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谎言比真话更容易让人沉迷?

虫虫情情 2024-08-15 20:14:39

曾经写文章的时候,我讲过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合理化。这个合理化不是指做事情很合理,富有逻辑,而是认知上会有“为自己找理由”的防御机制。

在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里面,专门讲述过这个现象。大部分人心理活动中,会出现合理化的行为,一旦别人说真话,指出他身上的问题,他会立刻反驳,不愿意承认自己存在缺陷。

比如有个人考试总考不及格,每次都是排名倒数第一。你跟他说要好好学习,多复习,这样才能考试成功。结果他会对你说:“我好好学习又有什么用呢?试卷这么难,这不怪我。要是试卷出简单一点,我就能考好了,这都是老师出题太难才让我考不好的。”

还有就是抽烟。

有人抽烟很厉害,去医院检查得了肺炎,医生跟他说你不要再抽了,要戒掉抽烟的习惯,这样才能治好你的病。结果他会反驳医生,说:“凭什么我不能抽烟?我隔壁那个李大爷,他都80多岁了,天天抽,还能这么长寿。我抽烟怎么就不行呢?”

无论你用什么角度去和对方沟通,他总能找出各种合理化的见解来反驳你的言论,绝不会承认自己错误。

面对这种现象,你也只能“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大慈悲不渡自绝人”,用这样的态度来和他们接触。死不悔改的人,是无法改变其命运的,只能尊重对方这种认知直到他去世为止。

看到这,有的人可能会感觉好奇,为什么有的人就不愿意听别人说的真话呢?一旦是良言就听不进去,反而那些拍马屁、谎言会听得津津有味。

从深处研究,这跟人的心理结构以及稳定自我存在较大关系。

人格稳定、健康的人,相对而言他能够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能够客观合理地从他人言论中去改善自己的问题,绝不会情绪化去看待事情发生的经过。

出现问题,会反思自己是不是错了?如果自己没有错,别人是错在哪里,逐步地对每一个现象和困境进行客观分析。

确认内心感受以后,人再从不适的环境中走出来,去迎接生活中所出现的挫折。

这是心理功能良好、结构比较稳定的群体能够做到的现象。

相反,要是个体心理不稳定,自我形象不清晰,那么考虑问题就会比较容易情绪化,容易走极端。遇到问题,他们会想方设法去找别人过错,很难从自我角度去意识问题。

出现矛盾,他们也会从各个角度去否定自己的过错,有别人指出真相,他们也会避而不见,从而引发问题的扩大化。

像这类群体,他们对谎言就会比较着迷。因为谎言的过程,能让他们感觉放松,没有压力,也没有包袱,内心会感到平静。

之前我也讲过一个话题,捧杀。想要害一个人,让他堕入深渊,无尽捧杀就可以了。他做得不对的,你就说“好好好,你是对的,没有错”。他要是抱怨,你就一味地偏袒他,站在他身边说好话。

捧杀的伤害性,绝不亚于肢体伤害,他对于人的戕害是无止境的。

这些年,社交媒体有许多人,开始搞直播,搞各种无底线的内容。有的人有强烈的虚荣心,看到底下有人评论说他好,他就以为是真的很好,于是就会放大自己的缺陷。

等到最后出事,真正痛苦来临,后悔也来不及了。其它看客散去,剩下的就只有你孤独地面对痛苦。

人要成长,一定得学会听真话,还有苦口良言。别人说话不好听的,你也得虚心接纳,真正从心底认识到对方是在为你好。面对谎言,也得毫不留情地批判,不要把它们当做人生的风向标。

只有这样人才能避免心理出现问题。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