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掐东契奇!雷霆为什么夹击东契奇?

深海珍珠闪烁 2024-12-15 10:41:29

12月11日,NBA杯赛雷霆VS独行侠,比赛还没结束,先来念叨一点感受。

第二节我们有多少次看到,东契奇几乎踩着logo把球传出去,然后再也没能参与进攻?

上线的提前夹击,把主攻手从回合前期就“踢出群聊”,让更低层次的球员攻击防守,这个思路已经从季后赛爱德华兹,延伸到25哈登,如今又找上东契奇了。

这背后还是反应了一些东西的,比如年轻一代持球人普遍的无球,比如防守对站底角射手的态度,比如进攻防对短期4打3的处理,等等。

现代篮球的痕迹遍布角落。

篮网的小托马斯说他们这代球员越来越多地学习哈登的打法而非库里。

这种持球三分+挡拆攻框+分球带动的模式确实被很多主攻手运用,只是技术动作和模块侧重不同。

但既然底层逻辑一样,就都要回答哈登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如何应对夹击。

最开始的阶段没有人会觉得夹击哈登是个好主意,但轮转思路越来越清晰、球员机动性强,能兼顾夹击后的中路和45o的球队,碰上队友越来越弱的哈登,就开始动脑筋了。

20湖人用延时夹击谋杀了没有保罗接应的哈登。

但那时还是思路的雏形——湖人只负责逼哈登出球,是哈登自己的胯下运球前摇消磨掉了回合前期的时间。

到了这两个赛季,大家对多数拼图球员的三分已经度过了PTSD的阶段,提前夹击后轮换的思路跟选区也越来越明确。

人们也发现,不是每个球队都像宇宙勇,能频繁打穿自己的身后,因为不是每个拼图球员的处理球能力都如一哥李玟一般,也不是每个持球人在出球后有意愿再参与进攻。

毕竟小托马斯们学的是哈登而不是库里,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出球后再参与进攻的能力。

因此高位夹击逼出球,把对方的核心主攻手拿出进攻,就成了应对现代持球人的经典武器,在某些回合掏出来,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全联盟轮换跟手脚速度最快的雷霆这,夹击对象已经可以是东契奇这个级别的持球人与传球手——当然这离不开他们拥有非常会对位东契奇的多尔特——并且把策略延伸到一整节的程度了。

效果好么?其实并不稳定,第二节和第四节他们漏了不少欧文和底角,但第三节让东契奇半节的时间没有出手,制造了独行侠一大堆的失误,也就此拉开了比赛。

从策略上讲,解套这种早期高位夹击的办法肯定应该是接应位、对策底角和后续处理,不应该是持球人一人的责任。

但从现代持球人的进攻逻辑本身,这是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毕竟他们开发进攻的最大优势,就是不依赖拼图能力和战术体系就能开发进攻,如果反过来要求整体的持球处理,就有些对不齐思路了。

毕竟不是每个球队都是凯尔特人,而他们总是站在远端隔岸观火的样子,观感也确实普通。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