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孩子从不刻苦努力,却能成绩顶尖?这些原因你需要知道

亲子的时光 2019-05-07 18:05:28

估计有不少人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很努力,为啥拼不过那些学霸,孩子上了那么多补习班,为啥成绩名次还是上不去呢?

作为一个过来人,曾经的准学霸,先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亲身经历。

我的中学求学经历

我是77年的,95年考的大学,高中时期算是一个偏科严重的准学霸,一般数学、物理、化学考试基本上都能用一半的时间完成交卷,印象中没有拿过150分,但是135-145之间是常有的事。高三(1994年)的时候,物理拿过奥赛省二等奖,数学拿的奥赛市一等奖,高考的时候,偏科的影响太大,不算英语成绩的话,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这四科总成绩不拿本市的理科状元,也能进前五名,最后150分的英语只考了70分,同班考上清华的同学总分比我多40多分,英语比我多了70多分,就此与北大、清华、中科大无缘,上了一所相对普通的重点本科(当年全国首批27所211高校之一),现在的中南大学,当年还叫中南工业大学。

我属于对数字、公式、立体建模特别敏感的类型,这一点我不知道能否用天赋来形容,当然,我绝对不是天才的料,不过当年的我确实对数学和物理知识特别敏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脑子中总会建立一系列虚拟的模型进行演练,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力学、电磁学等等,各种知识点的场景都会在我的脑子里面建立一个动态的场景,而且能够基于不同的知识点快速的切换,这一点,估计是很多同学所不具备的。

然后呢,我也是那种特别能吃苦、坚持、倔的很的性格,用我们湖南本地话来说叫做霸得蛮。从上初中开始,我就一直有一个习惯,任何数学、物理的作业和练习题,必须在当天完成,并且必须自己独立做出来,不跟任何同学交流(那时候也没有微信、电话,什么都没有),经常为了解开一道数学题或物理题,动不动就是4、5个小时,熬夜到晚上2、3点也一点都不瞌睡,即便做梦也都会经常梦到题目,甚至有时候答题的思路是在梦中找到的,第二天爬起来赶紧回忆思路进行答题,那种激情,真是难以忘怀。

学习的过程离不开大量的练习。

中学阶段,尤其是高中,学习的知识量非常大,节奏很快,每一个公式、定律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相互之间有大量的关联性,其实按现在流行的脑图模式来说,这些知识点是可以形成一张网状的思维导图的。

如果不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针对性习题训练,这些知识点很容易在你的大脑中被搁置、淡忘,变成一些模糊的记忆。所以,在我看来,反复练习大量的、有难度的、覆盖全部知识点的习题是非常有必要。

我记忆特别深刻,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发数理化的练习册,一般都是至少2、300页一本A4纸规格的练习题,用于一个学期的练习之用。但是我一般都习惯于在一个星期的时间内高强度的做完一本练习题,而这一本习题一定是覆盖了所有知识点的,我可以没白天没黑夜的做,做完之后,可能1、2个月都不会碰这个学科的习题,但是因为经过反复的练习,习题的内容、知识点、出题的套路模式,都深深的印刻在脑海中,所以那时候学校组织模拟考试,通常都是按1.5-2.5小时的考试时间,我从来没有超过60分钟交卷的,因为大多数考题我看题目就知道答案了。

再一个特点是我读书的时候不喜欢局限在教材的范围之内,而是喜欢挑战高难度。

数学、物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对超级复杂的题目进行挑战,比如奥赛的题目,因为只有这样的题目才会在里面设置非常精巧的机关和复杂的逻辑,如果你能够让自己静下心来,挑战不可能,穷尽你知道的知识点去演算、推敲、猜测可能的解题思路,一旦做出来一道题,对你的知识的巩固效果会远远超过你做100道普通难度的习题,而且经常进行这种挑战,会极大的拓展你的思维方式,让你把各种公式、定律给连贯起来,做到举一反三。

所以,我那时候会跑到省会长沙的袁家岭新华书店,把当时能买到的奥赛相关的书籍和习题全部买回去做练习,寒暑假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在玩,我自己一个人闷在家里闭关修行,就这么慢慢熬出来的,到后来高三的时候,我基本上不去上数学、物理课了,自己跟老师申请,独自跑去图书馆开始自学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的书籍。

我的一位高中同班学霸

这位同学跟我同班三年,是唯一令我佩服的一位真正的学霸,我或许属于“天分+勤奋”的类型,而他则是“天赋+效率”的典范。

这小子的属于读书过目不忘的类型,高中三年经常出去玩、跟别人打架,整天像个二流子一样,但是学习成绩却是一流的,我们埋头复习功课的时候,经常看到他在看各种小说,却丝毫不影响他每次考试能够在班上的前三名之列。

我们高中的数学、物理老师喜欢上课的时候刷题,讲完课本知识之后,就会在黑板上写题目,让学生作答,谁第一个给出答案和解题过程,老师就会马上擦掉黑板,继续下一道题,通常主要是他和我在PK,不过这种状态,对于很多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来说就特别不公平了,因为题目还没看懂,就被老师翻篇了。

后来我观察了这个同学,上课的时候特别专注认真,做习题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此外,我在跟他PK的过程中,发现他对知识点的贯穿掌握和解题的思路有很多独到的地方,说明他有一套很高效率的学习方法。

后来他考上了北航,再后来留学出国定居了。

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答案很简单。

除了天赋以外,大多数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那么造成差别的原因是这么几点:专注力、自律性、目标导向、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知识点的记忆方法等。

专注力的差异,导致效率千差万别,自然带来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

很多孩子因为各种原因,逐渐养成了注意力不够集中的毛病,写作业、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走神,要么东摸摸、西看看,要么听到什么声响就要去看一下,要么眼睛看着书,心思却飞走了,这样的状态,是无法保证很高的学习效率的。

本来一个作业或者一套习题,正常来说2个小时能够做完,学霸因为知识扎实、专注度高,1个小时就完成了,而专注力差的孩子,要花3、4个小时,错题还很多,甚至很多题目还做不出来,这就是差距。

自律性强的人,更有目标,也更容易获得想要的结果

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往往自律性、目标性更强,知道自己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这样的孩子,在面对诱惑和困难的时候,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就像我当年读书一样,别的同学做不出来作业,也不会熬夜,等着第二天抄作业,但是我一定会熬到把题目解出来为止,不然的话,多晚都不会睡觉。

其实,很多看似不刻苦却学习成绩很好的孩子,真正刻苦的时候,你是看不到的。

学习方法很重要

说实话,学习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以我的经验来看,预习、复习、多做不同类型的习题,挑战难题,串联知识点,跨领域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我当年并不知道脑图(思维导图)这样的概念,但是那个时候,我已经很熟练的掌握了将数学、物理的各个主要公式、公理、定理建立一个知识网络图谱,当然,这个图谱是在我自己的大脑里面的,我会随时任意的翻查这个网络来寻找我要的知识点,帮助我解答学习上的难题。

到后来,我进行复习都不是看书的方式了,完全就是脑袋里面放电影的形式,1、2个小时就能把中学的物理、数学的知识点播放一遍。

高考前的5天,我把所有的教材、习题全部放下,每天除了吃饭、睡觉,看电视剧之外,就是在脑子里面放电影,把知识点过几遍,放松自己的情绪。

学习兴趣是核心驱动力

这也说到了一个关键点,学霸都是爱学习的,对于知识的获取、使用有着一种莫名的乐趣和成就感,有兴趣的驱动,再加上自律、专注、高效率的学习方法,想不成学霸都难了。

不过,兴趣的培养,往往需要从小抓起,如果孩子已经到了中学的阶段,会不会突然开窍,就只能听天由命啦。😂

我是元宝爸爸,教育实践家,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育儿、教育知识!欢迎关注我,留言咨询或讨论。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