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男女比例现状—基层1:3中层2:1班子成员8:1

明窗邀事 2024-09-04 20:34:52

今天我们就来八卦一下这个话题——体制内的男女比例。

最近十年,考编上岸群体中女性占比普遍偏高。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公考题型与高考题型不同,相对来说,女性占点小优势,

当然这只是小优势,关键因素可能还在于体制内非常稳定,但大多地区待遇确实一般,所以更适合追求稳定的女生,和原生家庭财富积累丰厚的男生。

至于原生家庭经济一般必须靠自己买房买车的男生,考编上岸后可能面临较大失落,

今天的话题是,既然体制内入口女多男少,那么晋升情况呢?中层和班子内是否也形成了女多男少的规律?

在我看来,远远没有。

首先说基层一线,基层都已经被戏称为女儿国了,不是一个单位这样,是很多单位都这样。所以男女比例1:3,并非夸张。

科员级往上晋升中层,县里和市局是乡科级,省厅中层是处级。

在这一档,县里中层绝对是男多女少,男女2:1已经高估女方了,主要是考虑到省厅市局这些机关单位中,中层业务干部中女性占比已越来越多,所以中层这一档,男女比例整体处于2:1的比例。

而到了班子成员这一级,县里班子的男女比例往往达到8:1,县级班子中能有两位女性的非常少,但省厅或市局的比例没这么夸张,往往在5:1左右。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后续比例断崖式下降?

部分原因是女性承担生育责任导致提拔晋升优势不明显,

提拔晋升多少是需要工作表现的,体制内女性一旦进入怀孕产子阶段,那就会脱离岗位一段时间,产假加年假再加哺乳假,短则半年,长则一年,

所以哪怕是关系户,也极少有人孕产期前后被提拔,

如果再叠加二胎、三胎因素的话,很多体制内女性在儿女双全的同时,会发现同期上岸的男性已经步入中层了。

而在中层这一级,女性最终进入班子的比率偏小,就有非常复杂的原因了。

我想引用一个事例来说明。

在某D校,教员给女干部们上课时分享过一个真实案例。

前几年脱贫摘帽攻坚阶段,基层一线很辛苦,乡镇领导当然更辛苦。

而某贫困县的某乡镇书记,是一名女性,当年该县仅有的两名女乡镇书记,可以说前途一片大好。

但是,因为家庭突发重大变故,万般无奈之下,女书记向上级含泪请辞,要求调回县城。

组织上最后还是考虑了实际,把她平级调入县城某二线单位,得以照顾家庭。

6个月后,该县宣布成功摘帽,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胜利!

论功行赏阶段,该县所有乡镇书记全部提为四级调研员,个别还获得直接提拔。

而已调离书记岗位6个月的女书记,却不再提升四调之列。

接替女书记岗位的人,获得四调,被戏称为该县年度捡漏王。

而对这位女书记来说,错过这次调职,可能要再等十几年退休前才会解决四调了,

因为,她向组织请辞的那一刻起,仕途也就到此为止了,组织不再对她另眼相待。

这个道理可以参考当年云南某地,两名女干部拒绝提拔被组织处分。

此事引发很大争议,后来类似的事件很少给处分了,

但这里有个惯例,曾经拒绝组织提拔的人,如果今后你再找到组织说我的事忙完了,可以考虑提拔我了。

不好意思,你不会再有这个机会了!因为组织可不是你家开的。

当然这里指普通人,如果背景过于深厚当我没说哈。

在D校课堂上,这个案例当然引发了很多讨论。

其中的一条讨论就是,如果换成一名男书记,当时心狠一点的话,这个坎也许就硬扛过去了,且不说提拔实职,就光晋升四调这一点,在县里让多少干部羡慕啊!

但是女书记做不到,因为她是一名女性,她是一位母亲!

这个案例,我再展开讨论一下,大家就会发现班子成员男多女少的另一层原因。

要知道县里脱贫摘帽,乡镇书记全部晋升四调,是县里出台的激励政策,是班子讨论形成的决议。

那么请问,为什么就没有一个班子成员敢站出来,说起这位女书记,要求看在没有功劳有苦劳的份上,也给一个四调呢?

答案是没有人为她说话!

我们知道县里班子,男女往往是8:1,大家必须代入一下男性领导的思维。

假设,故事主角是位男性,那么他的老上级作为班子成员,会上为他仗义执言,

如果成了,好事一桩,

当然这个提议大概率被否决,后面再说原因,

但被否了也没关系啊,班子会上的讨论当天就传遍县城,大家会说这位老领导仗义,值得追随,此人的群众威望会无形提高。

但是,主角是一位女性,

如果一位男性领导专门为她说话……

请问,会不会也传遍县城,

你们猜,会有多少个故事版本出现?

再说这种事情,临时提议肯定是得不到多数响应的,你得在书记办公会前就做好沟通啊,

为什么说这种提议大概率被否,因为不好操作啊,

摘帽时在岗的才叫功臣很好认定啊,提前半年离岗的也算?那提前9个月的呢,提前一年调整的人呢?

怎么算,算不算?

此事想要办成,我觉得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都是女干部,两人都理解女书记的苦衷,才有可能办成。

但是你们数数,这两个岗位同时是女性的县,是不是特别特别少?

为什么,

因为组织早有规定,书记,部长等少数关键岗位,必须异地任职。

所以问题又回到了传统观念,男性异地工作与女性异地工作,谁对家庭的影响更小?

当然是男性,而通过这些关键岗位历练后,晋升概率更大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至此循环加速,越往后的层级,男性占比就只会越来越大。

当然,省厅市局作为机关单位,中层干部中女性占比越来越大也是客观事实,进而在省厅市局的班子中,女性占比随之提高,

但是对于市县班子,8:1的比例,估计还会作为一种常态延续很久。

好了,今天的八卦就到这里,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