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日本家电巨头夏普公司正式宣布进军电动汽车市场,计划未来会推出自家品牌的电动汽车。
自从新能源风潮从中国汽车市场涌起,继而席卷全球之后,不少国内外各行业的巨头都跨界进入汽车领域,比如之前的戴森、索尼、苹果等等。虽然后来这些企业或终止或退出造车计划,但电动车这一出行工具似乎还是香饽饽,让各大资本充满遐想。
但这不禁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造车是这么简单的事情吗?
这么说吧,如果对品质不讲究,而且对销量没要求,甚至在用途上也比较将就的话,理论上是不难。尤其是对于资本巨头而言,也就是它们的高层们啥时候决定在电脑里新建文件夹而已。
但如果从传统且“正经”的造车思维来看,造车是民用工业产品领域最复杂且难度最高的项目,没有之一了。上万个零部件,一眼看不到头的供应链,是需要极其强大的调度能力才能做好的项目。另一方面,还需要庞大的资金,深厚的技术底蕴,以及完整的生产、质检体系来支撑起落地产品的质量。放以前来看,没个几百亿,以及十几二十年的时间,是玩不明白造车到底是咋回事的。
但是呢,现在不一样了!
比如,我们看看夏普造车的底气。从目前消息来看,夏普这一战略举措是依托其母公司鸿海精密工业公司(也是富士康的母公司)的电动汽车平台来实现的,而且再过几天就会在技术展示会“Tech-Day”上展出一款名为LDK+的概念电动汽车。
至于这款车的卖点嘛,主打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声称具备车主家庭用电的管理能力,要将电动车打造成家庭智能生活的中心。但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这款概念车集成了太阳能电池和储能电池,另外就是配了一块超大型液晶屏幕和可旋转的后排座椅。
是的,它打算在车里布置一个私人影院...
经常关注概念车的朋友对于以上内容应该不陌生,说难听一点,这些都是几年前玩剩的了。智能化嘛,大抵就那些概念了,相对比较集中在多媒体方面。
说实话,以夏普在电器领域的能量,再加上鸿海精工的电车平台,要完成这辆LDK+并不难。你看,本来是一张白纸的小米也就花了几年时间就让小米SU7落地了,还成为了爆款。
这么看来,造车真的很简单?那为什么戴森、苹果就没鼓捣出个正经的玩意儿呢?
戴森玩砸了,是因为钱的问题。苹果有钱,但想法太多了。小米不一样,它是想挣钱的。而我们要弄明白的是,小米SU7这款车上,有多少零部件是它自己鼓捣出来的?
稍微了解一下就知道,比亚迪的车,零部件几乎都是他们自家生产的,所以比亚迪车型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同等级的车随便便宜10%。但小米不行,他们现在能造出一台已经非常了不起,只是利润方面跟传统车企是没法比的。
所以,当下全球化造车的环境下,造一台车不一定需要自己去研发零件,汽车上的每一个零件都是有现成的,除了车标。如果你乐意,车标也可以是现成的,某宝多的是。
就像小米一样,它就是到各大零部件厂定制采购,然后自己去拼装,压根没有那么多研发上的事情。甚至,外观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对吧?
最后要说的是,如果实在不想那么麻烦,那就去某宝下单车标,剩下的去找那些可以代工生产汽车的国际零部件巨头,比如麦格纳。又或者找国内代工厂,比如赛力斯,保证一站式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