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两千买小马宝莉卡,妈妈拿走卡后孩子砸家:出问题,别只怪孩子

北方看青木 2024-08-21 15:27:31

01

孩子玩物丧志,家长的做法是否正确,也很重要。

近日,一位妈妈的求助,引发很多家长的共鸣。

但看了事情的经过后,网友却认为:孩子不对,但家长更有问题。

现在,很多小学生喜欢收集小马宝莉卡,陈女士十岁的女儿,也是其中一员。

刚开始,陈女士并没干涉孩子的爱好,女儿买卡也很频繁,为了抽到稀缺卡,一个月左右,就花了2000元左右。

买来的卡片,孩子还分类保存,稀缺的卡,专门放到收藏册中,其他的卡,保存在盒子里。

孩子特别痴迷这些卡片,晚上睡觉玩,上辅导班也玩,导致成绩下滑厉害,从前十变成了倒数。

为了不影响学习,陈女士决定拿走一部分卡片,结果却捅了马蜂窝。知道卡片被拿走了,女儿在家里大吼大叫,还砸坏了家里的一些东西。

妈妈特别生气,想把所有卡片扔了,但又怕出现更严重逆反后果,于是向外界求助。

02

如果一个家庭中,孩子出现了问题,基本上家庭教育方式也出现了问题。

陈女士的女儿,目前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看似什么道理都懂,但心智发育、自控能力并不成熟。

看到一些有诱惑力的东西,很难自己管住自己,时时刻刻需要大人的管束和引导。

就像网友说的一样,孩子沉迷卡片肯定不对,但买卡花了2000元,这钱哪里来的?

一个月的时间,能给孩子2000元买卡,足以看出,家长过分宠溺孩子,而且不考虑后果,不分辨对错。

如今,孩子已经沦陷,想用一刀切的方式,彻底断了她的念想,可能吗?

抽卡、玩卡这种行为,就像赌徒和瘾君子一样,只要沾染上了,很难一下子戒掉。

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尽量不让孩子碰这种东西;或者就算同意孩子玩,也要提前给他们定下规矩,绝不能放任不管。

否则,出现问题后再去补救,就非常困难。

03

其实,小马宝莉卡引发的家庭矛盾,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之前,就有媒体爆出,很多孩子花费上千元,沉迷买卡抽卡;还有的学生,居然用卡牌做报酬,让同学帮忙写作业。

更可恶的是,一些黄牛故意炒作,一张稀有卡,居然标价16万元,利用稀有的市场行情,吸引更多孩子入局。

其实,小马宝莉卡,就是一种普通的卡牌,成本非常低。

但是商家却利用IP效应,以及令人成瘾的“得不到越想得到”的游戏规则,诱惑大量小学生掉进陷阱。

这类事件曝光后,很多家长建议直接封杀这种卡牌,以绝后患。

这种做法,看似直接解决了问题,但实际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因为小马宝莉卡消失了,还会有其他卡片出现。

只要诱惑还在,就会有孩子不断上钩,一味靠“堵”,根本不现实。

04

这个世界上,有诱惑力的东西很多,同样都是孩子,为什么有人上瘾?有人能自我约束?

说白了,家长的教育引导,起了重要作用。

有位妈妈支持孩子的爱好,但没花钱买卡,而是给孩子画了很多卡片,孩子照样玩得很开心。

还有位妈妈说,她女儿也喜欢玩,但给孩子做了规定:一个月只允许花十元,买什么样的卡片让孩子自己定。

后来发现,孩子在家里画卡,一问才知道同学都抽不到限定款,就请她帮忙画。

05

已经变成家长的我们,小时候,也有过自己的兴趣爱好。

比如为了玩一个游戏,满大街捡雪糕棒。

那个时候的游戏,虽然不怎么花钱,但如果不合理控制,也会玩物丧志。

如今的孩子,喜欢玩卡片,收集烟卡等,其实也是一种兴趣。

完全制止不让孩子玩,根本不现实,因为孩子的交际圈,需要这些东西交流。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家庭教育的方式就更加重要。

现在到处都在宣传:“做一个不扫兴的家长”,建议父母支持和鼓励孩子的爱好。

建议挺好,但在教育这件事上,家长要像放风筝一样,时刻把绳子攥在自己手里,看到风筝飞得远了、偏了,就及时调整一下。

做一个不做扫兴的家长,不是放任孩子。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