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绰(953年6月18日—1009年12月29日),小字燕燕,契丹族人,诞生于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平谷区)。她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辽国重臣萧思温之女,同时也是辽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耶律隆绪率群臣为萧绰献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谥号为“圣神宣献皇后”,其陵寝位于乾陵。1052年,又追谥“睿智”(一说为“睿知”)。
一、出身显贵,初入宫廷
萧绰出生于辽穆宗应历三年五月初五日(953年6月18日),家世显赫,父亲萧思温是辽朝的宰相,母亲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燕国公主。这样显赫的出身,赋予了萧绰与生俱来的尊贵与不凡。自幼,萧绰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与果敢,行事干练,不似寻常女子般柔弱。
应历十九年(969年),辽穆宗耶律璟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岗根苏木境)打猎。入夜,喝醉酒的耶律璟被近侍刺杀,萧思温拥戴耶律贤即位,改元保宁,是为辽景宗。因拥立之功,萧思温备受重用,升官加爵,官至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集军政大权于一身,而萧绰也得以入宫,被封为贵妃。同年五月,她被册立为皇后。年仅 16 岁的萧绰,就此开启了她在宫廷中的传奇生涯。
辽景宗自幼体弱多病,许多政务难以亲力亲为。聪慧的萧绰便开始协助景宗处理朝政,她展现出了极高的政治天赋和敏锐的洞察力,处理政务井井有条,逐渐赢得了景宗的信任与倚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宗对萧绰越发依赖,许多重要决策都会与她商议,甚至在一些诏令上,直接允许萧绰以“朕”自称,萧绰实际上已经掌握了辽朝的部分最高权力。
二、临朝称制,力挽狂澜
乾亨四年(982年),35岁的耶律贤在出猎途中,于云州(今山西大同)焦山行宫病逝。临终时留下遗诏,命年仅12岁的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萧绰被尊为皇太后,开始临朝称制。这道遗诏无可争辩地将辽国交到了年仅29岁的萧绰手里,萧绰也从皇后变成了太后。然而主少国疑,此时的辽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内部,宗室亲王势力强大,对皇位虎视眈眈;外部,北宋一直对燕云十六州怀有收复之心,不断对辽朝边境发起侵扰。
面对如此困境,萧绰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她首先拉拢了朝中重臣耶律斜轸和韩德让,任命耶律斜轸为北院枢密使,总领契丹军事;任命韩德让为南院枢密使,总管汉人事务。萧绰对二人委以重任,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使得他们成为自己稳固统治的左膀右臂。
在军事方面,萧绰积极备战,加强边防建设。她深知北宋对辽朝的威胁,因此时刻警惕着北宋的军事行动。统和四年(986 年),北宋趁辽圣宗初立,以为有机可乘,于是兵分三路,发动了大规模的北伐战争,史称 “雍熙北伐”。面对北宋的来势汹汹,萧绰亲自披挂上阵,与辽圣宗一同率军迎敌。她指挥若定,巧妙地运用战术,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成功击败了北宋的三路大军。这场战役中,辽军生擒了北宋名将杨业,给北宋以沉重打击,极大地提升了辽朝的威望。
三、澶渊之盟,铸就和平
雍熙北伐后,北宋元气大伤,短期内无力再对辽朝发动大规模战争。而辽朝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多年的战争也使其国力受到一定损耗。双方都意识到,和平对彼此都至关重要。统和二十二年(1004 年),萧绰与辽圣宗再次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辽军势如破竹,一路打到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宋朝野震动。
在这种情况下,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宋真宗抵达澶州后,宋军士气大振。然而,辽军虽然深入宋境,但孤军深入,也面临着诸多风险。萧绰审时度势,决定与北宋议和。双方经过多次谈判,最终签订了澶渊之盟。澶渊之盟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双方以白沟河为边界。
澶渊之盟的签订,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为两国带来了百余年的和平局面。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萧绰的政治远见,也为辽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宋辽之间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四、改革图治,开创盛世
在稳定了外部局势后,萧绰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国内的改革与发展中。她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措施,大力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在政治上,她完善了辽朝的官僚制度,选拔人才不论出身,注重才能,使得更多有识之士能够为辽朝效力。在经济上,她鼓励农桑,减轻农民赋税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同时,她还加强了对商业的管理,促进了辽朝商业的繁荣。
在法律方面,萧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打破了契丹人与汉人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例如,她规定契丹人犯了死罪,也可以像汉人一样,通过缴纳赎金来免死。这些改革措施,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融合,为辽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萧绰的统治下,辽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她的统治不仅对辽朝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与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功成身退,传奇落幕
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萧绰决定将皇权交还给辽圣宗,结束了长达二十七年的摄政生涯。同年十二月,萧绰因病去世,享年 57 岁。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初入宫廷的贵妃,到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萧绰去世后,辽圣宗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将她与辽景宗合葬于乾陵。她的功绩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六、君臣爱情,如胶似漆
关于萧太后与韩德让的爱情故事,史学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契丹国志》记载二人关系暧昧,甚至有毒死韩德让原配李氏后下嫁之说,但《辽史》中并无此类记载。
一派史学家坚信两人确有深情厚谊。他们认为,在治国方面雷厉风行、绝不手软的萧太后,对身份特殊的股肱之臣韩德让,却展现出了难得的柔情。辽景宗去世后不久,萧绰便向韩德让坦露了多年的深情,表示愿与他重拾旧情,再续前缘,并希望他能好生照看自己的儿子,即当今皇帝。韩德让或许未曾料到,当年那个小女孩坐上太后之位后,仍对他念念不忘。从此,韩德让更加忠心耿耿,而萧绰对他也是完全信任,让他总领禁军,管理首都防卫。
两人毫不掩饰彼此的关系,出则同车,入则共帐,即便在接见外国使臣时也不避讳。韩德让原配李氏去世后,萧绰更是在韩德让的帐室中设宴款待皇亲众臣,厚赏群臣。所有人心知肚明,这就是萧太后下嫁韩德让的喜宴,从此以后,韩德让就是大辽国的太上皇了。
对于韩德让的“继父”身份,辽圣宗耶律隆绪非但不反感,反而对韩德让充满敬意。他每日都派两个弟弟去问候韩德让的饮食起居,并要求他们在离韩德让寝帐二里以外的地方下车步行。韩德让离京返回时,两位亲王也会前去迎接问安。辽圣宗本人去见韩德让时,更是礼节周全,他在50步以外的地方下车步行,虽韩德让出帐迎接,但他一定会先行礼,入帐后更是由韩德让高居上座,自己则恭敬地执父子之礼。
辽圣宗不仅在礼节上给予了韩德让极高的待遇,还赋予了他实权。公元998年,韩德让被赐国姓耶律氏,改名为耶律隆运,封晋王,地位在亲王之上。此外,他还担任太保、政事令、总理南北二院枢密院事、大丞相等职务,成为辽国权力最大的人物。韩德让也未曾辜负这份恩宠与信任,他终其一生都对萧绰与辽国忠心耿耿,从未利用特权做任何危害国家之事,为辽的振兴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萧绰的逝世对晚年的韩德让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从此郁郁寡欢,一年后便因病去世,享年71岁。辽圣宗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一切规制都与母亲萧绰相同,并将他安葬在母亲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