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你我同根生,走上一条路,我看到这里又哭了,这是为什么

啸火谈明星娱乐 2025-01-17 11:36:40
金敬迈与《欧阳海之歌》的缘起

金敬迈,1930年出生于南京一个小职员家庭。那个年代,南京城繁华背后隐藏着动荡与不安。日军攻陷南京后,7岁的金敬迈跟着父母踏上了逃难之路,流落辗转于湖南、湖北、四川万县等地。那段日子,对于年幼的金敬迈来说,充满了艰辛与苦难。他曾卖烧饼、擦皮鞋,用稚嫩的双手攒钱为父亲和小妹治病,帮家里渡过难关。

12岁那年,金敬迈怀揣着借来的一点盘缠,独自跋涉近千里,来到了湖北宣恩县高罗镇,考进了湖北省第一初中。抗战胜利后,他随该校迁往武昌就读高中。好在年年都因成绩优异而免交学杂费和食宿费,这让他得以继续学业,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金敬迈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1957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历任第四野战军后勤部文工团、西南军区文工团演员,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演员、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组创作员。他发表过《红岩》《双桥会》等话剧剧本,被评为一级作家,他的名字在文坛上渐渐有了名气。

然而,真正让金敬迈名声大噪的,还是他那部感人至深的《欧阳海之歌》。

1963年11月18日上午,共产党员欧阳海随6900部队野营训练经过京广铁路时,炮连一匹驮着炮架的战马被驶近的一列客车所惊,突然冲上铁路。就在火车与战马即将相撞的瞬间,欧阳海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冲上铁路将战马推出铁轨,从而避免了一起翻车事故。而他自己却被列车撞倒,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年仅23岁。

金敬迈作为记者,闻讯后迅速赶到了事发现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深深被欧阳海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同时,他也为欧阳海遭受的非议而不平。欧阳海舍身推战马救列车本是英雄行为,但却被说成是“出风头”“重大事故”。金敬迈等人向军、师、团首长如实反映情况,于是重新调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积极评价,并对泄私愤的那个政工干部提出了严厉的批评。所属部队迅速掀起宣传学习欧阳海的热潮。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欧阳海,金敬迈来到了欧阳海生前所在的连队。然而,指导员对欧阳海的评价却让他感到意外。指导员说欧阳海调皮捣蛋,见了大姑娘就走不了路。而连队其他干部战士都说欧阳海耿直、能干。金敬迈深入采访,渐渐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原来,欧阳海爱提意见,曾经模仿中苏论战“九评”《陶里亚蒂同志同我们的分歧》社论的语调,写了一篇文章《我与指导员分歧的由来和发展》。指导员恼火了,便对他评价不佳。金敬迈恍然大悟,他意识到写戏要有矛盾冲突,于是决定写一个战士比领导强的故事。

金敬迈仔细回忆采访的一幕幕,想起那个牺牲了的战士的苦难身世。欧阳海悲苦的童年生活不是和自己的童年一样的吗?欧阳海里有我的故事啊!他心中一阵阵热潮泛起,一个个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一串串词语汹涌而至。他无意中为原来的构思找到了“高潮”,找到了“最强音”:和指导员的矛盾,就是高潮;死,就是他的最强音。

于是,金敬迈进入了痴狂状态,夜以继日地挥笔疾书。那时候,他和爱人、两个孩子只有一间房,一张床。天气又闷又热,金敬迈穿一条短裤,点根蚊香,爱人在旁边扇扇子。夜晚把台灯用报纸罩好,因为孩子们第二天要上学,爱人要上班。他就趴在桌子上吭哧吭哧地写,仿佛与笔下的欧阳海融为一体。

金敬迈和他笔下的人物一起流泪和欢笑,内心充满了激情。他用自己的笔触,将欧阳海的英雄事迹和悲壮人生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欧阳海之歌》一经发表,便引起了轰动,成为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而金敬迈,也因为这部作品,永远地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金敬迈与《欧阳海之歌》的传奇之旅

每天1万多字的速度,金敬迈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连写了28天。那支新买来的派克笔,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不停地跳跃、滑动,直到笔尖磨秃,30万字的小说就这样诞生了。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金敬迈心血的结晶,是他对英雄欧阳海深深的敬仰和怀念。

《解放军文艺》的副主编鲁易来到广州组稿,他连看了几天,却始终找不到满意的作品。正当他打算打道回府的时候,有人推荐了金敬迈的小说手稿。鲁易半信半疑地接过手稿,一眼望去,顿时傻了眼:“我在延安就开始当编辑了,什么怪字我都认识,你这不是中国字!”金敬迈尴尬地笑了笑,他自己也觉得字写得潦草,像“鬼画桃符”。

鲁易无奈地摇了摇头,拿出茶叶泡茶,让金敬迈读给他听。时间紧迫,金敬迈只好跳着读,先读了第一章的开头,又翻了翻,决定读第五章的开头。他有点朗诵的天分,一开始读得磕磕巴巴,毕竟这小说写得匆忙,很多字他自己也不认识。但他是演话剧的,越读越来劲,抑扬顿挫,情感充沛。遇到不认识的字,他就临时编一个出来,竟然也读得顺口。

第一节读完了,金敬迈翻了翻,准备读第五章。他清了清嗓子,开始描述一个火辣辣的太阳高悬的天空。鲁易听得入神,突然打断了他:“别别别,怎么火辣辣的太阳了?刚才不是还在大雪纷飞吗?倒回去,接着往下读,一段都不要落。”

金敬迈只好从头开始,完完整整地朗读第一章。鲁易听得泪水涟涟,十分感动。他仿佛被金敬迈带入了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看到了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壮举。他连忙退掉火车票,要金敬迈在珠江宾馆读3天小说。3天后,鲁易当场拍板,决定要这部小说。

1965年7月,《欧阳海之歌》先是在上海《收获》杂志上发表。同年10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小说一出版,便立刻引起了轰动。许多新华书店前排起了购书长龙,广播里连连播放,全国的许多报纸杂志纷纷转载。第一版就印了15万册,刘少奇听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地说:“这么好的作品,印1500万册也不多。”

作家金敬迈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间家喻户晓,红遍大江南北。他应邀到各地去做报告,媒体找他采访,读者围着他照相、签名,一时应接不暇。那么,这部创下发行量之最的小说,作者本人究竟得了多少稿费呢?金敬迈笑着说:“2240元,交了1900元的党费。”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党的热爱和忠诚。

1966年初春,金敬迈在从化温泉宾馆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等领导同志的接见。陈毅握着金敬迈的手,激动地说:“描写社会主义时代人物的长篇小说中,写得像《欧阳海之歌》这样好的,还是第一部。和平时期部队题材不好写,可以说这是一部带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是我们文学创作史上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金敬迈听着陈毅的赞扬,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这部小说之所以能够成功,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努力,更是因为欧阳海那个英雄的形象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他暗暗下定决心,要继续用笔描绘更多英雄的形象,为时代留下更多的精神财富。

然而,命运却给金敬迈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1967年,他被委以重任,当上了负责人。他负责包括作协、剧协、影协、美协等七八个部门,他的职务相当于今天的文化部长。这年的“五·一”节,他登上天安门城楼,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毛主席高兴地对旁边的人说:“金敬迈,大作家。”

然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权力并不意味着荣耀和幸福。金敬迈如履薄冰,诚惶诚恐。他小心谨慎地处理着每一件事情,生怕一不小心就惹来祸端。尽管如此,他仍然难逃厄运。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他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

《欧阳海之歌》与彭德怀的深情共鸣

翻开这本《欧阳海之歌》,彭德怀的目光首先被欧阳海的出生地桂阳县所吸引。他拿起笔,在书页上画上红杠杠,并郑重地写道:“桂阳县城曾被红军3次攻占。”这简短的几个字,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更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

当读到第19页时,这种对旧社会的反抗心态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彭德怀看到,小海7岁就随母亲讨米,而他自己8岁时也带着弟弟讨过米。他们都受过富人的欺负,都只讨了一天就不再讨米,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命运。小海在路上留下白雪印,彭德怀则在严寒冰里捉鱼卖。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却有着相同的经历和信念。彭德怀激动地写道:“你我同根生,走上一条路。”此时的彭德怀,已经和书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了。他们对旧社会充满了仇恨,呼唤着革命的风暴。

欧阳海参军后,在施工中的表现也让彭德怀赞不绝口。一开始,欧阳海打锤时一连三锤都打在地上,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暗暗下定决心:“我得撵上去,你能干的我也能干……”彭德怀在旁边写道:“决心!有了它就能干出名堂!”

在抢救物资时,曾武军因仓库倒塌被砸成重伤。在送往医院的路上,曾武军告诉欧阳海他已被批准为预备党员。欧阳海两次流下泪水,并向指导员表示要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彭德怀看到这里,两眼发热,眼泪不禁夺眶而出。他在3处分别写道:“我看到这里也哭了,不知为什么?”“我看到这里又哭了,这是为什么?”“小海,一定能尽到革命义务的。”他对欧阳海的深情和敬意溢于言表。

战友刘延生从欧阳海的衣兜里掏出了一本《毛泽东著作选读》和一个被鲜血染红了的笔记本。笔记本第1页上清晰地写着:“即使有一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我,我也仍然衷心地相信:共产主义的理想必然胜利,一定会有更多觉醒了的人为它战斗!”彭德怀在这里写道:“欧阳海是伟大一生,永远不朽,他的革命精神将教育千千万万的人民,成百的欧阳海!”他对欧阳海的革命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相信他的精神将激励更多的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读过这本彭德怀批注的《欧阳海之歌》,我们不能不为彭帅与一位普通战士之间的那种心相通、命相连的真挚感情所感动。他们虽然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却有着相同的信念和追求。这种官兵一致、上下同心的精神,正是我们革命队伍无往而不胜的法宝。

金敬迈与《欧阳海之歌》的波折

1967年4月11日,一个春意盎然的日子,但对于金敬迈来说,却如同寒冬腊月。他被召进了京西宾馆的第一会议室,那里已经坐满了人,金敬迈心中忐忑,还没等他坐下,有一领导就开口了:“金敬迈,怎么,我提的那几条意见,你不改?你真是个大作家呀,这么大的架子!”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把金敬迈吓傻了。他站在那里,不敢申辩,心中五味杂陈。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政治风暴席卷全国,每个人都如履薄冰。金敬迈深知,自己作为《欧阳海之歌》的作者,已经卷入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在巨大的压力下,金敬迈被迫对《欧阳海之歌》进行了修改。他割掉了欧阳海牺牲前“最后四秒钟”的那点“爱”,不仅删去了《修养》中的两段引文,还让欧阳海进行了批判。这对于金敬迈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的抉择。他后来反思说:“我出卖了我自己。我清清楚楚地知道,我背叛了我的良知。想起我的那段劣迹,我真心实意地感到惭愧,羞于见人。”

《欧阳海之歌》几经沉浮和考验,不断再版,最终依然拥有万千读者。2008年,已离休多年的金敬迈还在广州购书中心为排队的读者签名,并回答读者的提问。有位女士对采访的记者说:“我是在60年代读着《欧阳海之歌》成长的,欧阳海精神鼓舞着我们那一代人一生的追求。今天很高兴得到金老亲笔签名的《欧阳海之歌》,能够重温和发扬当年的欧阳海精神,继续为社会出力。”

听到这样的话,金敬迈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尽管自己曾经背叛过良知,但《欧阳海之歌》和欧阳海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然而,金敬迈的波折并未就此结束。1970年1月29日,他被投入了秦城监狱。

退休生活

1975年5月,金敬迈终于被释放出狱。但他又被送到了河南某农场劳改了1年多。那段日子,对他来说简直是度日如年。直到1976年,金敬迈走出困境,回到了广州。

1978年,在邓小平亲自过问下,金敬迈得到了彻底平反。这一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再版了经他第四次修改的《欧阳海之歌》。金敬迈终于过上了平静的退休生活。

在退休的日子里,金敬迈完成了一部新作《好大的月亮好大的天》,写的是自己在秦城监狱的囚犯生活。他以豁达乐观的态度面对过去的一切,常常自嘲自己“是一个有诸多毛病但又不怎么坏的老头”。

金敬迈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的《欧阳海之歌》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时代的见证和精神的传承。无论经历了多少风雨,金敬迈都始终相信,真理和正义最终会战胜一切邪恶和黑暗。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