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风向才变,印度就对华服软迫切想缓和关系,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忆生思孰 2024-07-19 18:22:11

当今世界上有两个国家最不要脸。

一个是美国,什么事情它都敢大言不惭,甚至敢跟中国讨要月壤。

另一个就是印度,翻脸比翻书还快,当初在边境闹不愉快的是它,现在想要和中国缓和关系重修于好的还是它。

应该说那边美国政府换届至少还有半年时间,但没脸没皮的莫迪已经急不可耐。这种唯利是图的国家,也真算是奇葩了。

诸多迹象表明中印关系正在朝好的方面发展。

从去年11月开始,印度放宽了对一些行业中国专业人士的签证限制。

4月份,莫迪对中国的态度开始软化。他印度大选前在接受《新闻周刊》采访时形容与中国的关系是“重要和有意义的”,并表示希望边境稳定能够恢复。

4月下旬,印度国防部长辛格表示,边界谈判是“进步和令人满意的”,“没有出现新的紧张局势”。

当然,中印边境紧张局势管理的新机制取得了明显的成功。通过设立“缓冲区”,双方都撤出军队并停止所有巡逻。

通过军事指挥官之间的21轮会谈,双方已经在七个热点中的五个建立了缓冲区,并正在讨论其他区域。

当然,中方也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印方的姿态转变。中国驻印度大使在空缺18个月之后也终于到任。

什么原因让印度回心转意了?

表面上看是经济和技术需求,印度的发展还没到那一步,现阶段必须与中国合作。

《经济学人》杂志就指出,印度这一转变反映出印度迫切需要中国的技术、投资和专业知识,以满足其眼前的工业需求。

这种说法得到了现实数据的充分印证。

从2020年边境局势紧张之后,印度迅速展开打压中国公司,以降低印度对中国经济的依赖。

印度政府禁止了320个中国应用程序,对中国公司发起了税收突击检查,并出台了新规定,要求任何中国投资都必须得到政府批准。

中印的双边贸易出现下降,印度官员加入了西方阵营,以“降低”所谓供应链风险。

然而现实表明,印度对中国进口的依赖却越来越大,根本拦都拦不住。

在2023-24财年,中国重新超过美国,夺回了印度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在118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总额中,印度从中国的进口增加到1020亿美元,比2020年增加约56%。自2020年以来,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上升了约75%。

这里面有一个因素值得考虑。就是美西方所谓的供应链转移,想把从中国的供应链转移到印度这个盟友国家。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印度它有这个心,没这个力啊。说白了它还承接不了美西方转移给它的这些产业链供应链,最终还需要通过从中国进口半成品的方式来实现。

这就使得印度虽然想降低对中国的供应链依赖,最终却还在上升。

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苹果公司的组装产线14%已经在印度完成了。但中国相关零配件的上下游企业,也都跟着转移到了印度。说明印度自己没法做完整的供应链。

没办法,工业制造这种东西,做不出来就是做不出来。有时候,甚至你能做出来,但是没有成本和规模优势,同样没法生存。例如美国和欧洲,这些制造业他们自己都能做,但成本太高,供应链不完善,只能找别人代工。不找中国也得找别人。

研究发现,印度在电子、电信和电气产品进口方面对中国的依赖度最高,达到39%。机械行业位居第二,占38%。

根据全球贸易研究计划最近的一项研究,2023年,中国是印度主要工业产品的最大来源,在电子、机械、汽车、化工和纺织品等类别中占30%左右。

所以无论是从印度自身经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承接美国欧洲的供应链角度看,印度现在,都还没有能力甩开中国单干。

龙门吊是另一个很好的例子。

上海振华公司已经在印度港口提供了至少250台龙门吊。尽管印度和美国对这些高科技起重机存在安全担忧,但印度私营港口运营商仍在继续安装它们。

印度最大的企业集团和港口运营商之一阿达尼集团在5月份为喀拉拉邦一个正在建设的新港口接收了24台此类起重机中的最后6台。

别说印度,美国现在也不得不买中国的龙门吊,这不算卡脖子也算是掐大腿技术了。

也就是说,中印的经济合作需求,是客观存在的,甚至连政治意图都很难扭转这种合作趋势。

但最终让中印关系转圜的,经济只是表象,最根本的必然还是地缘政治考量。

印度当初要搞坏中印关系,本身就是想要投靠美国的投机行为,从2020年恶化到2024年转圜,连时间上都与拜登政府的任期完全吻合。莫迪就是看准了中美两强相争,它想投靠美国从中渔利的机会。

只不过,好景不长,拜登政府眼看不行了,莫迪不得不为自己未雨绸缪。

虽然如果特朗普政府上台,美国也依然会继续找中国的麻烦,但特朗普的目标是美国第一,他可以不会把中国的供应链转移给印度,要转移也会转移给美国自己。甚至如果能和中国达成交易,就还会继续让中国做。因此印度想要继续依靠美国,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或者说根本靠不住。

这个时候,印度只能靠自己了。

印度贸易官员表示,一年前,印度的说法还是我们从中国的进口令人担忧,但在过去的两三个月里,这种说法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占主导地位的口径是,印度不仅需要中国产品,还需要中国公司在印度制造产品。在一些印度公司的压力下,政府计划放宽签证限制,允许更多的中国技术人员进入。

显然,印度对中国的需求在过去一两年里没有明显变化,变了的只是印度的心,印度的地缘政治取舍。

见风使舵的莫迪,不仅在积极缓和与中国的关系,而且也积极给俄罗斯投怀送抱,这一切,都发生在美国风向发生转变之后。

当然,墙头草也不止印度不止莫迪。现在乌克兰、菲律宾等投机国家和投机总统,都很快学会了做人,准确地说是社会教他们做人,学会了妥协,学会了平和,学会了尊重现实。

这是一个好兆头。

对于中印关系,中印的合作,显然对彼此都有益处。中印是邻邦,邻里安宁,首先能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

此外,中国打心眼里支持每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发展,大家共同把蛋糕做大,这样大家都能获得更多机会,而不是像美西方一样用小圈子去打压别人。

同时,培育印度的产业和市场,是我们走向全球的重要一步。我们不必担心把印度发展起来会替代我们的产能。每个经济体必然都有自己的定位和比较优势,我们完全有信心相信相互合作比相互隔离要更好。

当然,我们也要吸取教训,对印度保持平常心。你愿意合作愿意缓和最好,你要撕破脸,中国也绝不惯着你。

0 阅读: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