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忆江南

金砖名人面对面 2024-09-08 19:09:44

(作者:栾新秋)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 ,一句吴侬软语,便足以道尽江南的风雅,雨打青砖脆,墨洒江南巷,乐起,二胡宛转,箜篌空灵,灵魂入一幅十载心血而成的画,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季节,让我们一起步入这座城市的记忆之中,探寻那些被岁月温润的故事,感受这份传承千年的宁静与美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谁不忆江南?青瓦越过白墙,转过巷口,烟雨江南把春意晕染。枕河人家,稚鸟联翩,青石板上的苔藓,攀过水井的边缘,水波荡漾出一方水土养成的温柔与雅致,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与美好共存的浪漫情怀,眼前是一卷水墨,耳边仿佛听得到摇橹咿呀,这不正是多少人梦里曾经水乡的美丽图景吗?浓墨勾勒晕染,淡淡工笔描绘,屋檐斜挑,泥墙斑驳,每一块砖石都饱含着沧桑的故事。窄巷两旁的小店铺如同散发着淡淡的檀香,古旧的木门上精致的纹样被细细勾勒,似乎在述说着家族的传承,街道的青石板闪烁着岁月的光泽。仿佛是千年来行人的脚步留下的痕迹,如琥珀般封存了时光的秘密。分明是梦中岁月昏黄的色调,却分明看得到那春风吹绿杨柳的蓬勃生命。

不由自主的,那是来自岁月最深处的呼唤,踏入这水乡的画框中,是来回忆,还是来寻梦?梦里水乡,承载着太多回忆,巷子里叮铃的车铃,门前晾晒开带着些许潮气的衣物、小楼、深巷、春雨、摇船……这是美,这是一个清秀的、风姿绰约的江南,水乡的杏花春雨,打湿少年斑斓的梦。水乡的诗意,在白墙黛瓦间,在高高的马头墙上,庭院也罢,天井也罢,水乡人家的院落无论大小,多有几处寄情自然的所在,抬眼处便有几许生机。老房子的墙壁斑驳而古朴犹如岁月的画布,记录着古镇的沧桑变迁。古老的木制窗棂在日光下投下斑驳的光影,至于其中寄寓的主人生活的情致,也就“妙处难与君说”了。

水乡的宁静让人感受真切,而它的生命力也细碎而均衡的如碎金般散落在三百六十行的市井中,看,人头攒动,听,是乡音声声,画面至此,如一脚跨进水乡小桥畔,心头突然一静,仿佛回到少年时的故乡老屋、趴在板凳上望着屋外忙碌的身影,看着不远处升起的阵阵炊烟,白云悠悠。这幅画很长,二百米的鸿篇巨制,十载如磐初心,历经天华成此景。可这幅画也很短,短到一代人的半生,尽数浓缩于此,画中有多少人青春年少时的身影,是多少人夜深思念的故乡……小河蜿蜒,数条青砖铺地的小街,就傍在河边,小吃店、文具店、杂货店、酒楼……沿街依次排开。水乡小街的节奏是慢的,在清晨的薄雾中醒来,一块块门板拆下来,烧饼、馄饨的香味飘开去,街上开始晃动几个孩子蹦蹦跳跳的身影,清脆的笑声在空气中荡漾。太阳一点点升高,街上行人多起来,人们走走停停,向熟人打个招呼,在店前驻足观看。老人倚在河边柳树上发一下呆,凝神看一条摇橹船“吱吱呀呀”地驶过,等回过神来,船也就在不远的前方随波荡漾。他们神情各异,姿态万千,恍惚间,不是画作,而是亲身经历过的人间。

对于都市人来说,这一幅画,记录的是往昔的岁月。上学的路,是那爬满青草的乡间小路,是那洒落一串自行车铃声的林荫道;玩耍时,是小伙伴一路追逐着奔跑过的田野,是远远看到的林梢飘起的袅袅炊烟,是一路有着各种色彩、香味、声响的长长的街道。那是遥远而温馨的记忆,是千百年传承的,源起日常生活,市井闾巷之中所存在着的深厚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沉积。

在水乡的梦里,我们可以把脚步放慢,从容地看看身边的风景,陪孩子慢慢长大,伴父母慢慢变老。生活太匆忙,不妨入画江南,入梦水乡,在古镇的狭窄街巷里,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如同历史的时光隧道,诗意江南烟雨中,小桥流水几多情。 一半诗意,一半烟火,一条古巷,一段故事。古镇里,写满岁月悠长。 市井处,古镇里,慢品人间烟火,闲观小桥流水。老街旧巷,青砖灰瓦,写满岁月悠长。青石板路,白墙黛瓦,写满古色古香。 慢品人间烟火色,闲观万事岁月长。 是烟火气,是归属感,是回忆,是幸福,是记忆里新水煎茶的余烟,温热了岁月料峭的春寒。

我们很难想象,一幅画,二百米,一个人,用十年不变的坚持,无数张速写,数不清的脚步,描绘这濒临消失的江南市井图像,记录这珍贵的人文岁月。独属于水乡的历史记忆,在这里,随着作者唐耀忠的画笔缓缓绽放,对于唐耀忠来说,每一笔勾勒都是一段修行,每一段执着都是艺术的注脚。这种匠人生态或许比艺术本身更加精彩,更加能说明绘画的本质。他将水乡的诚恳融进自己的人生,用艺术的纯粹打磨出别样的春秋,用画笔,让过去与现在对话 让历史、生活、情感共通,时间掺杂着水墨,诉说岁月未逝,繁华永存的韵味,而唐耀忠绘画作品的静谧感,也诠释着他“择一事做一生”的执着,时序更替,万象更新;岁月赓续,生生不息。千年来,泱泱大国的前行脚步,让厚重的文化底蕴慢慢堆积,也催生这一幅巨匠之作,水墨挥毫,都是一个个历史的印记,一个个传承的故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