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也无粮,为何火烧乌巢后袁军彻底溃败?袁绍在战略上已陷绝境!

偏执狂的相貌 2024-12-19 11:12:54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此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曹操由此起飞,一举平定了北方。

在火烧乌巢之前,曹操还经历了一段至暗时刻:在官渡与袁绍对峙时,袁绍号召豫州诸郡反对曹操,断了其兵粮补给。

并且袁绍还出兵袭扰曹操粮道,使得其粮食不足的问题雪上加霜。

严峻的形势让曹操一度想退守许昌。

一旦示弱后撤,其阵营将立即土崩瓦解,各方势力将群起而攻之,曹操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所幸在谋士荀彧的力谏下,曹操放弃了后撤的想法。

千钧一发之际,曹操的发小许攸来降,带来袁绍屯粮于乌巢的消息,引发曹操火烧乌巢,为曹军带来最后胜利。

从这个角度看来,是许攸凭一己之力改变了历史。

曹操的胜利似乎就褪去了以少胜多的光环,变成了一个依靠“天命”获胜的玄学事件?

难道许攸不投降曹操,官渡之战的结局就真的要被改写吗?

其实也未必。

因为太多的疑点,证明这场战争的进程其实错综复杂。

为何田丰献上破敌良策,袁绍却拒不采纳?

曹操凭什么在许攸投奔前就曾断言十五日内战胜袁绍?

袁绍被烧了乌巢,但曹操同样粮草将尽,曹操又是怎样让袁军迅速溃败的?

拨开战争迷雾,可见官渡之战并非点上的对决,更多的是面上的博弈。

而决定这场“少胜多”战争走向的,不可能只是一两次偷袭。

事实上,在战略层面交手几个回合后,袁绍已数次败在曹操手下,正一步步陷入曹操预设的陷阱中,其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在袁绍眼中,曹操地盘小,军队规模小,粮草不足。

而反观自己,战胜劲敌公孙瓒后,整体实力正处于巅峰期,无人能匹敌。

公元199年二月,袁绍经过一年征战消灭了公孙瓒势力,随后又讨伐黑山军张燕的几十万军队。

战争带来巨大消耗,百姓疲惫穷困,仓库没了库存。

可袁绍仗着自己势头正盛,于200年的正月又对曹操宣战。

面对骄横的敌人,曹操将计就计,示敌以弱。

战争初期,曹操屯兵官渡时,“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派到前线能打仗的只有不到一万人。

这让袁绍阵营从上到下都对曹操极为轻视。

袁绍的谋臣审配、郭图就认为:“比敌人多十倍就将其包围,比敌人多五倍就进攻敌人,力量相当就可以交战……讨伐曹操,其势易如反掌。

可实际上,曹操是个战斗力爆表的存在。

曹操先后占据东郡、兖州、徐州及青州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战胜了张邈、陈宫、袁术、吕布等一众狠人;收编30万流民精锐组成青州兵,收服何仪、刘辟等数万久经沙场的黄巾军,拥有了一支数量不算多但战斗力超强的军队;通过屯田,快速恢复农业生产,“所在积谷,仓廪皆满”,不再担心军粮不足的问题;袁绍占青、冀、幽、并四州,曹操占司、豫、兖、徐四州,双方人口数量差距已并不大。

袁绍自认为有号令天下的优势,可在刘备被击溃、孙策被刺杀后,各方势力中实际响应者寥寥无几。

而中原地区张绣、张燕等实力派反倒纷纷选择支持曹操。

于是在时机不成熟、准备不充分、敌方实力不明的情况下,袁绍贸然出兵进攻曹操。

袁绍的自大,让他的计划漏洞百出。

起初刘备占下邳、屯沛县后就联系袁绍,相约一起进攻曹操。

谋臣田丰建议袁绍此时出兵,让曹操陷入两面作战,并趁其不备攻入曹操的大本营许都,提前结束战斗。

但袁绍以幼子有病为由拒绝了田丰建议,让曹操从容击败刘备后回军官渡。

为何袁绍用幼子生病这样蹩脚的理由回绝田丰?

因为就袁绍看来,曹操就那么一点兵,犯不着费那个心思。

他只需平推即可:当年二月,在曹操与刘备作战时,袁绍正进军黎阳,调兵遣将企图渡河寻求与曹军主力决战。

很快,曹操就让袁绍尝到了轻敌的苦果。

袁绍派大将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白马城,以保障主力渡河。

曹操声东击西,引兵至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袁绍受其迷惑,令正在进攻白马的郭图、淳于琼挺进延津。

单独留在白马的颜良,随后就被曹操击溃,关羽轻松将颜良斩杀。

随后面对文丑与刘备的追击时,曹军士兵将辎重丢弃道旁,引发袁军哄抢。

随后曹操一声令下,徐晃趁袁军不备发起攻击,将文丑斩落马下。

颜良、文丑都是河北名将,却被一战而斩,袁绍军瞬间锐气全无。

到这里,袁绍的战略问题都还不大。

大将颜良文丑被杀,可以算是试探性进攻失败,只是代价大了点。

此时急需进行战略调整。

就比如田丰建议实施春秋时晋悼公拖垮楚国的“三驾疲楚”之策。

田丰认为既然已经失去配合刘邦进攻的时机,此时许昌不再空虚,就不再适宜出兵。

并且曹操擅长用兵、变化无常,人数虽少,不可轻视。

袁军并不具备对曹军的绝对优势。

那么袁军的优势在哪呢?

在于体量。

袁绍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外面联合英雄豪杰,可以对曹操实施围堵。

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几路奇兵轮番出战,让曹操疲于奔命,最后将之耗死。

这个策略应该是比较成熟的。

因为官渡之战中后期,曹操之所以缺乏粮草,全都是后院起火闹的。

如果再加上刘备、孙策等人从外部进攻消耗。

内外联手袭扰下,曹操肯定招架不住,最后袁绍再发起致命一击可谓十拿九稳。

但袁绍拒绝了田丰的建议。

看到袁绍执意进攻,沮授献上一计:“宜徐持久,旷以日月。

”他看到了袁军和曹军各自的优势:河北兵(袁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曹军),河南的粮草、军货、财力都不如河北;河南利于速战速决,河北利于缓慢战斗。

所以应让两军缓慢相持,拖长战事。

这样会让战局向有利于袁军的方向发展。

事实证明,沮授的论断切中了要害。

袁绍口嫌体正直,后来还是按照沮授的思路,在官渡与曹操进行对峙,一度令曹操粮草紧张,苦不堪言。

曹操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被迫转入了守势。

袁军主力接近官渡,建起了超级防守工程,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

“曹操出兵与袁绍战,不胜,复还,坚壁。

”袁军体量太大,曹操兵力不占优,正面作战占不到任何便宜,两次出击均不利。

此外,袁军还发挥骑兵优势,对曹操的粮草运输实施偷袭,“贼数寇钞绝粮道”。

曹操兵力不占优,不适合长期对垒。

这样曹操一度有了后撤的想法,通过后撤,以空间换战机,在运动中歼灭袁军。

但荀彧坚决否定了这一想法:本来曹操已经后院起火,此时一撤,将会导致士气大衰,阵营土崩瓦解。

但死守肯定不是办法。

此时有着“毒士”之称的贾诩献上了对治之策: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

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曹公在个人能力上是远超袁绍的,之所以您被困半年,只是因为您想面面俱到,被动地将敌人防住。

这样做,曹军优势无从发挥,是毫无益处的。

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进行主动防御,将曹军善于进攻的优势发挥出来。

所以必须得出奇兵,以奇兵取胜。

何谓奇兵?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袁绍的软肋在哪里?

怕分兵。

袁军战斗力不如曹军,之所以能够给曹军造成压力,就是靠体量上的碾压。

可一旦分兵之后,失去体量优势,袁军就完蛋了。

颜良文丑就是这样被杀的。

曹操麾下战斗力强悍的青州兵。

那么怎么才能让袁绍分兵呢?

争夺粮道。

粮食运输比较特殊,它得有一条单独的运输渠道。

因为军队不断行进,讲究一个兵贵神速。

如果找一帮人挑着粮食跟在后面,肯定会降低大军行进速度。

所以最稳妥的办法,是专门建立一些防守严密的据点来守着粮食,然后定期将粮食一点点往前线运。

但前提是能守得住。

这对袁军而言,是个两难困境:派重兵把守粮仓吧,主阵地兵力空虚,被曹操偷了营就麻烦了;但派少量军队守粮仓,一旦守不住,断了粮草,大军就会不战自溃。

袁军不是爱偷袭曹军粮道吗?

曹军战斗力强悍,派点兵就能守住。

曹操命负责后勤补给的典农中郎将任峻采取十路纵队为一部,缩短运输队的前后距离,并用复阵(两列阵),加强护卫,这样一来袁军的轻骑就难以占到便宜了,搞不好还可能被曹军拖住吃掉。

接着曹操开始出奇兵反击。

袁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大破之,尽烧其车。

袁绍几千辆运粮的军车来到,曹操采用荀攸的计谋,派徐晃、史涣截击,大败袁军,烧毁全部粮车。

粮道不断受袭,袁绍不得不分兵护卫粮食。

一旦分兵,袁军的体量就下来了,曹操就有了获胜的一线希望。

曹操的截粮行动不断升级,到后来袁绍竟不得不派主将护送粮食。

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送之,宿绍营北四十里。

曹操此前已经成功截断过袁军粮草,说明曹操有着十分得力的情报体系。

接下来获取乌巢的信息应该也不在话下。

所以,曹操对着大军放话:却十五日为汝破绍,不复劳汝矣!

可见,曹操已经在着手获取信息,并伺机发起进攻。

甚至许攸能在关键时刻投奔曹操,说不定就和曹操在袁绍军中的暗中操作有关。

当然许攸的出现,肯定是作用巨大。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在许攸出现前,曹操原计划是十五日内采取行动打垮袁绍;许攸提供信息后,曹操立马决定亲带五千精锐出击乌巢,发起攻击的时间大大提前,可见许攸的信息有多么精准。

当然许攸的信息当中也有坑:明明有淳于琼等五人将兵万余人防守,却被说成了屯军无严备。

好在曹操敢想敢做,魄力过人,竟然带着五千军队生生地战胜了淳于琼的万余人马,曹军骁将乐进斩杀淳于琼等,并一把火烧了乌巢,烧掉了袁军获胜的希望。

由此也能说明,分兵之后的袁军战斗力有多拉胯。

噩耗从乌巢传来,此时袁绍并没有坐以待毙,或许他已经提前设想了粮草被袭的情况,因此备下了紧急应对方案: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就彼攻琼等,吾攻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

简单来说,就是极限换家。

曹操烧了袁军粮草,袁绍就去偷袭曹军的大本营。

这个想法从战略上来说没毛病。

既然乌巢已经被烧了,临时再派兵去救也于事无补。

那么趁曹军后方主将不在,派大军偷袭的做法似乎很合理。

可问题是袁绍并没有曹操率军亲征的魄力,也没有投入主力孤注一掷的勇气,只是派张郃、高览率万余人进攻曹营,这个力度可以说是远远不够。

并且这招还被曹军提前预判,大将曹洪和谋士荀攸早已在曹军大营等候多时。

于是张郃、高览的进攻也毫无意外地失败了。

这两人害怕返回后被袁绍追究,干脆在前线投降了曹操。

一夜的工夫,袁军粮草被烧,主力部队被击溃,接连失去多位大将。

接连而至的重大失败,让袁军军心动摇。

但到现在,袁绍都不见得会输。

因为袁军粮草被烧,曹军同样粮食将尽,大不了双方耗上几天后,各自鸣金收兵,改日再战。

但曹操利用袁军惶惶不安的心理,乘势在夜晚发起了一场四面楚歌式的偷袭,最终锁定了胜局。

袁军主力一战即溃,袁绍仓皇带八百骑兵退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和坑杀袁军八万人。

官渡之战,不仅让袁绍的得力干将悉数被灭,其主要谋士也彻底报销。

官渡之战后,曹军活捉了沮授。

虽然沮授棋差一着,但仍旧不失为战略大师,深得曹操赏识。

曹操本想收服沮授,但无奈沮授坚决不降,还三番五次地试图偷跑回袁绍阵营,曹操不得已将之射杀。

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八百骑逃回北方,后悔不用田丰之言,但逢纪诋毁田丰,导致田丰反被袁绍杀害。

从此袁绍的谋士团队便一蹶不振。

袁绍之败,不在于许攸,而在于他自己在人性博弈中的失误。

袁绍前期被曹操的示弱所迷惑,狂妄自大,轻敌冒进,导致大将被杀士气受损;中期袁绍只知骑虎难下,不知适时止损,没有及时调整战略,暴露出粮草运输的死穴;后期袁绍又缺乏与曹操极限换家的魄力,大军进退失据,最后军心动摇,一溃千里。

而曹操胜利的关键,就在于知己知彼,在充分发挥己方军队战斗力强优势的同时,充分抓住了袁绍的性格弱点,将之一步步拖入预设好的险地,从而实现逆势翻盘。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