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教父”张汝京:抵抗国际压力,在中国狂建10座芯片加工厂!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2024-12-28 17:26:57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全球科技竞争的舞台上,芯片已成为各国争夺的战略制高点。

我国的芯片产业曾长期面临着技术瓶颈、外部封锁等诸多困境,在国际市场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

而有一个人被誉为“芯片狂人”,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技术和无畏的勇气,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建起10座,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那么他究竟是何方神圣?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海外磨砺:技术与视野的双重积淀】

1977 年,29 岁的张汝京,踏入了美国德州仪器的大门,有幸进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集成电路发明人杰克?基比尔的团队,开启了他在芯片领域的逐梦之旅。

在德州仪器的二十载岁月里,张汝京凭借着自身的卓越才华与不懈努力,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公司的核心骨干,并荣获“建厂高手”的美誉。

他的足迹遍布全球,在美国德州本土建立了 4 座芯片工厂后,又远赴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地,先后打造了 10 座芯片加工厂。

每一座工厂都见证了他的智慧与汗水,它们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并迅速投入生产运营,展现出强大的生产能力。

【回归初心:台湾创业的波折与抉择】

1997 年,张汝京怀着对祖国的深切眷恋与赤子之心,回到台湾创办了世大半导体。

他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在短短三年内,就将世大半导体发展成为台湾第三大芯片制造商,这一成就无疑彰显了他在半导体领域的深厚实力与独到眼光。

而世大半导体的迅速崛起,也引起了行业巨头台积电的高度关注。

为了消除潜在的竞争威胁,台积电不惜斥资 50 亿美元收购了世大半导体。

在收购过程中,张汝京提出了一个关键条件:希望在世大的第三个半导体工厂能够建在大陆,以此为大陆的芯片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但台积电的张忠谋对此态度暧昧,既未明确同意,也未坚决拒绝。

面对这种情况,张汝京敏锐地意识到,在台积电的掌控下,他在台湾继续实现自己的大陆建厂梦想将变得遥不可及。

于是他毅然决定辞职,离开这个曾经倾注心血的地方,再次踏上追寻 “中国芯” 梦想的征程……

【大陆创业:中芯国际的崛起与挑战】

2000 年 4 月,张汝京带着他的梦想和团队来到了上海,创立了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

他深知,要想让中芯国际快速崛起,就得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封锁。

在上海,他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时任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亲自带张汝京考察了浦东后,中芯国际的选址定在了浦东张江。

随后张汝京在浦东张江园区创立集成电路芯片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大约有 300 多名半导体工程师随其北上,其中不少是他在德州仪器和世大时的旧部。

为避免重蹈世大半导体的覆辙,张汝京在中芯成立之初便对资本留了一手。

初到上海,他便一举将上海实业、高盛、华登国际、汉鼎亚太和祥峰投资等 16 家著名投资商纳入中芯,而且有意地将股权分散。

张汝京依靠自身人脉,大批量购入低价的二手设备,迅速为中芯建立了 3 条 8 寸晶圆生产线,赶在产业复苏前将产能准备做到完全充分,创造了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记录。

中芯国际在上海的成功只是开端,随后张汝京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开启了全国范围内的扩张之旅。

在北京,中芯国际建立了多座芯片加工厂,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芯片产业的地位。

天津的芯片加工厂也在积极筹备与建设之中,为中芯国际的版图增添了重要的一块拼图。

在短短几年内,中芯国际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造了 10 座芯片加工厂,其发展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瞩目,成为了中国芯片产业的领军企业。

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场也逐渐崭露头角,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为我国在全球半导体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

【风雨兼程:台积电的专利诉讼】

就在中芯国际蓬勃发展之际,台积电却对其发起了专利诉讼。

2003 年,台积电以侵犯专利权及窃取商业秘密为由,在美国加州将中芯国际告上法庭,并要求赔偿 10 亿美元。

这一诉讼犹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给中芯国际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在接下来的数年里,张汝京和他的团队不得不一边应对诉讼的挑战,一边努力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营与技术创新。

他们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组织专业的法务团队进行抗辩,同时加强内部的技术研发和管理,以证明自身的清白与实力。

这场官司持续了多年,期间充满了波折与艰辛,中芯国际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张汝京始终没有放弃,他坚信公司能够度过难关,继续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而努力。

【再启征程:新昇半导体与芯恩的探索】

离开中芯国际后,张汝京并未就此沉寂,而是选择在 2014 年重新出发,创办了上海新昇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此时的他已过花甲之年,但依然怀揣着对芯片事业的炽热激情与坚定信念。

新昇半导体致力于解决我国在 300mm 半导体硅片领域严重依赖进口的难题,这是我国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长期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张汝京带领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拉出了中国第一根 300mm 的单晶硅锭,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随后又逐步打通了硅片生产的全工艺流程,使新昇半导体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能够商业化生产 300mm 大硅片的企业,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为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关键材料的自主供应上奠定了坚实基础,极大地增强了我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

在新昇半导体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张汝京又将目光投向了一种全新的芯片产业模式“CIDM”(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

2018 年,他在青岛创立了芯恩(青岛)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采用 CIDM 模式的芯片企业。

CIDM 模式的核心在于整合芯片设计、研发、制造、封装测试等多个环节,由多家企业共同出资、共享资源、共担风险。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各企业的专长,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整个产业的协同效率和创新能力。

在张汝京的引领下,芯恩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与合作,尽管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新冠疫情、股东结构变化等诸多挑战,但依然稳步推进。

芯恩 8 英寸厂顺利投片成功,展现出了 CIDM 模式的强大生命力与巨大潜力,为我国芯片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有望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

2022 年,已过古稀之年的张汝京加入了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继续在半导体领域发光发热。

积塔半导体在张汝京的助力下,聚焦特色工艺芯片技术提升,致力于解决我国在芯片制造细分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他积极培育芯片人才,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深厚技术知识无私地传授给新一代的芯片从业者,为我国芯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结语】

张汝京的一生,成为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中流砥柱,他的每一次创业,每一座工厂的建立,都是对中国芯片产业发展的有力推动,为我国在全球芯片竞争中赢得了尊重与地位。

尽管我国芯片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张汝京的奋斗历程无疑为我们注入了强大的信心与动力。

他的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芯片人,继续攻坚克难,为实现中国芯片产业的自主可控与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

澎湃新闻在 2019-06-05关于《专访张汝京(上)|从中芯国际到芯恩,他一直在创业》的报道

时代周报在 2022年05月23日关于《74岁张汝京又跳槽,曾创办中芯国际,数次创业成功后辞职》的报道

2 阅读:431
评论列表
  • 2025-01-06 08:22

    这些人都有民族情节,一定要把这些人镌刻在祖国的丰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