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刷到过子弹文学吗?
突然发现有时自己也会不自觉张口就来一些毒鸡汤,然后发出疑惑:我什么时候也成了爱讲大道理的人了?好像我在逐渐成为我讨厌的人的样子...
“你暑假作业写完了吗?”小的时候最讨厌别人问我的这种问题我也开始问别人了。
记得有段时候教小朋友学习,为了让他认真专心然后就开始说:“你学习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我们,我让你每天写这些不是为了让你完任务,是为了让你巩固这些知识,把它一遍一遍记在脑子里,而不是写完了就行了,你要掌握运用 ” 说完我都愣了一下,嗯?怎么回事?就这么自然而然的脱口而出了...
小时候想着躲着神经病,长大了发现自己也是!
教育具有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像是一个闭环。
多年后,你有一瞬间突然意识到了什么,那就是子弹命中的瞬间,此时才是教育的完成。
笑亖,教育在这一刻才真正实现了闭环,当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谈恋爱时才读懂《氓》,升学考公时才读懂《范进中举》,找工作时才读懂《孔乙己》,而谈婚论嫁时才读懂《孔雀东南飞》,这就是教育的即时性和延时性,教育提前为你灌输思想而在你拥有阅历那一刻醒翻灌顶茅塞顿开,这就意味着之前的文章与老师,才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
16岁的我在地理试卷上写下此地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十年后的我审视着下班后疲惫的自己,一颗子弹正中眉心。
现在的大部分学生,他们知道辛弃疾,却不了解他悲凉的一生更不知道他也是一位武将。
鲁迅的生平简介背的熟练,却没人愿意了解他的生平。
他们可以倒背如流出师表,却少有人去看那五丈原的丞相,是多么的心灰意冷。
他们知道岳飞的抗金传奇,但找不到几个唾骂秦桧赵构的了。
他们知道于谦将自己比作石灰,却不愿意了解他的扶大厦之功。
现在学生的一切好像都是为了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或者找一个体面的工作我们口口声声说着传承中国文化,最后却只传承了一句“传承中国文化”,或者,一个时代的悲凉莫过于此。
刻舟求剑是遗憾,掩耳盗铃是放纵,朝三暮四是欺骗,削足适履是将就,邯郸学步是从众,每一个成语都成了自己的生活...
不过花有重开日,人无少年时,我特别喜欢一段话:我们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批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如果能够重来一次,以当年的阅历和心理,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不如放过自己,和过去的你和解吧。
村上春树说:“成长是一瞬间的事,此一瞬间无所不有,下一瞬间无所不失。人生就是这样,用大把时间迷茫,用几个瞬间成长。
话说,命中你的那颗子弹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