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与以太假说:经典物理学的转折点

扫地僧说课程 2024-10-29 00:32:57
19世纪末期,物理学界面临着一个重大挑战:如何解释光的传播机制。当时普遍接受的以太假说认为,光波需要一种称为"以太"的介质来传播,就像声波需要空气一样。然而,这个假说很快就遇到了严峻的考验。1887年,美国物理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和爱德华·莫雷设计并执行了一项精密的光学实验,旨在探测地球相对于假想的以太的运动。这个实验后来被称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它不仅彻底动摇了以太假说的根基,还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铺平了道路,成为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将详细探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背景、原理、执行过程、结果分析以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深远影响。 以太假说的历史背景以太假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认为,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物质,填充了天体之间的空间。这种物质被称为"第五元素"或"以太"。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太的概念在17世纪得到了重新诠释。 笛卡尔提出,宇宙中充满了一种看不见的流体,所有的物理现象都可以用这种流体的运动来解释。他认为,光是这种流体中的压力波。虽然笛卡尔的具体理论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但他的思想对后来的科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牛顿在其光学研究中也采用了以太的概念。他提出,光是由以太中的微粒组成的,这些微粒在以太中传播。尽管牛顿更倾向于光的粒子说,但他并没有完全排斥波动说的可能性。 19世纪初,托马斯·杨和奥古斯丁·菲涅耳的双缝干涉实验和其他光学现象strongly支持了光的波动性质。为了解释光波的传播,科学家们假设存在一种无处不在的介质——以太。这种以太被认为是一种极其稀薄、完全弹性、无质量的物质,能够渗透到所有物质中。 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在1860年代建立了电磁理论,统一了电、磁和光的描述。他的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表明光就是一种电磁波。麦克斯韦方程的一般形式如下: ∇ · E^ = ρ / ε_0 ∇ · B^ = 0 ∇ × E^ = -∂B^/∂t ∇ × B^ = μ_0(J^ + ε_0 ∂E^/∂t) 这里,E^是电场强度,B^是磁感应强度,ρ是电荷密度,J^是电流密度,ε_0是真空介电常数,μ_0是真空磁导率。 麦克斯韦认为,这些电磁波需要一种介质来传播,这就是以太。根据他的理论,以太应该具有某些特定的性质:它必须足够刚性以支持高频的横波,同时又必须足够稀薄以允许天体自由运动而不受明显阻力。 然而,以太假说面临着一些严重的困难。首先,没有人能够直接观测到以太。其次,以太的性质似乎是自相矛盾的:它既要足够刚硬以支持高频振动,又要足够稀薄以不影响天体运动。最后,如果以太确实存在,那么地球在运动过程中应该能够探测到相对于以太的运动。 正是这最后一点激发了迈克尔逊和莫雷设计他们著名实验的灵感。他们希望通过精密的光学实验来探测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从而为以太的存在提供直接证据。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原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来探测地球相对于以太的运动。实验的基本假设是:如果以太确实存在,那么地球在其中运动时,应该会产生一个"以太风",就像一个人在静止的空气中移动时会感受到迎面而来的风一样。 实验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理解: A)首先,考虑两束相干光在真空中传播。假设这两束光源自同一个光源,经过分束器分开后沿着互相垂直的两条路径传播,然后在终点重新汇合。如果两条光路的长度完全相同,那么这两束光在汇合点会产生完全的建设性干涉。 B)现在,如果存在以太风,那么平行于以太风方向的光束和垂直于以太风方向的光束的传播速度将会不同。这是因为平行于以太风方向的光束在往返过程中会受到以太风的影响,而垂直于以太风方向的光束则不会。 C)设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为v,光速为c。对于平行于以太风方向的光束,其往返时间t_1可以表示为: t_1 = L/(c-v) + L/(c+v) = 2L/c * 1/(1-v^2/c^2) 其中L是光路的长度。 D)对于垂直于以太风方向的光束,其往返时间t_2可以表示为: t_2 = 2L/sqrt(c^2-v^2) E)两束光的时间差Δt为: Δt = t_1 - t_2 = 2L/c * (1/sqrt(1-v^2/c^2) - 1) F)这个时间差会导致两束光在重新汇合时产生相位差。相位差Δφ可以表示为: Δφ = 2πc/λ * Δt = 4πL/λ * (1/sqrt(1-v^2/c^2) - 1) 其中λ是光的波长。 G)如果我们将整个装置旋转90度,那么原本平行于以太风方向的光束现在变成垂直于以太风方向,反之亦然。这将导致干涉条纹的位移。 通过测量这个干涉条纹的位移,理论上我们可以计算出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这就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装置设计为了实现上述原理,迈克尔逊和莫雷设计了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后来被称为迈克尔逊干涉仪。这个装置的核心部分包括以下几个组件: A)光源:实验使用了一个单色光源,通常是钠灯。钠灯能够产生波长为589.3纳米的黄光,这种光具有很好的相干性。 B)分束器:这是一个半透明的镜子,能够将入射光分成两束强度相等的光。一束光透过分束器,另一束光被反射90度。 C)两面反射镜:这两面镜子分别位于分束器的两个垂直方向上,用于反射分束器分开的两束光。 D)望远镜或观察屏:用于观察干涉条纹。 E)精密旋转平台:整个装置被安装在一个可以精确旋转的平台上。 实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来自光源的光束首先到达分束器。分束器将光束分成两束:一束继续直线传播(我们称之为光束A),另一束被反射90度(我们称之为光束B)。光束A和B分别到达两面反射镜,然后被反射回分束器。在分束器处,光束A的一部分被反射,光束B的一部分被透射,这两部分光在同一方向传播,并在观察屏或望远镜中产生干涉图样。通过调节一个反射镜的位置,可以使两条光路的长度完全相等,从而在没有以太风的情况下产生完全的建设性干涉。整个装置可以在水平面内旋转,以改变光路相对于假想的以太风的方向。迈克尔逊和莫雷在设计这个装置时,考虑到了许多可能影响实验精度的因素,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A)为了减少地面振动的影响,他们将整个装置放置在一个漂浮在水银池中的大理石块上。 B)为了增加光程差,从而提高测量精度,他们使用了多次反射的设计,将有效光程增加到约11米。 C)为了消除温度变化的影响,整个装置被封闭在一个隔热的木箱中。 D)为了避免空气流动的影响,实验是在一个地下室中进行的。 通过这些精心的设计和安排,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度。理论上,如果存在以太风,即使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只有地球公转速度的1/6(约5公里/秒),也应该能够被探测到。 实验过程和数据分析迈克尔逊和莫雷在1887年进行了他们最著名的一系列实验。实验过程大致如下: A)首先,他们仔细调整干涉仪,使两条光路的长度尽可能相等。这可以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清晰度来判断。 B)然后,他们缓慢旋转整个装置,同时仔细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如果存在以太风,干涉条纹应该会随着装置的旋转而周期性地移动。 C)他们在不同的时间进行了多次测量,以排除地球自转和公转可能带来的影响。 D)为了提高精度,他们还进行了多次重复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在数据分析方面,迈克尔逊和莫雷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统计方法。他们的主要分析步骤如下: 首先,他们计算了理论上应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位移。假设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为v,光速为c,干涉仪的有效光程为L,光的波长为λ,那么预期的干涉条纹位移Δ应该是:Δ = 2L/λ * (v/c)^2 然后,他们对实际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位移进行了统计分析。他们计算了平均位移和标准偏差。最后,他们将实际观察到的位移与理论预期进行比较。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实验结果与预期完全不符。迈克尔逊和莫雷没有观察到任何明显的干涉条纹位移。即使考虑到实验误差,观察到的位移也远远小于理论预期。 具体来说,如果假设地球相对于以太的速度等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速度(约30公里/秒),那么理论上应该观察到约0.4个干涉条纹的位移。然而,实际观察到的位移不超过0.01个条纹宽度,这在当时的实验精度范围内基本可以认为是零。 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迈克尔逊和莫雷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多次重复了实验,并不断改进实验装置。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结果始终是一样的:没有观察到预期的干涉条纹位移。 这个"零结果"对当时的物理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它似乎表明,地球相对于以太是静止的,或者以太根本就不存在。但这两种解释都难以接受:前者与哥白尼以来的天文学认知相矛盾,后者则会动摇整个经典电磁理论的基础。 实验结果的解释尝试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引发了物理学界的广泛讨论和各种解释尝试。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解释尝试: A)以太拖曳假说: 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提出,也许地球在运动过程中会部分地"拖曳"周围的以太。这样,地球附近的以太就不会相对于地球运动,因此无法探测到以太风。然而,这个假说很快就遇到了困难。如果以太被完全拖曳,那么恒星光的光行差现象就无法解释;如果只是部分拖曳,那么不同高度的大气层应该产生不同程度的拖曳效应,这又与实验结果不符。 B)菲茨杰拉德-洛伦兹收缩: 爱尔兰物理学家乔治·菲茨杰拉德和荷兰物理学家亨德里克·洛伦兹independently提出,也许所有物体在运动方向上会发生收缩,从而恰好抵消了以太风的效应。具体来说,如果一个物体以速度v相对于以太运动,那么它在运动方向上的长度L会收缩为: L' = L * sqrt(1 - v^2/c^2) 这个假说虽然能够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但它看起来过于巧合,而且没有给出收缩的物理机制。 C)发射理论: 沃尔特·里茨提出,也许光的速度取决于光源的运动状态。这个理论可以解释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但它与其他光学实验的结果不符,比如阿伯拉罕-菲佐实验。 D)时间膨胀: 亨德里克·洛伦兹后来又提出,也许运动物体的时间会发生膨胀,即运动物体上的时钟会比静止物体上的时钟走得慢。时间膨胀的公式为: t' = t / sqrt(1 - v^2/c^2) 其中t'是运动物体上的时间间隔,t是静止参考系中的对应时间间隔。这个假说与长度收缩一起,构成了后来的洛伦兹变换的基础。 E)以太不存在: 最激进的解释是,也许以太根本就不存在。但这个观点在当时是难以接受的,因为它似乎会导致整个电磁理论的崩溃。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了他的狭义相对论论文,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认识,也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爱因斯坦的理论基于两个基本假设: 相对性原理:所有惯性参考系中的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光速不变原理: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真空中的光速都是相同的,不依赖于光源或观察者的运动状态。这两个假设直接导致了以下结论: A)不存在绝对静止的参考系,因此也就不存在以太。 B)同时性是相对的。在不同的参考系中,两个事件是否同时发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判断。 C)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胀是相对论效应,而不是物体或时钟的实际物理变化。 D)洛伦兹变换是连接不同惯性参考系的正确变换,而不是牛顿力学中的伽利略变换。 根据相对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零结果是完全自然的。无论地球如何运动,在地球上进行的光速测量总是会得到相同的结果。这是因为光速在所有惯性参考系中都是不变的。 爱因斯坦的理论不仅解释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还成功地统一了电磁学和力学,预言了许多新的物理效应,如质能等价、引力透镜效应等。这些预言后来都得到了实验验证,使相对论成为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历史意义迈克尔逊-莫雷实验虽然得到了一个"零结果",但它在物理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A)挑战了以太假说: 这个实验严重动摇了以太假说的基础,迫使物理学家重新思考光的本质和传播机制。虽然以太假说并没有立即被抛弃,但这个实验为其最终被否定铺平了道路。 B)促进了相对论的诞生: 虽然爱因斯坦声称他在发展相对论时并不知道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但这个实验为相对论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相对论成功地解释了这个实验的结果,从而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 C)推动了实验技术的进步: 为了探测微小的以太风效应,迈克尔逊和莫雷发展了极其精密的干涉仪技术。这些技术后来在许多其他领域得到了应用,如引力波探测。 D)展示了否定性实验的重要性: 这个实验虽然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但它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展示了否定性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E)促进了科学哲学的发展: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及其解释过程,为科学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它展示了科学理论如何面对反常证据,以及科学革命如何发生。 后续发展和现代应用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并没有随着相对论的建立而失去意义。相反,它在现代物理学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A)精度的不断提高: 随着技术的进步,物理学家们不断提高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精度。例如,2015年,德国物理学家斯蒂芬·舒勒等人使用光学共振腔进行了类似的实验,将精度提高到了10^-17。这些高精度实验不仅验证了相对论,还为检验更加精细的物理理论提供了工具。 B)宇宙学应用: 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原理被用于研究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这些研究对于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和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C)引力波探测: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被用于设计引力波探测器。例如,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就是一个巨大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其灵敏度足以探测到引力波引起的极微小的空间扰动。 D)量子力学测试: 迈克尔逊干涉仪被用于进行各种量子力学实验,如双缝干涉实验的现代版本,用于研究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现象。 E)精密测量技术: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精密测量技术,如测量极小的长度变化、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等。 理论物理学的发展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果不仅推动了相对论的发展,还对整个理论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时空概念的革命: 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时间不再是绝对的,空间也不再是静止的背景。相反,时间和空间被统一成了四维时空连续体。这种新的时空观念可以用闵可夫斯基空间来描述,其中时间和空间坐标被统一处理: ds^2 = c^2dt^2 - dx^2 - dy^2 - dz^2 这里ds是四维空间中两个事件之间的间隔,c是光速,t是时间,x、y、z是空间坐标。 B)质能等价原理: 相对论导出了著名的质能等价公式: E = mc^2 这个公式表明质量和能量是等价的,它为核能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解释了许多高能物理现象。 C)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将引力解释为时空曲率的结果,其核心方程是爱因斯坦场方程: R_μν - (1/2) * g_μν * R = 8π * G * T_μν 这里R_μν是里奇张量,R是标量曲率,g_μν是度规张量,G是引力常数,T_μν是能量-动量张量。 D)量子场论: 虽然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主要影响了经典物理学,但它间接促进了量子场论的发展。量子场论将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统一起来,成为描述基本粒子和相互作用的重要工具。例如,狄拉克方程: (iγ^μ ∂_μ - m)ψ = 0 描述了自旋1/2的费米子(如电子)的相对论性量子行为。这里γ^μ是狄拉克γ矩阵,∂_μ是四维导数算符,m是粒子质量,ψ是波函数。 E)规范理论: 规范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对称性原理与场论结合起来。例如,量子电动力学的拉格朗日量可以写为: L = ψ̄(iγ^μ ∂_μ - m)ψ - (1/4) * F_μν * F^μν - e * ψ̄γ^μψ * A_μ 这里ψ̄ = ψ†γ^0是ψ的伴随场,F_μν = ∂_μA_ν - ∂_νA_μ是电磁场张量,A_μ是四维电磁势,e是电荷。 F)宇宙学: 相对论为现代宇宙学奠定了基础。弗里德曼方程描述了宇宙的整体演化: (ȧ/a)^2 = (8πG/3) * ρ - k/a^2 + Λ/3 这里a是宇宙尺度因子,ρ是能量密度,k是曲率参数,Λ是宇宙学常数。 这些理论发展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自然界的理解,而这一切都可以追溯到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对经典物理学的挑战。 结论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挑战了当时广为接受的以太理论,还为20世纪物理学的革命性发展铺平了道路。这个实验展示了否定性结果在科学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了精确测量在物理学研究中的关键地位。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是经典物理学向现代物理学过渡的关键点之一。它与普朗克的黑体辐射研究、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等一起,构成了20世纪初物理学革命的基础。这场革命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还对哲学、技术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物理学中,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原理仍然在发挥重要作用。从引力波探测到量子光学实验,从精密测量到材料科学研究,这个看似简单的装置继续推动着科学的前沿。同时,类似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高精度测试也在不断进行,为检验更加精细的物理理论提供实验依据。 最后,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故事提醒我们,科学进步往往来自于对既有理论的质疑和挑战。它鼓励我们保持开放和批判的科学态度,勇于面对反常证据,并在必要时重新审视我们的基本假设。正是这种精神,推动着物理学不断向前发展,揭示自然界更深层次的奥秘。
0 阅读:4
评论列表
  • 2024-11-01 11:42

    ⭕️时光倒流是数学当物理的骗术!都是毫无意义的思想实验。8分钟前的太阳光,几十亿年前的遥远星光,地层中几万年前的琥珀苍蝇,以及所谓的超光速观测,。。。只是影响一些意识信息,用光(超音速)观测雷电(来的快),用声音观测雷电(有滞后),都不能改变雷电本身。木啥实质影响。都是为了欺骗。钟摆移动到月球表面变慢了,时间定义还是没变,谁的时光倒流了???❌号称修正GPS原子钟的大笑话: 狭义相对论让星钟变慢,再来个广义相对论让星钟变快,你说这钟倒不倒霉?关键是反复修正还是不行(误差90%)!参见论文“部分相对论效应对北斗原子钟性能影响分析” ⭕️ 时间是观测经验(次数-先后)抽象理想化概念,如同长度、质量、圆pi数字文字等形而上学概念定义,不猜测任何真实,用于表达真实。观测同一对象100个结果,如何识别它们,时间!!时间是意识记忆序列的标识符,没有记忆就无法观测时间和运动变化。意识记忆有绝对顺序就是绝对时间,观测时刻就是现在,时间流动的感觉就是意识记忆在发生。——绝对时空清清楚楚无法改变,相对时空是数学虚幻,只能是近似。宇宙时时处处可放羊???当然是鬼把戏。

  • 2024-11-01 11:43

    解释光电效应是个笑话。物理机制根本没有涉及,对光谱特性,对光电子能量分布,对偏振和温度影响等都不能解释。是半知乱解,害大于利(笨蛋好于坏蛋)。发现光电效应是宝贵的金山,本是一条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道。胡编解释光电效应不是真理,是毒药祸害,掩埋了科学真相阻碍了求知探索!!!………证明光速不变(全称命题)是胡编!光反射驱动光帆恰恰证伪了光速不变。多普勒效应和红移就是相对光速变化。光子进入引力场比如黑洞光速不变??光子穿越太空的引力偏折是光速不变吗???⭕️⭕️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的理解::有质量的光子惯性运动,一点也不奇怪。光子对实验装置相对速度基本不变,两路速度差极小,地球重力对光子速度影响太小也测不到,近似为惯性系。

  • 2024-11-01 11:41

    ⭕️⭕️空间弯曲还是道德弯曲???——— 引力本质是空间弯曲? 空间弯曲影响轨道还是影响受力?空间弯曲导致空间移动,空间跑掉了?如何观测?弯曲空间如何对质量有力作用?平直空间不认识质量??空间如何知道材料密度差异??骗子改变导弹和汽车的轨道方向是用力还是用空间弯曲?空间弯曲能弯住升空气球吗?活见鬼!体积太大会被空间卡死吗???水星椭圆进动轨道弯的套路不一样?👻两个质点靠在一起,质量引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空间往哪个方向弯呢?骗子知道吗?………人人可知空间静止可入,对物体没有力作用,没有空间弯曲是道德弯曲!!………质量随相对速度变化很有趣!相对速度无穷多,哪有高速低速之分?静质量是相对哪个速度参考系呢?各个方向相对速度不一样,难道各个方向质量不同吗?相对速度到处都是,明天还是。有原因和本质吗???………苏格拉底说,真理是唯一的,因果关系无穷多/不确定。㊙️㊙️不要搞道德弯曲,绝对空间的非惯性系变化才是真正的航天问题。

  • 2024-11-01 11:41

    光速不变假说见证了高超的骗术!——— 任何全称命题证伪当然有效,证明/证实当然无效。全称命题光速不变违背相对速度自然公理,已有效证伪!!!任何数学演绎能推理出来全称命题“光速不变”吗???无论多少次实验能证明全称命题“光速不变”吗???任何实验精度能证明“光速不变”吗???必然都是骗。相对光速/光速变化/超越光速当然都是正常现象。 光子穿越太空的引力偏折是光速不变吗??光反射驱动光帆速度不变??相对速度变化导致多普勒效应和红移,是光速不变??光子离开黑洞速度变吗?光子进入黑洞速度也不变吗?掩盖谎言需要更多谎言!………光速常数c不是光速不变,地球引力常数G当前还在努力提高观测精度。———量子不确定性原理如何解释光速不变这种无限的确定性???

  • 2024-11-01 11:41

    ❌质能方程是一个鬼把戏!!!能量的具体内涵是动能和势能,是物理公理规定的物理概念。物质质量是其不变的本质,能量是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变化的度量,是变化现象。数学都是基于公理的演绎,超越公理的理解当然是虚幻。动能和势能,都是相对的,由相对速度相互作用力决定(质量不变),是质量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度量,是物质变化现象,不是物质的本质,咋能与单体质量等效???场无质量居然有能量???质能等效是脱离基本公理的数学虚幻,欺师灭祖蔑视自然,祸害基本概念和认知方法。———有人知道悖论斯坦的狗屁能量内涵是啥吗???

  • 2024-11-01 11:42

    证实/证明理论是骗术:::需要证明的真理/理论是骗,号称证明真理/理论也是骗!!!真理理论是无法验证的。作为预测未来的全称命题(全时空),证伪当然有效,证明/证实当然无效。号称证明XX论和万有引力定律,一天证明10000次,有用吗???实验只是证明了具体现象真。号称证明公理,假说冒充公设,肯定都是骗。所有自然规律都是对过去的观测归纳,未来是不变的,这个不可能知道原因,只能信任自然。为自然存在(有无)找原因也都是骗。真理不证自明无法证明,需要验证的理论是骗,号称证明理论也是骗!!!——相对真理也是骗术,真理是客观存在的绝对真理,人类诞生之前没有人类的观测,月亮不运动吗???引力有没有???都是显而易见!仰望星空信任自然的地心说需要认知进化,能否定绝对真理吗???地心说依据的现象变了吗?没有!号称相对真理是悖论斯坦蔑视自然欺师灭祖搞骗的伎俩。

  • 2024-11-01 11:42

    ❌万能骗术无底洞:::—— 无中生有创造假说解释稀奇,你能证有吗?永远不可能。你能证无吗?永远不可能(时空无限,号称科技没达到)。解释稀奇号称证明,虽然是(悖论)骗,但你只好被迫证伪/无,进入万能骗术无底洞!!!………鬼把戏总是无法识破的,科学鬼把戏可以持续玩到人类灭绝!!!⭕️真善皆美!!!由真理得食物,善良是分配食物,没有真,善是不可能的。更爱真理是人类的最高智慧和希望。……… 终身搞悖论的爱因斯坦,雅称悖论斯坦,搞的是两头骗,万能骗,诱惑哲学复合骗,终身骗,祸害真理,当然只能是人类公敌!!一些人鼓吹骗子肯定有一种快乐,一种缺德愚蠢的快乐,骗子的温水煮了100多年了,人类社会难道不需要猛醒吗???

  • 2024-11-01 11:45

    波与场的研究都是数学当物理,舍本逐末捉影弄鬼之术:::波只是一种粒子宏观时空分布不均匀,水波/沙丘波到处都有,都是质量的运动罢了,研究鸡毛的颜色(波与场)能认知鸡(物质)运动规律吗?还有波粒二象性??以干涉衍射现象否定光是粒子,又去解释粒子干涉衍射,不是笑话是什么??? ………场::只能由源完全确定,不可观测(源力不是场力,源能量不是场能量),物质的场到处飞吗?飞的方向如何确定?……地球场给你引力,你给地球场引力,然后地球场给地球引力。这是笑话!!!~~~场与波都是捕风捉影之法,意义很小,破坏巨大。……伟大的赫兹证明电磁波的实验,激励源都是电火花,感应接受也是电火花,显然是光子动能传播与光电效应,用了电磁波来解释而已。电磁波理论(尚未发现电子)只是基于宏观电磁观测的有用的数学方法,质量与力才是宏观微观物质世界的唯一根本,两朵乌云包括光电效应当然都是电磁理论的谬误,骗子借机祸害经典力学体系何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