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才女,却因风流韵事出名:早年三人行,生下仇人孩子

小卒话史 2023-09-30 10:00:27

文|小卒话史

丁玲

丁玲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人物,可她的爱情故事一直没有褪色。

丁玲一生四段情感经历,惊世情,骇俗恋。有句话叫自古才子多风流,这句话用在丁玲身上再恰当不过,哪怕她是一个女性。

1936年12月30日,毛主席挥笔填写了一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毛主席对丁玲奔赴光明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

无论是“昨日文小姐”,还是“今日武将军”,丁玲的感情经历都一直都饱受诟病。有人说她“一女多夫”,为仇人生子;有人讥讽她,倒追小弟弟,小三上位。然而,率真如斯,也有人说她敢爱敢恨,活出了真自我。

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1904年出生在湖南一个殷实富饶的书香世家。4岁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6岁时,大家闺秀出身的母亲余曼贞决定让女儿读书,便带着丁玲到常德女子师范学校求学。

青年时期的丁玲

寄居在舅舅家里,丁玲的心情是压抑的,只有在学校她才能畅快呼吸。她常常透过宿舍窗户,远眺沅江的碧水清波和江上的渔船,她每次都渴望那个能给她带来快乐,充满魅力的九姨向警予,能乘船而来。

九姨是母亲的同窗好姐妹,她是女界的风云人物,每次来到蒋家,丁玲都能从九姨身上学到很多新思想,见识很多新事物。

18岁时,丁玲因不满舅舅给自己和表哥提出的包办婚姻,而与舅舅发生了一次激烈地争吵。为解除婚姻,她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揭露名士乡绅舅舅腐败的稿件,最终丁玲如愿以偿。但舅舅家也肯定待不下去了。

1923年,丁玲在上海读书,当时刚从苏联回来的瞿秋白老师担任自己的俄语老师,少女怀春的丁玲被眼前这个才华横溢、仪表堂堂的青年才俊深深吸引。可惜的是,彼时已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瞿秋白喜欢的是丁玲的好友王剑虹。没多久,王剑虹因病去世,丁玲又燃起希望,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瞿秋白对才女杨之华心生欢喜。此后,丁玲这才放下了对老师的幻想。

丁玲(左)和好友王剑虹

1924年,丁玲来到北平,结识了《京报》副刊的青年编辑胡也频和他的朋友沈从文。初见丁玲,胡也频就被丁玲的气质和相貌深深吸引。不过,丁玲对其却若即若离。1925年暑假,丁玲回老家常德,当她推开家门看到一个蓬头垢面的男人时,哭笑不得,他正是跟自己见了几次面的胡也频。

丁玲明白胡也频的心思,对于胡也频穷追不舍的举动,丁玲瞬间被打动,不过丁玲还是不愿接受胡也频。两人随后结伴回京,却被朋友起哄,很多人误以为两人真的好上了。丁玲气愤之余,索性跟胡也频同居了。

丁玲是个有思想的女子,香山碧云寺的美景没有让自己沉醉,和胡也频的爱情也没有让自己放弃梦想。在看了电影《空谷兰》后,她写信给导演洪深,表达了自己想当演员的意愿。

导演被丁玲的“毛遂自荐”钦佩不已,同时被她信中对电影的看法啧啧称奇。洪深向丁玲发出了片约,可当她演了一次之后,却不屑更不愿迁就那些“低级趣味”的角色。最终,丁玲转向了文学。

1927年,丁玲以自己的从影经历写了第一篇小说《梦珂》。叶圣陶慧眼识珠,将其发表在《小说月刊》上,23岁的丁玲一炮而红,“丁玲”这个作者首次进入大众视野。

我看见那样年轻的他,被群众所包围、所信仰,而他却是那样的侃侃而谈,我说不出地欣喜。

1930年,丁玲和胡也频经潘汉年介绍,加入了新成立不久的“左联”。此时的胡也频不但成熟、稳重,而且有自己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这是丁玲喜欢的类型。对于他的欣赏,丁玲是发自肺腑的。

丁玲、胡也频

可惜,战乱年代,哪个中华儿女都不可能空有良辰美景、花好月圆,何况一个经常发表激进演讲的热血男儿。由于国民党的通缉,胡也频最终被捕。丁玲想尽办法,仍然无能为力。

1931年2月7日,年仅29岁的胡也频在上海国民党龙华司令部被枪决,一同被枪决的还有:柔石、殷夫、李伟森、冯铿。这五人就是“左联五烈士”。

丁玲的感情世界是“拥挤”的。因为她和胡也频之间也有“第三者插足”,此人便是冯雪峰。他跟胡也频同岁,但在才情上远胜胡也频。

1927年,丁玲打算去日本留学,有人便把冯雪峰介绍给她做日语老师。起初,丁玲还对这个北大诗人有点失望,不过听他讲述时代大局和革命理想时,丁玲的内心还是被触动。冯雪峰不但心有抱负,而且满腹经纶。18岁就发表过作品,有17首诗被收录在诗集《湖畔》中,因此被大家成为“湖畔诗人”。

我这两天都心离不开你,都想着你。

我真真的只追过一个男人,只有这个男人燃烧过我的心,使我起一些狂炽的欲念……这男人是你。

丁玲在写给冯雪峰的《不算情书》中大胆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意。可当时丁玲已经跟胡也频相恋多时,但丁玲就是无法割舍。

所谓日久生情,丁玲陷入两难境地,她提议三人像朋友一样居住在一起。关于这一点,坊间传言丁玲为了满足自己,与两个男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后来因为胡也频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状态,数次离家。丁玲最终明白“太讲究精神恋爱”而排斥肉体结合是不可能长久的。就这样,冯雪峰被丁玲赶走。

冯雪峰(前排左一)和鲁迅等人

这个传言的真实性已经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她对于冯雪峰的情意是难以搁置的。胡也频去世后,丁玲带着2岁的孩子相依为命。当她再遇到冯雪峰时,他已经有了妻女。透过彼此的眼神不难看出,两人的心里仍然彼此惦念。

丁玲劝冯雪峰离婚,但冯雪峰心里有了一份对妻女的责任,何况物是人非。冯雪峰拒绝了。于丁玲而言,冯雪峰虽然是自己人生里的过客,但她一直放不下。“我最纪念的是也频,而最怀念的是雪峰。”丁玲后来回忆道。

第三个男人冯达也是丁玲的第二任丈夫,是外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带来的,他是她的翻译。这个皮肤白净,温柔体贴的男人带给了饱尝苦闷的丁玲一些慰藉,同时也带来了往后无尽的悔恨跟磨难。

几乎在所有关于丁玲的历史文件当中,冯达都被认定为“叛徒”。此人走进丁玲的生活源于他细致入微的照顾。她并不排斥这样一个人的存在,他享受着照顾她的过程,1932年底,他们住到了一起。

1933年5月13日,冯达说自己有可能被盯上了,他与丁玲约定,如果14日中午12点前自己没回来,就赶紧离开家。但事有凑巧,14日中午潘梓年到访,耽误了丁玲离开。当国民党推开门的刹那,冯达也在其中。夫妻二人四目相对,但彼此装作不认识。丁玲随后被抓走。

据说丁玲被关在国民党避暑胜地莫干山,并与冯达囚禁在一起。丁玲认为是冯达出卖了自己,可冯达含泪立誓,自己没有对不起丁玲。丁玲最后选择了原谅。1934年9月,丁玲在狱中生下了与冯达的女儿(蒋祖慧)。1936年9月,丁玲在宋庆龄等人的营救下去了延安,此后与冯达分道扬镳。

丁玲一身戎装

在延安文艺界为纪念高尔基逝世一周年的文艺演出中,丁玲被舞台上饰演巴威儿的英俊少年深深吸引。一个是33岁饱经风霜的知性女性,一个是20岁的英俊青年,谁也不曾料到两人竟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婚姻。

这是一场“姐弟恋”,丁玲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像个霸道的小狮子,开始了热烈的“倒追”。陈明在回忆录中记载了丁玲那一次表白,他似乎是以晚辈和同事的口气对她说,她是该有个终身伴侣了,谁想丁玲一个反问:“我们两个行不行呢?”这一问着实吓住了他。

陈明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后面开始与丁玲保持距离,直至1940年秋,自己与烽火剧社里的席平结婚,貌似两人的“邂逅”才画上句号。

但丁玲没有放弃,即便陈明已经结婚,也没能阻挡自己对陈明的爱意。而陈明在婚后仍然对丁玲念念不忘。在丁玲强大的爱情攻势下,陈明在结婚两年后,选择离开席平,与丁玲牵手一起。一场没有亲属、没有宴请,甚至连证婚人也没有的婚礼,对两人来说却甘之如饴。

丁玲、陈明

分分合合,历经磨难,丁玲和陈明相守相偎,白首不离。在各种流言蜚语等口舌之下,活得无比从容且幸福就是最好的还击。直到丁玲还剩一口气的时候,她还问陈明要了一个吻,方才合了眼。

1986年3月4日,丁玲去世,陈明送的花圈,缎带上写着:“你慢慢地走,从容地走……”

瞿秋白曾评价丁玲,即便是飞蛾扑火也非死不止。虽然当时丁玲不过20出头,可瞿秋白一语成谶,她命运多舛的一生似乎早已被定格。

认同外界设限其实就是自我设限,与动荡岁月中那些随波逐流的红颜不同,丁玲即便遭遇了家庭败落,也饱尝了辛酸离合,可她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生命的追求。她率性而为,不向命运屈服,也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她用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处世智慧,将幸福牢牢攥在自己的手上。

风雨飘摇,传奇未殇。

丁玲和陈明晚年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1 阅读:342
评论列表
  • 2023-10-03 13:25

    丁玲也好,萧红也好,都是为后世留下了好作品,给人以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谢谢那个时代的作家们!

    小卒话史 回复:
    说得非常对。她们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她们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有价值值得参考和深思的问题。
  • 2023-10-30 15:21

    4段感情算什么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