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开元年间,中国传统建筑的营造技术,开始传播到潮州。从建造寺庙殿堂、权贵府邸开始,在发展过程中,慢慢形成地方建筑技艺的传统,影响到民居建筑。
16世纪中期开始,随着潮州经济的发展,使本地民居建筑景观焕然一新,呈现鲜明的地域特色。
乾隆年间的《潮州府志》就说: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加壮團。……城郭中,强半皆高闸阂、厚墙垣者。三阳及澄饶普惠七邑,阎阎饶裕,虽市镇也多鸟革晕飞。
"下山虎"和"四点金"是潮汕最常见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驷马拖车"则是以祠堂为轴心的复合型建筑。潮汕祠堂集中展示了地方传统的建筑技艺,从选址、设计到营造、装饰,处处呈现地方特色。
从熙公祠和己略黄公祠是潮汕最有名的两座祠堂。潮汕传统建筑技艺,也在寺庙和书斋庭园的构建中得到表现。"百鸟朝凤"是大型的民居宅院群。
"下山虎":俗称三间二屠手,是由二房加一厅组成的小型建筑。是潮汕各地兴建数目最多的民居。
主座三开间,中间为大厅,左右为房间。前有天井,两侧为"屠手",天井前面为大门。"下山虎"的格局像一头正在下山的猛虎,以门口为嘴,两回屠手为两只前爪,后厅为肚,厅两旁的两间后房为后爪。
四点金: 在潮汕民居中最具特色,因其四角上各有一间山墙像汉字"金"字的房间而得名。
简而言之,“四点金“由四个房和一个中厅组成的中型建筑;
平面格局二进三开阔,前进为凹斗门楼和前厅,左右各有一前房,后进为主座,正中大厅,左右各有一大房。前后进中间为天井,天井两边"僭手"连着前、后房。"用手"敞开的称南北厅,对闭的称厢房。"厝手"与前、后房之间各有小过道,俗称"格仔",常在这里开房门通屠巷,这个旁门俗称"子孙门"。澄海隆都候邦七落就是保存完好的四点金建筑群。
"驷马拖车":潮汕"三落四从厝",也称"驷马拖车",它是一种多院落、多天井,规模宏大的大宅院。是由四座四点金式(寓意驷马),中轴位再增设二进或三进祠堂(寓意主车)。整个建筑格局就像一驾由四匹马拉着的车子,故名"驷马拖车"。
主车与驷马之间设通巷(称伙巷)连通后巷,后面再设后包厝,将整座建筑物围成整体。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它有二种形式:溺安、澄海一带,一般以一座"三座落"的建筑为主体,左右各有两条厝巷或围盟国合面成:揭阳、濮阳、洛宁一带,它中央同样以一座"三座落"的建筑为主体。左右却山四座"四点金"和火巷拱卫,前同样有阳堤,后有后天井和厝包,周国也用国络或围堤围合而成。
驷马拖车平面规矩方正,以中轴为主,讲究左右对称,是一个功能较完善,布置井然有序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潮阳西胪下底黄金福新府、潮安风塘淇园新乡"荣禄第"。普宁洪阳德安里中寨、新寨就是这种形式建筑群。
澄海陈慈簧故居也是在这个形式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变化。
百鸟朝凤:"百鸟朝凤"也称"百鸟朝凰"。就是以"驷马拖车"为主体,外包"四点金"或者"下山虎",房间可达到100间的规模。
它以祠堂为建筑中心,祠堂便是象征独占枝头的“凤”,其他房屋则象征朝拜“凤凰”的“百鸟”。一般只有达官或巨富才有能力建造,因此现存很少。如普宁洪阳的德安里,为清末广东水师提督方耀与其兄弟共同营建的家族集居寨。
其他潮汕民居的型式还有竹竿厝、单佩剑、双佩剑等。
潮汕建筑装饰中的非遗技潮汕民居最突出的特点是装饰豪华。
祠堂装饰最能够表现这个特点,一座祠堂的石木部件、门窗户扇、墙头屋脊、外墙檐下……无不施以装饰,装饰技艺类型很多。
嵌瓷、木雕、石雕、彩画最具地方特色。现在,这些技艺都成为宝贵的非物质遗产。
潮汕建筑传统营造技艺有两个项目进入广东省和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筑技木结构营造技艺(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是《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5),以大木作是传统建筑营造的核心技艺,应用于建筑主体的营造;
《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1),保护和传承的内容更加全面,包括大木作和装饰技法。唐宋以后,大木作技艺传入潮汕,受本地自然环境和民风习俗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潮汕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中,厝局是先行要素,匠师要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构架模式和装饰手段,营造过程有种种宜忌讲究,以趋吉避凶。现在,潮汕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主要应用于仿古建筑的建造和古建筑的维修、重修。
潮汕的山墙也是我国众多地域建筑中极富特色的一种。受“五行”影响,“金木水火土,圆陡长尖平”这便是头山墙的讲究。
金式特点:金者头圆而足阔
木式特点:木者头圆而身直
水式特点:水者头平而生泥
火式特点:火式头尖而足阔(火式墙头一般用于宫庙祠庵,民居很少采用)
土式特点:土者头平而体秀
感谢阅读我的文章,更多相关文章请查看《春日潮汕之旅》合集。
写作不易,欢迎您的点赞、评论与转发,喜欢我的文章,就请点击关注我,跟我一起发现旅居路上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