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营村:历史久远的全国文明村

丁丁尊随 2024-10-17 03:29:07

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时值建党一百周年大庆之年的2021年深秋,村里迎来特大喜讯,江西会昌县周田镇下营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荣誉。获此殊荣,下营是全县所有行政村的首个,村民们为此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自发结队舞起了七盏龙灯,庆祝村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方面的喜人成就,热闹非凡。

下营地处湘水上游西南,石坝河北岸,周田镇东南部,属核心地带,地势平阔,土地肥沃,灌溉方便,植被葱郁,水陆交通顺畅。历史上,这里就是一个热闹的地方,属古时理想的屯垦场所。相传明初时期曾扎过兵营,原为陈、邵、马、郭四姓军家聚居之地。“营”,就是宿营地,是屯兵的军营或劳工营,这里跟之上东南方向五、六里地的“上营”类似,都是一个河流旁边的适宜屯田之地,此处地势略低,故称“下营”。

明代洪武年间,汪思政遵父命从会昌县城迁居周田山车陂,因山车陂地窄水缺不宜农耕,又于宣德五年(1430)迁入下营,新建宗祠,成为周田汪姓开居祖,历经二十多代发展成当地旺族,先后分枝散叶,部分迁至至秧排、新圩、右水围背、高排、小密及县外等地。这一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客家古建汪氏宗祠保留完好,成为周田汪姓族人寻根问祖的“神圣之地”。

下营时设“漕务公堂”,专门储存管理屯田的粮食。所谓“漕务”就是通过水道将粮食运往外地。下营的漕运是经湘水入贡江到赣江,再运往朝廷指定的地方。当时,屯田的收入除解决自身的粮食保障外,还向政府缴纳大批的粮饷。清朝后期的湘乡巡检司管辖南部区域12保,包括“上下营”。

这是一块红色热土。1932年6月中下旬,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的中央苏区红军由红一、五军团组成的“东路军”来到周田,在河墩进行了为期3天的整训。有史料记载,期间红一军团军团部驻邻村下营,并在田塅中间的“文昌阁”设立了红军医院,当时的群众积极支持红军,并将一栋平房整理干净做医疗室,一些贫农加入了红军队伍。祖辈迁居罗田的汪复三早在1931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随部队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9月在甘肃古城川战斗中负伤,由组织寄放在老百姓家养伤,西安事变后,伤愈主动归队,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湖南省军区独立5团副团长、团长,衡阳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常德军分区司令员,广东省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长征老红军汪友山,年轻时和汪复三、汪成三等一起到筠门岭参加红军,长征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辽沈战役时负伤留在东北,解放后曾任辽宁省鞍山钢铁公司监委书记,长征红军战士汪成三牺牲在湘江战役。

下营村具有较深厚的人文底蕴,人才辈出。汪姓开居祖汪思政之子汪良友早年为隘官,后来其长子汪贵斌继承其职位,从此世代参加当地的军垦队伍,成为下营最大“军家”;汪氏族谱记载,“清中期汪则汉开基秧排创立祠宇,于嘉庆十二年适令八十一亲见五代二百余子孙,为公寿诞,良陛匾文曰:五桂流芳,五世同堂”;清末文庠生汪永年,好学多闻,见识过人,充任周田区自治会议员、保卫团团董,处理乡事30余年,排难解纷,见义勇为,1910年被选为国民大会第二届选员;清末民国年间汪吉如,历任会昌县立高小校长、县立中学教员、会昌县教育科科长;民国末任会昌县长世纪汪仕魁,国民党中央陆军大学毕业,曾任东北行辕交通科少将科长,侵华日军投降时任接收大员,后任江西省保安处补给科科长;“黄埔军校”第十八期通讯科毕业的汪怀仁,抗日战争期间曾任重庆电台中校副总台长、通讯训练大队长;悬壶济世的汪世英,用中草药治愈过很多病人,在20世纪40年代参与了会昌中学创建,据传在20世纪70年代还用传统中医治愈过一名鼻癌患者;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汪昌准曾先后任会昌县法院院长、公安局局长、银行行长、财政局局长;祖辈迁居罗田的汪斌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历任厦门市仙岳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世界医药研究中心研究员,入编《世界名人大辞典》《东方之子》《中国医界精英辞典》《现代医魂》等典籍;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汪振立,历任赣州地质学校办公室主任、地矿部赣南老区扶贫开发中心办公室主任、赣县副县长、国土资源部赣南老区扶贫开发中心副主任、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纪检委书记;祖辈迁居新圩村马安塘的汪振尚,20世纪50年代解放初期研究生,有较高的文学造诣和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赣南师院中文系知名教授、鲁迅研究专家,获国务院“建国70周年纪念章”……此外,在党政军、教科文卫商、种养殖以及手工艺等各行各业均有突出人才,不尽枚举。最近一些年,随着重教崇文良好风气的兴起,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年轻一代显著增多。

该村在解放前后均为下营乡;1959年设下营大队,属周田公社;1968年与秧排大队合并为下营大队;1972年秧排大队从下营大队分出,仍设下营大队;1984年撤社建乡时设下营村,属周田乡;1995年周田改乡为镇,仍辖下营村至今。

下营村东临秧排村、南界半岗村、西靠大坑村、北接新圩村,有老虎寺、祠堂背、上下围、下茬、仙人排、松山园、见山下7个较大屋场,总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87亩(包括高标准农田1476亩),林地总面积3659.2亩。该村现共设16个村民小组,“祠堂背后大龙田,黄土岭上松山园,大井石灶社楼下,新屋围屋都新仙”,有位市里来的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干部编的这首打油诗归纳得很到位。各个小组依据田亩、村道、山林交替坐落,村委会驻祠堂背小组。目前,全村户籍人口914户4000多人,以汪姓为主要姓氏。

包括下营村在内周田全镇群众,遇到开心的事情,发现满意的事物,都习惯用“嘚赞”这个口语来表达。2020年10月18日的《赣南日报》发表了题为《下营之赢,“嘚赞”》的文章,深度报道了下营村近些年来发生的变化,揭示了村民们将梦想中的遥远前景变成现实以及建设文明村的过程。村里充分发挥赣南苏区振兴政策和脱贫攻坚战的精准扶贫政策这两股“魔力”的作用,在脱贫攻坚挂点结对帮扶单位赣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以新建小学和幼儿园为切入点,从解决孩子上学、增收就业、安居建房、道路通行等4大难题入手,把下营这个原来的“四苦”村变成“嘚赞”村,同时推进社会综合治理和文明建设。村民们对村里发生的巨变非常满意,欣然在村中央的老206国道旁显著位置竖起了“下营之赢”的标志性村牌碑。

该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美丽清澈的石坝河穿境而过。西北部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集中连片的耕地,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此在注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建设了千亩蔬菜大棚,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各类新鲜的蔬菜、多样的瓜果;东南部则为起伏的丘陵地带,红壤土层深厚,适宜优质果业发展,为此因地制宜种植了赣南脐橙、会昌桔柚、葡萄等水果。村庄池塘众多,大小、形状各异,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除了农产品生产,下营村汪颖清还建有“啃佬鸭”食品加工基地,将新鲜鸭鸡等禽类食材,成功转化为高品质的休闲美食,系列产品推广至全国各地的同时,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提升文化传承和旅游体验,下营村对汪氏总祠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深圳汉仙国际传媒公司在此启动直播带货、网红孵化等项目,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该村基础设施完备且坚实可靠,新老206国道和农村四好公路贯穿而过,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贯穿全村,使得村内交通畅通无阻,村庄建设井然有序,洁净美观,村小学、村幼儿园整洁干净地屹立在村中心,其中下营村幼儿园是全市首家公办村级幼儿园,“百姓舞台”小广场、文明实践活动站、农家书屋、孝老食堂等文体娱乐活动场所一应俱全。其中,村里利用老宗祠设立的孝老食堂,在全县创设较早,一直以来每月坚持举办一次,引领敬老风气,让村里的老人开心聚餐畅聊,感念党恩,都庆幸自已生活在一个和谐幸福年代!

村民们正各施其能,各展其长,安心朝着乡村振兴战略新目标迈进,呈现出一派和谐安详的文明乡村景象。最近一些年来,下营村先后获得红旗党支部、全县“最美村庄”、赣州市“文明村镇”、省级综治示范村、第六届江西省“文明村镇”、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等县级以上荣誉。(张炳春 汪文才 汪春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