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委屈是史官的烟雾弹,玄武门之变前秦王势力已一手遮天

闲说宇俊星 2023-09-21 07:23:22
一次未遂的迁都

唐武德7年(公元624年)发生了一件事,按照太宗本纪的说法。

七年(624)秋,突厥颉利、突利两个可汗王从原州入侵,侵略扰乱关中。有人说服高祖道“只因为府藏子女金帛在京都,故而突厥前来入侵,假若烧掉长安而不建为都城,那么胡人自必停止入侵。”高祖于是派遣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巡行山南可以居住的好地方,即想迁移京都到其他地区。

隋唐时期中国的北方劲敌,突厥人

高祖是长安待的不舒服吗?当然不是,早在武德2年时那会天下未定。李唐只搞定了西面西秦政权。最多算个势力比较大的割据势力。

这年李渊父子还经常下民间考察。正月初二,皇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尚书右仆射裴寂巡视京城管辖的各县。初五,御史大夫段确在菊潭慰劳朱粲。初十,高祖隐蔽身份便装外出考察乡风民俗。这个执政态度基本是把关中当基本盘了。

再说长安是关陇集团的根据地,这块地方100多年来抗住了强盛的北齐政权的攻势。在隋统一全国后更是天下的核心,隋末战乱也是少有几块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乱的区域。就因为突厥人屡屡来抢劫就放弃首都实在是蹊跷。

突厥人

梁师都的位置,经常带着突厥人恶心唐朝

而且这也不是突厥第一次来,当时关中北部和山西,突厥人跟走自家房门一样。经常来串门。陕北的割据势力梁师都引突厥、稽胡军侵掠边境。基本随便安排派个行军总管就行,武德3年行军总管段德操打败了他们。武德6年六月二十三日,突厥军侵掠朔州,总管高满政打败了他们。

对此有一种解释,长安城里秦王的势力越来越大。他这个皇帝实在是安全感不够,所以选择的迁都地址居然也没有洛阳(洛阳更是秦王李世民的势力范围)而是要去荆襄地区选落脚点。

当然朝堂上迁都一事被李世民顶回来了,这件事成了后来李渊“昏聩”的一个代表。

武德7年距唐完成对其他割据势力征服的时间也不久,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已经让皇帝父亲和太子有了如芒在背的感觉。

大唐第一尚书令

在武德5年,关东基本平定后,高祖想削藩了,从史料看没啥效果。这个时期秦王的头衔:

天策上将,太尉,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左武侯大将军,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李世民。(不久又领了中书省长官)

李世民在武德初年就领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职。并不断在开国战争中把他的官职越拉越长。

三省六部职能

由于开国这几年高强度的战争,有的时候就看军事机器的执行效率。授权、开拓、军功下发、抚恤。而且尚书省下面还直接指挥着6部,几年时间李世民实际迅速的熟悉了一个国家的治理方式。尚书省在一路执行的过程中地位大大提高。可以说唐初政策怎么执行完全看尚书省的心情。而且门下和中书李世民也没放过,在武德8年也全拿到手。

李世民在武德未期把大量的中下层军官调入长安,尉迟敬德。张亮入狱之后李世民能保他们出来。已经某种程度表明,在长安皇帝的话不如秦王的话好使。

跟皇帝吹枕头风的张婕妤

到了武德后期,皇帝、太子、秦王、齐王都能下发行政文书。百官也被搅扰不胜其烦。李渊宠妃张婕妤的老爹想讨要长安附近一块地,李渊答应了。结果敕令发下去发现这地秦王已经赏出去给了李神通。气不过的李渊把李世民叫道宫中骂了一顿。

武德8年,李世民又被加封(625年)中书令。

第2年李渊看着三省,老二都占了两了,秦王府宇文士及是门下省侍中。想让自己老哥们裴寂当“尚书令”,但是裴寂“固辞不受”。裴寂老奸巨猾得一人,他可不想在这父子俩的对峙中被溅一身血。

压制不住的秦王势力

从武德4年李世民一战擒两王后,秦王借着出战洛阳机会,收拢了不少关东豪杰。李渊已经隐隐不好在太子和秦王之间搞平衡了。

所以刘黑闼叛乱后,李渊硬是顶着群臣的压力不用秦王平叛。但是刘黑闼肆虐了几个月把李渊派出去的将领全打突了。到武德4年年底刘黑闼都打到黄河边了。

军国大事不能再儿戏,还是二郎上吧。结果又是李世民军事战绩又添了新的荣光,打完刘黑闼之后李世民还把徐圆朗、杜伏威收拾了。

远征关东,耀武而还的唐军

此刻的李世民,领十二卫大将军俨然就是大唐的军委主席。围绕着李世民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有实力占据了各个要职的开国军功集团。李渊除了用行政命令去慢慢拆解这个团队,根本没有好的办法。

“此儿久典兵在外,为书生所教,非复昔日子也“,面对这么能干的儿子,皇帝老子非常无奈和忌惮。

以浅水原之战结束为分界点,李世民逐渐站在了隋末群雄的最高点。解决了王世充窦建德,削平了刘黑闼、徐圆朗等关东的势力后。皇帝老爹想也收权收不住了。

武德6年8月辅公祏造反。9月,李渊把东南平叛这事安排给了李世民,命李世民前去平叛。想让老二离开关中,趁机搞点事情。但是李世明拖着在山西不动身,皇帝一点办法没有。最后自己打脸,算了还是别人去吧。

武德6年的李世民已经具备了取而代之的实力

李世明这会已经有开国第一人傲视群雄的底气。看的起你,叫你一声爹。看不起你,压根就不搭理你!

史书里留下干巴巴一句话:秦王世民犹在并州,己未(十月),诏世民引兵还。

挖不走的亲信,留不住的内阁

626年(武德9年),太子李建成以重金贿赂段志玄,企图诱其归顺。段志玄拒不接受,并将此事告知李世民。后来与尉迟敬德等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不久,李世民登基,段志玄迁任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

秦王的铁杆尉迟敬德,太子根本挖不动

太子还想挖尉迟敬德,也吃瘪了。这些人都是秦王府的亲信,都是战火年代历炼出来的袍泽,他们对李世民的忠诚毋庸置疑。为什么太子还要费力去挖墙脚,很可能这些都是李渊的示意,只可惜这样的人太子一个都挖不动。

李渊当时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拖”,但是态度还是偏向老大。感觉这会李渊是想拖到太子接班拉倒。

武德7年~9年之间,皇帝也想缓和兄弟间的关系,但实际没啥效果

武德7年太子伙同杨文干“造反”事件,李渊答应李世民平叛后授太子之位,转眼把许诺忘了。

同年武德7年,十二月初五,李渊自高陵返回京城。太子詹事裴矩任检校侍中。这是给太子做政治背书了。

武德8年年李世民在太子府饮酒中毒。李渊只是训斥了太子齐王,说秦王不胜酒力,以后宴会不要劝老二喝酒。

三省六部通通拿捏

但这年十一月初一,刚当了一年侍中裴矩被免职。紧接着十一月初九,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代理检校侍中。同月十二日,秦王李世民任中书令,为了平衡秦王三子齐王李元吉也担任侍中。到此中书、尚书、门下三省的老大要不是李世民本人,要不是秦王府的人。

太子府推荐的门下省长官裴矩犯了啥事被免了也不清楚,我们能推断,显然秦王势力发动了一场政治攻势,拿到了这个位置,而太子一党没有保住这个重要职位。

禁军——全都是秦王的人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其实有一个最大的逻辑上解释不通的地方。为什么长安最大的军事力量——皇城太极宫的禁军在这个清晨历史上记载的如此之少。除了明确倒戈秦王的禁军守备常和,其他禁军士兵和军官呢在这个清晨似乎都消失了,忘记了他们戍卫皇权,保卫李唐皇帝的责任。

这里空白的历史记录透露着诡谲,结合近些年大量出土的初唐墓志发现不少唐初的禁军中级军官实际是深度参与了这场政变。他们的态度让秦王占据了政变的绝对力量优势。这场政变更像是秦王的一次“钓鱼执法”。

下面是部分玄武门值守禁军的墓志。

记入史册的禁军中的秦王一党

常和:

七年,奉太宗令追入京,赐金刀子一枚,黄金卅挺,令于北门领健儿长上。

《大唐故使节都督黔思费等十六州诸军事黔州刺史赠左武卫大将军上柱国武水县开国伯常府君碑》

曹钦:

武德元年,自薛举归国,拜正议大夫,即于北门长上。

《大唐故左骁卫大将军上柱国云中县开国公曹府君墓志铭并序》

张琮:

公陪从戎麾,蒙授左三总管。……除左卫长史

《南安懿公碑》

跟着李世民征战天下的府兵

这些戍卫皇城的禁军,还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都随李世民参与了唐初的建国战役。获得了军功和财富,在武德6年天下平定以后,被秦王大量安插进禁军,以待局势有变。

早在北周武帝建德三年改革军制时。当时的二十四军都负有宿卫中央的任务。是皇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到了唐初,担任宫廷禁卫系统的将领和士兵,则直接从野战军挑选精锐,轮调入宫戍卫。这批跟着李世民打江山的关中府兵轮流“上番”宿卫。到了武德9年太子和秦王摊牌时禁军已经被秦王李世民渗透的底掉。

从浅水原开始,到打穿山西把刘武周赶到突厥,再到虎牢关一战擒两王,洺水河畔水淹刘黑闼。这批士兵跟着秦王把唐初的硬仗全部解决了,对军队统帅产生了坚不可摧的服从性。这批人在武德9年6月初4的清晨默默注视着秦王夺权,甚至不少人参与了控制皇帝李渊的行动。

但为了凸显秦王是迫不得已发动政变,他们的事迹又被史官巧妙的隐藏了起来。直到1300年后的墓志出土让我们知道了这场政变背后若隐若现的细节。

委屈巴巴的秦王,打的一手苦情牌

史书中大书特书,武德末期李世民的秦王府遭到了多大的打压,包括陷害尉迟敬德、张亮、调离程知节,不让房玄龄杜如晦和李世民见面。

被调走的房玄龄、杜如晦一直待在长安没走

但是房玄龄、杜如晦、程知节3人压根就没离开长安。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找房玄龄、杜如晦商议表明这两人起码住的离秦王府很近。程知节更可能直接参与了控制李渊的特别行动。

到了武德九年6月要摊牌时,秦王手里的牌:

1.三省的实际长官,尚书省由于负责执行任务,下面的6部也基本被渗透干净。

2.太极宫禁军中很多将领早就是秦王旧将。比如玄武门守将常何,左屯卫将军敬君弘、中郎将吕世衡,甚至包括左翊卫大将军柴绍。下层军士更是跟着秦王打天下的人。

3.朝中大量的大臣默认站队秦王比如萧瑀。

4.全勤满员的秦王府诸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人全员都在。

5.武德4年就拥有的开炉造钱的特权。

皇帝和太子呢,一个太白经天的星相就被耍的团团转。

太子除了2000从幽州招募的长林军其实没有更多的军事力量。毕竟长安城的主要暴力机关是戍卫太极宫的禁军。

齐王是门下的侍中,但这一年多的侍中生涯并没出台多少限制秦王势力的政策。

我推测的玄武门政变的秦王行动路线

武德9年6月4日,秦王发动军事政变时,为了让史官记录当时自己力量的窘迫。秦王按住了太极宫的禁军,还发动了长安的囚徒和太子一党拼命。

但是高士廉怎么有途径释放一大批囚徒呢?囚徒可不是赤手空拳,他们拿着从长安武库取出的武器。戒备森严的武库怎么又被秦王控制了呢?

这些历史上删不掉的记录告诉我们武德9年,秦王其实已经在长安手眼通天了。猜想一下如果太子势力超常发挥,秦王卫兵+囚犯打不过会怎样。估计太极宫禁军会直接下场清场的。但这样的话史书可不好圆话了。

太子齐王被杀

皇帝和大臣被控制在太液池

所以历史记录我们看到奇怪的一幕,太极宫北门杀声震天。南面的太液池中皇帝和众大臣还在悠闲的泛舟湖上。

说不定历史上这一天一早,李渊就被控制了,然后上朝的大臣不明就里,一入宫就被禁军“请”到了湖中心的船上,被迫见证这场皇族残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