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有约,一号诗巷欢迎各位的到来。
时值腊月,年味越来越浓,春天越来越近。
心中的那份欣喜,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激发出来。
雪落的声音,茶沸的声音;山峦的影子,梅花的影子;书卷的香气,蔬食的香气;……,突然发现,冬天的这一切也都变得那么珍贵可爱。
趁着冬天还在,请君莫忘行乐;趁着冬天还在,请君莫负觞吟。
在本期,诗巷为大家带来的,是宋朝诗人王禹偁的一首诗。
这首诗句句经典生动,把冬日生活的美好写得十分饱满,让人读后不由称赞。
腊月
宋·王禹偁
腊月滁州始觉寒,年丰岁暮郡斋闲。
官供好酒何忧雪,天与新诗合看山。
日照野塘梅欲绽,烧回荒径草犹斑。
吏人散后无公事,门戟森森夕鸟还。
王禹偁,字元之,我国北宋诗人、散文家、大臣。
因为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所以王禹偁不被流俗所容,
自唐五代以来,诗坛诗风趋向羸弱之势,而王禹偁则推动了宋朝诗风的走向,让当时的诗风从羸弱转向雅正和大气,所以王禹偁可谓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
王禹偁诗兼学杜甫和白居易,得到苏轼“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的赞誉。
我们本期分享的这首诗是王禹偁在为官期间所写。因为时逢岁暮,所以作者的官务也比较清闲,面对暮冬的美景与生活,作者诗意涌动,故写此诗以寄情。
诗的首联及时点题,并且将作者的生活境况也做以描写:腊月滁州始觉寒,年丰岁暮郡斋闲;滁州在腊月的时候才开始显示出寒意,丰收的年暮,郡斋里也显得很幽静。
尽管作者在开篇处就点到了一个“寒”字,但它却并未影响到诗的情感色彩,也并未影响到意境的美感度。
而恰恰相反,正因为这个“寒”字的出现,才让诗中的冬意更浓郁,才让作者的那份“闲情”更具充足的条件而颇富感染力。
所以从这个“闲”字上面,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作者所居环境的宁静和雅致,更能够充分品读到他内心深处的轻松喜悦之情。
有了首联做基础,颔联的到来就顺理成章了:官供好酒何忧雪,天与新诗合看山;有官府提供美酒,又何必去担忧天是否会下雪,天意成就新诗正适合边看山边吟哦。
很显然,颔联的内容是冲着首联的“闲”字而来,它不但印证了画面上的“闲”,更是印证了情感方面的“闲”,而这也是首联与颔联之间的流畅的脉络联系所在。
因为官务清闲,因为心情愉悦,所以作者才不“忧雪”,才合“看山”。
而“官供好酒”和“天与新诗”,则锦上添花,从而让作者的心情更为欢愉。
虽然在颔联中,没有白雪飘零的实景去烘托和营造氛围,但我们却又无不看到了白居易笔下“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潇洒与闲适。
颈联为纯景物勾勒:日照野塘梅欲绽,烧回荒径草犹斑;阳光照在野塘上面,梅花即将绽放,燃烧过的荒径上留下斑驳的草色。
在写作这一联的时候,作者将镜头拉向远方,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空间开阔而悠远的画面。而在物象“梅”“草”的添入下,画面的色彩也得以有效晕染。
值得一说的是,这里的色彩清新且不失明朗,彰显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因为有“日照”的充足条件,我们眼前的画面又拥有了温暖的特点,所以在欣赏这样的画面的时候,相信我们每个人的心境也是安暖舒适的。
“吏人散后无公事,门戟森森夕鸟还。”;吏员散去的时候,“我”没有公事可做,庭院中静悄悄的,时而可以看到傍晚时分鸟儿归来的身影。
尾联的前一句再次将笔锋落在人物上面,以比较直接的方式道出了一个“闲”字,在脉络上与首联之间形成呼应。
后面一句从景物出发,在裁剪画面的同时,对前一句做出补充与印证,把作者所处环境的幽静特征进一步予以体现。
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几联的画面突出都是静态的,而尾联的描写则为整首诗的画面增添了丰富的动感,让其变得尤为鲜活逼真。
夕阳之下,鸟儿归来。作者只是简单提及,但鸟儿的形象与神态,鸟儿的声音与动作,却都在读者的眼前和耳边,这就是尾联内容的激发力。
有酒有诗,看山看梅,一庭夕阳,满树鸟影……,这样的画面美到极致,这样的生活几人不羡?喜欢此诗,无需再多言。
梅花才绽星星萼,未料春风已上枝;读完一首,味留唇齿。
边读古人诗,边写自己的诗,将读写进行到底;关注一号诗巷,我们一起追寻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