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这届越南年轻人,有点难“伺候”。
我国的汽车虽然在东南亚市场表现还算不错,可是在越南这里却进展缓慢,相比之下他们对更追求西方的产品。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对于我国的汽车产业链反而是十分心水,那么这是怎么回事?
01越南汽车市场
2024年2月,越南汽车市场交出了一份多少有些“惨淡”的成绩单:单月销量暴跌49.5%,仅售出11633辆,年度累计销量也下跌了23.5%,只有区区30876辆。
要知道,越南可是一个坐拥1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就算把现代汽车和越南汽车制造商协会(VAMA)公布的数据都算上,总销量也只有区区13666辆和36478辆,同比分别下滑了52%和26%。
这组数据背后的潜台词,耐人寻味:在越南,汽车这玩意儿,还真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起”的。
一方面,越南的经济水平就那样,人均收入不咋高,汽车消费的能力有限得很。
另一方面,越南本地的汽车工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除了那个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的 VinFast,还真就找不着第二个能行的。
但有句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越南到底是个有巨大潜力的新兴市场,这块“香饽饽”早就被各路汽车巨头给盯上了。
中国车企呢,当然也不想错过这趟“出海”的机会,一个接一个地冲进了越南市场。
然而现实却狠狠地给中国车企上了一课:在越南,想复制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学”,没那么容易。
02中国车企在越表现
先来看看“战绩”,这么多年过去了,能在越南市场“刷出点存在感”的中国车企,也就只有上汽名爵和北汽。
其中北汽在越南的经销商如今已经“消失殆尽”,而上汽名爵,多少沾了点“英伦血统”的光,不然数据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
反观日韩车企,那叫一个“春风得意”,现代、起亚、丰田、本田,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牢牢占据着越南汽车市场的大头。
就连福特、标致、大众这些欧美老牌车企,也能分得一杯羹。
中国汽车在越南,为啥就这么“难”?首先得承认,在越南消费者眼里,中国汽车的“品牌形象”,多少有点“一言难尽”。
“中国制造=质差价廉”的刻板印象,根深蒂固。
尽管近年来中国汽车在技术、品质上都有了长足进步,但要扭转这种偏见,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还有就是中国的车企在产品策略这方面,也有“水土不服”的情况。
在当地燃油车还是市场的主流,可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汽车这块投入特别多,产品的布局更倾向于电动化和智能化。
这种“错位”使得中国车企在越南市场很难找准自己的位置,更别提跟那些在越南深耕多年的日韩车企去竞争啦。
当然越南政府发展本土汽车工业的“野心”,那可不能小看。
03越南的野心
在尝到中国智能手机产业链迁移带来的好处之后,越南政府对汽车产业链的“想法”也越来越多。
他们想要的,可不是简单的“用市场换技术”,而是希望能弄出真正属于越南的“民族汽车品牌”。
在越南政府眼里,买日韩的汽车品牌,拿中国的汽车产业链,打造出越南自己的民族车企——这才是他们心中的“完美剧本”。
越南的“底气”从何而来?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大量的招商引资,越南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尽管这些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统计口径也比较混乱,但不可否认的是,越南已经拥有了超过200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有超过300家参与到了全球供应链。
更重要的是,越南还有着数量庞大、成本低廉的产业工人,这对于任何一家车企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当下,越南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已经成为了全球汽车产业链中一个重要的“备份区域”。
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开始将目光投向越南,寻求在中国市场之外的“第二选择”。
面对这样的“逆风局”,中国车企该何去何从?是知难而退,放弃这块“难啃的骨头”?还是迎难而上,在挑战中寻找机遇?答案,或许并不绝对。
04是机遇,还是“卷”进了死胡同?
说到底越南汽车市场这块“蛋糕”,中国车企不可能轻易放弃。
毕竟,放眼整个东南亚,中国汽车的“出海”之路,正越走越宽。在泰国这个东南亚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比亚迪、上汽名爵、长城哈弗,这些中国品牌在泰国市场“攻城略地”,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甚至在新加坡这个发达国家市场,比亚迪也成功登顶销量榜首,创造了中国汽车品牌的历史。
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在东南亚并非没有“胜算”。
关键在于如何“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对于那些依然“执着”于越南市场的中国车企来说,与其纠结于眼前的销量得失,不如将目光放长远一些,把“打造品牌”放在首位。
要改变越南消费者对中国汽车的“刻板印象”,与其一味地强调“性价比”,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产品品质、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上,用“实力”说话,树立起中国汽车“高端、可靠”的品牌形象。
学会“入乡随俗”,推出更符合越南市场需求的产品。
越南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与中国消费者有着很大的差异。例如,越南消费者更偏爱燃油车、小型车、价格亲民的车型。
中国车企务必要依据越南市场的特性,调适产品策略,研制出与当地消费者需求更为契合的车型。
当然还需构建完备的售后服务体系,以此增进消费者的体验,让其更加满意,进而增强品牌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售后服务是汽车行业竞争的关键环节,也是中国车企的“短板”所在。
中国车企需要加强售后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为越南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售后服务,才能真正赢得他们的“芳心”。
05结语
除了“苦练内功”,中国车企还可以尝试一些“曲线救国”的策略。
例如可以加强与越南本土企业的合作,建立合资企业,共同开发和生产汽车产品。
一方面,可以利用越南本土企业的资源优势,快速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合资企业的身份,降低越南政府对中国车企的“戒心”。
此外,还可以积极参与越南汽车产业链的建设,与越南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通过技术输出、人才培养等方式,帮助越南提升本土汽车产业链的水平,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不但需攻克技术、资金、人才等“硬实力”层面的差距,还得应对品牌认知、文化差异、贸易壁垒等“软实力”带来的挑战。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制造业“走出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产品输出”,而是需要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产品研发、生产制造、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硬件”,更需要品牌建设、文化融合、社会责任等“软件”的支撑。唯有“软硬兼施”,方可切实塑造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使其于全球市场中“稳立根基”。
中国车企在东南亚市场的经历,就像一场“变形记”,这是个不停地摸索、不停地调适、不停地突破的过程。
在这当中,有成功带来的欢喜,也有失败留下的教训。不过不管怎样,中国车企一直都在用属于自己的办法,书写着中国汽车工业“走出去”的精彩故事。
往后中国汽车在东南亚市场能不能“逆袭”?咱们就等着瞧吧!
参考来源:新浪财经 2024年2月越南汽车销量创下历史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