少之又少的原因,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并不会停止,未来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将会增加,并且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人技术的深入探索:无人船、无人潜航器等无人装备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它们可以在危险、恶劣的海洋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执行各种复杂任务,如深海探测、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等。

2、深海钻探与采样技术:为了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海洋地质演化,需要不断改进深海钻探技术,提高钻探的深度和效率。

3、水下通信与导航技术:随着海洋探索的不断深入,对水下通信和导航的需求日益迫切。未来将发展更可靠、高速的水下通信技术,如基于声波、电磁波等的通信技术,以及高精度的水下导航系统,确保水下装备和人员的安全和准确作业。

如果说人类能够将这些难题解决,那么人类探索海洋就容易很多了,这需要人类不懈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不过人类在探索海洋的同时,也需要对海洋资源进行保护,现在人类对海洋的破坏也非常严重,如果长久的发展下去,不仅鱼类生物会遭受灭顶之灾,人类也会受到危害,所以小编认为,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海洋措施,这样人类才能够长久的探索和利用海洋资源,目前很多科学家也正在积极的想办法,小编认为,人类作为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命,人类能够在短短几千年的时间内,站到地球食物链的顶端,这说明人类科技发展的速度很快,只要人类能够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人类一定能够解开海洋的奥秘,小编认为未来人类一定能够实现这个梦想,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