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管宏业 宋家婷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2024年注定将写入历史。它既是中德建交52年、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也是上汽大众40周年的重要节点。
巧合的是,中德关系和中德合资都与松树颇有关联。
1985年10月,当时的西德大众汽车公司董事长卡尔·哈恩博士——也是当年上海大众落地的重要推手之一,他来上海大众视察的时候种下了一棵塔松以示纪念。
八年后时任德国总理科尔访华,又种下了一棵雪松。
塔松温润,雪松耐寒,二者都代表着稳定、坚固且自信,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蓬勃向上——我们回望过去几十年的中德合作,不得不感慨这惊人的契合度。
如今,由上海大众连结起来的“友谊树”交到了新一代掌舵者的手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汽大众将承担起怎样的新角色?
上汽大众已经做好了准备。
当面向2800万车主的40周年庆典大幕在上海安亭缓缓拉开,上汽大众新合资2.0时代的历史画卷也在徐徐展开。无论是国家之间的互信合作,还是企业之间的深度连结,都坚定地告诉世人:开放合作仍旧是全球经济、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石和主旋律,历史的车轮必将滚滚向前。
开启续章
2024年11月26日,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签署延长合营合同协议,将上汽大众的合资合营期延长至2040年。
这不是股东双方第一次提前续约。2002年4月,二者就提前八年续签,将合营期延长至203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时年正是中国加入WTO的次年,上汽大众也因此成为中国入世后第一个续签的合资车企。
时隔22年后,合资双方又将合资期限延长为55年,这也意味着,上汽大众成为合营期最长的合资车企。
作为中国最早的轿车合资企业,大众与上汽此次续约极富象征意义。在我们看来,这既是对过去40年合作成果的认可,更表达了对合资企业、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中国经济未来的坚定信心。
同样,站在智电化冲击、新合资时代的百年变局之下,大众与上汽续约也从根本上解答了困扰中国汽车合资的三个灵魂之问:
第一,汽车合资还要不要搞下去?
过去五年,受到智电化冲击,合资品牌陷入低谷,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70.8%下滑至今年10月的35.4%。同期,中国本土品牌崛起并成为全球智电汽车新领军。由此,汽车合资是否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还有没有必要搞下去?这个问题首次被严肃地摆上桌面。
上汽大众坚定续签,则既肯定了汽车合资对于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贡献,亦表明合资依然是中国汽车工业的主力军。随着中国进一步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从合资到自主,百花齐放、百家齐鸣才是中国汽车产业良性发展的最优选,也是消费者最希望看到的样子。
第二,外资还会不会来?
这源自于2024年,国际风云持续变幻、地缘政治激烈对抗,中国外资外贸屡遭波折。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外资总体减少的情况下,针对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的投资尤其是来自德国的投资在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增长19.3%,汽车制造商则是投资主力。今年以来,德国大型跨国企业不断加码在华投资。特别大众汽车,仅在过去一年里连续三度追加中国投资。
这充分说明了跨国车企仍旧有共识:中国市场依旧代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方向,想造汽车,就必须投资中国有共识;撤出中国,就等于退出汽车行业。
第三,新合资合作怎么搞?
归根到底,合资品牌汽车市场下滑,是未能及时跟上中国市场高速变化与需求升级。同样需要认清的是:智电化不仅是中国趋势,同样也是全球趋势。厘清问题根源,解题就容易了,上汽大众续约就是一个答案。
有所不同的是,新时代的合资由40年前的“技术引进”进化到如今的“技术共创”,携手开启中国汽车合资合作2.0全新阶段。
正如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秋所言,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中国汽车合资第四十年,中德合作的典范、改革开放成功的缩影、中国汽车现代化的里程碑——无疑是历史对上汽大众最中肯也最恰当的评语。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晓秋
而大众与上汽第二次续约,则不仅仅是一纸简单的续约,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其意义不亚于40年前的首次合作,以及1984年在人民大会堂的签约——它同样是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以及重要的推动者。
精彩2024
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2024年之于上汽大众,既是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精彩纷呈的一年。从战略到战术,上汽大众都以更为清晰的目标、更有成效的打法为新的开始奠定了有力基础。
战略层面,有几件大事。
其一,年初上汽大众与安亭镇正式签署汽车产业新生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携手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圈,致力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和产业能级提升。9月,安亭-上汽大众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重点项目落地。
安亭是上汽大众的大本营,曾助推上汽大众成为燃油车时代的龙头车企,现在它随着时代的脚步完成了转身,将继续助力上汽大众向着智电时代的新王者蜕变。
其二,合资双方签署系列新能源技术合作协议。
6月,大众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众签署了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在中国开发3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2款纯电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德双方共同为合资企业“技术赋能”,开启了合资合作的全新篇章。
其三,奥迪·上汽合作项目全面落地。
今年5月,奥迪汽车与上汽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启动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的联合开发。时隔仅4天,该全新智能数字平台的生产基地就在安亭启动升级焕新。未来,这座全新升级的工厂将成为奥迪新一代豪华智能电动产品的专属生产基地。
11月,奥迪在中国上海、德国英戈尔施塔特两地同时发布全新品牌AUDI,正式宣告奥迪品牌全面吹响转型号角。这一项目堪称汽车研发领域的“美美与共”,奥迪提供传承百年的高端汽车产品设计和工程技术,上汽集团则提供加速创新和成熟的技术生态系统。
战术层面,上汽大众通过“一口价”、“Pro三部曲”以及”油电同进”、“油电同智”等新营销策略成功扳回一城,在燃油车、新能源双赛道的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且旗下多款车型重返销量榜首。
以燃油车为例,在“Pro三部曲”、“油电同智”的强力赋能下,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途观L等主力车型陆续夺回各自细分市场销冠。
其中,搭载了本土化智舱以及高阶智驾的帕萨特Pro,助力帕萨特家族在11月销量突破2.3万辆、今年累计销量超过22万辆,立稳了“中高级轿车头牌”地位;途观L Pro则凭借在智驾、智舱、智联方面产品力的全线进阶,带领途观家族在11月实现超过2万辆的销量、今年累计销售超过14.5万辆,树立了“油车智能化”的新标杆。
以让利用户为目的的“一口价”模式,也因省去用户货比三家、询问折扣力度的成本和顾虑,赢得市场热烈反响。尤其是上汽大众首款推出“一口价”模式的途岳新锐,上市首月就助力家族斩获超过2万辆订单。11月,途岳新锐又以1.2万辆的出色销量成绩强势领跑紧凑级SUV市场。
新能源赛道上汽大众则依然领跑合资车企。最新数据显示,ID.家族11月单月新车交付达14360辆,稳坐合资纯电销冠宝座。其中,ID.3自2021年底上市以来,累计销量已经突破20万辆,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大单品。
可以说,战略上,几大重要举措帮助上汽大众捋清了思路,合资双方达成了共识并扫清了障碍,将口头上的务虚之举转变为行动上的务实之举;
战术上,上汽大众再现当年的魄力,敢于率先发起市场反攻,敢于放下短期利益打价格战,同样敢于坚持”油电共进”、“油电同智”,既守住了局部优势又为顶层设计上的战略调整争取了宝贵的时间窗口。
如今,新能源依旧是全球汽车业大势,但转型需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也越来越成为行业乃至顶层设计共识。上汽大众则在艰难破局中守住了基本盘,今年前11个月,上汽大众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特别是在11月,上汽大众以10.41%的同比增幅,证明了它仍旧是合资车企的压舱石。
这便是它给中国汽车合资40年的献礼,也是给自己的40年合资总结。
“四十不惑”
12月10日,上海安亭。带着沉甸甸的成绩,上汽大众回到梦想启航的地方,在上海市和嘉定区人民政府、行业协会、股东方、供应商、经销商以及用户等各方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为过往的四十年画下圆满句点,开启新时代下的新篇章。
在此之前,上汽大众向2800万车主发出了“欢迎回家”的邀请。是的,四十年时光如白驹过隙,累计2800万车主则成为了上汽大众的“家人”。活动外场的四十周年时光回廊再次揭开了历史的一角,人们看到了上汽大众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那些为上汽大众洒下汗水的推动者、奠基者,那些至今仍旧存留在记忆里的国民车,以及那些活跃在各行各业的上汽大众车主……
“上汽大众的40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40年,更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40年。”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陶海龙动情道,上汽大众的成功背后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汽车人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中德双方的携手并进、共担风雨。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陶海龙
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站在四十周年的新起点,王晓秋郑重表示,随着上汽和大众再次续约,合资双方将继续紧密携手,不断拓宽彼此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共同支持上汽大众的发展,助力合资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二次创业”。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则宣布,秉持“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合资双方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规划——2030目标,并基于此加速推动上汽大众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的转型。
▲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 奥博穆
按照协议,合资双方将全力支持上汽大众基于中国市场开发包括纯电、增程和插混的多款新能源车型,到2030年大众与上汽将共同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15款专为中国市场开发,涵盖纯电、插电和增程三种动力形式。
除了凭借强大的车型阵容、最高水平的智能科技以及对中国客户需求的持续专注,上汽大众有信心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继续占据领先地位之外,陶海龙还强调,上汽大众会继续坚守品质至上、品牌至上的长期主义,下定决心打赢攻坚战、持久战。
从整体布局来看,上汽大众已经进入爆发前期。未来两到三年,上汽大众将推出多款基于全新混动平台以及纯电动平台的产品,它们都将搭载高效安全的新三电系统以及第一梯队水平的智能座舱和高阶智驾。
奥迪新豪华电动品牌AUDI的首款车型,则将于2025年推向市场。2026年起,基于全新技术平台的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两款纯电车型也将会相继入市。
除了打造更懂中国市场的产品,新车投放提速也将是上汽大众攻坚战的重点。经过过去两年的精诚磨合,上汽大众已将研发流程缩短到24个月。通过提升研发效率、优化开发流程,上汽奥迪ADP智能数字平台车型的推出时间更是缩短了30%以上。
《大时代》中说,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作为企业又何尝不是?
以上汽大众为代表的合资车企,曾经为中国汽车工业奠定了现代化的基石,让小汽车飞入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从而引领了中国汽车业的黄金二十年,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进入2020年代,却因为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时代转折点迷失而陷入被动,而今在经历数年的观望、迟疑、挫败到重新起步,上汽大众又用行动表明了一个传统合资车企卷土重来的决心、毅力和实力。
这需要多么广阔的视野与多么坚韧的意志力?
40年前,面对董事会“中国还不适合建厂”的莫大阻力,哈恩博士一句“要建厂,更要扎根中国”展现出了大魄力;40年后,面对风云诡谲的全球变局,奥博穆博士也为大众汽车作出了正确的决策——有所不同的是,后者已经无须从头考察中国市场,因为早在2001年他就已经成为中国顶级学府的博士在读生。
“我们战略清晰,目标明确——到2030年,要成为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汽车车企。”奥博穆数月前所言印证了,四十年的风雨兼程中德合资合作依旧坚定如松,开启下一个成功篇章,上汽大众也已经准备好了。
四十年少再出发。再见,波澜壮阔的40年;你好,下一个风云激荡的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