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教授:提高全民戊肝防治意识,推动戊肝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

建中康康 2024-07-26 01:35:18
编者按: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目前,病毒性肝炎仍是我国发病数最多的乙类传染病。我国属戊型肝炎(简称戊肝)高流行地区,诊疗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戊肝院内筛查管理流程,准确评估戊肝,减轻疾病负担,中国戊型肝炎研究协助组(CCSHE)、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和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共同制订了《中国戊型病毒性肝炎院内筛查管理流程专家共识(2023年版)》(下称共识)。在近期举行的戊型肝炎防控学术交流会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检验医学中心、CCSHE理事长吴健教授对共识进行解读。《国际肝病》特别邀请吴健教授围绕戊肝防治、诊疗进展等方面分享见解和经验,旨在进一步提升全民病毒性肝炎防治意识,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最大限度遏制新发感染。 《国际肝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共识的背景?当前,我国在戊肝的院内筛查方面面临哪些挑战? 吴健教授:随着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我国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和丙型肝炎(简称丙肝)的防治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乙肝方面,发病率大幅下降,从1990年的2699.35/10万降至2019年的1384.26/10万,降幅达48.7%,且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流行率也大幅降低,接近2030年目标。丙肝方面,得益于泛基因型抗病毒药物的应用,治疗8~12周后的治愈率超过95%。 然而,在戊肝领域,我国仍面临严峻挑战,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长期被忽视。据统计,全球每年约发生2000万例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其中约有330万例戊肝,7万例感染相关的死亡病例。在过去的十年里,尽管我们在戊肝的认知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情况仍不容乐观。大量HEV感染者因筛查不足而被漏诊或误诊,特别是针对重点及特殊人群的HEV感染筛查被临床所忽视,这极有可能加剧疾病向慢性化及急性肝衰竭等严重后果发展的风险。鉴于此,共识应运而生,它汇聚了感染病学、肝病学、检验医学及医院感染控制等多个领域专家的智慧,旨在提升医疗机构对戊肝的重视程度,为戊肝的精准诊断、有效治疗、科学防控及全面健康管理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当前,我国在戊肝院内筛查领域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01 筛查范围有限:当前的筛查策略覆盖范围相对狭窄,未能全面覆盖所有潜在的高危人群,直接导致了大量HEV感染病例的遗漏,影响了疾病的早期发现与干预。 02 诊断技术局限:戊肝的实际疾病负担被显著低估,同时,现有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存在诸多不足,如检测方法的敏感度不足、HEV IgM抗体检测的单一性限制其检测效能,以及市场上各类检测试剂间准确性与一致性差异显著等问题,均制约了戊肝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03 临床认知不足:非感染科及非肝病专科的临床医师对戊肝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往往忽视了其作为潜在病因的可能性,特别是在考虑肝外疾病时,更是鲜少将HEV感染纳入鉴别诊断范畴,这进一步降低了戊肝检测的整体普及率。 04 治疗手段匮乏:至今临床尚缺乏针对HEV感染的特效治疗药物,对于已发展为慢性化或重症的戊肝患者,治疗难度极大,亟需研发新的治疗手段以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针对我国在戊肝院内筛查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亟需加强多学科合作,扩大筛查范围,优化诊断技术,提升临床认知,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疗策略,以全面推动戊肝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 《国际肝病》:您在解读共识时提到了院内筛查管理流程的优化,这对于医疗机构更有效地识别和管理戊肝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请具体介绍一下共识中的哪些亮点内容体现了这一优化? 吴健教授:共识的亮点在于其系统性与实用性的深度融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院内戊肝筛查管理流程优化的核心框架: 01 筛查流程:共识明确了筛查流程的标准化路径,详细规定了筛查的具体步骤与方法,确保了筛查工作的一致性与规范性。这一标准化流程显著提高了筛查结果的准确性和筛查效率,为戊肝的早期发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02 诊断标准:共识对诊断标准进行了清晰界定,提供了详尽的诊断依据与流程,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准确识别戊肝患者,有效减少误诊与漏诊的发生。 03 治疗与隔离措施:共识强调了对确诊戊肝患者的及时隔离与规范治疗,明确了隔离措施的具体实施要求及治疗方案的科学制定原则。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病毒在医疗机构内的传播风险,保障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还促进了治疗过程的标准化与个体化结合,提高了治疗效果。 04 信息共享机制:共识倡导了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旨在通过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提升筛查与防控工作的协同性与效率。 05 患者教育与沟通:此外,共识特别强调了患者教育与沟通的重要性,指出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与病情沟通,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病情及防治措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自我管理能力。 《国际肝病》:当前,我国在戊肝诊疗领域取得哪些重要进展? 吴健教授:近年来,在庄辉院士、李兰娟院士、夏宁邵院士的引领下,我国戊肝诊疗领域取得了诸多显著进展。 01 筛查与诊断 筛查范围方面,针对易感人群和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有基础肝病的个体以及育龄期妇女等,提出了更为具体和针对性的筛查建议,确保筛查工作的全面覆盖与高效实施。 检测技术方面,在血清学检测与病毒核酸检测结合的基础上,引入了抗原检测等新方法,显著提高了戊肝诊断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诊断标准方面,随着对戊肝认识的深入,更新了诊断标准,明确了急性感染、慢性感染及既往感染的不同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清晰的诊断依据。 02 治疗流程 治疗策略方面,针对戊肝的不同病情阶段,制定了从普通感染患者到急性重症及慢性患者的全方位治疗策略,包括抗病毒治疗、人工肝支持治疗以及微生态调节治疗等,实现了治疗的个性化与精准化。 监测与管理方面,明确了治疗期间需要监测的指标、时间点,以及对未治疗或治疗失败患者的综合管理和治疗方案的调整原则,确保了治疗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此外,我们加强了随访和复诊管理,规范了随访流程,有助于医生持续跟踪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03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进一步强调了院内科普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加强患者教育,提高了患者对戊肝的认识,增强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配合度,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04 重视肝外表现 另外,戊肝的肝外表现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HEV感染不仅影响肝脏,还可能累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肾脏系统等多个器官,提示戊肝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多元化,包括深入调查HEV的感染率、基因型及亚型的分布,探索重型肝炎和妊娠期妇女感染HEV的发病机制和预防策略,以及开发新的HEV抗病毒药物等。 《国际肝病》:在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消除肝炎,积极行动”下,共识对于推动戊肝的防控工作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吴健教授:在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题背景下,共识无疑为戊肝的防控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强化认知与警觉性:共识首先强化了社会各界对戊肝严重性的认识,提升了医疗专业人员及公众对戊肝的警觉性,为后续的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标准化筛查流程:共识明确了戊肝的标准化筛查流程,确保了筛查工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诊断戊肝患者,特别是重症和慢性感染者,有效减少了漏诊和误诊的情况。 03 促进多学科合作:共识强调了医疗机构内部多学科、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了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模式在戊肝防控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全面、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为患者的会诊、转诊、治疗、随访提供了明确指导,有助于优化诊疗体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04 扩大筛查范围与深度:共识还提升了非感染科、非肝病专科医师对戊肝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扩大筛查工作的范围和深度。 05 提供数据支持与政策指导:共识中包含了质量控制指标和数据收集的具体要求,为监测和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反映防控工作的成效,还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持,促进公共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合理利用。 06 推动全球防控进程:在实现WHO提出的2030年目标方面,共识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不仅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戊肝防控工作提供了具体的行动方案,还强调了系统化管理和跨学科合作在控制戊肝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这些综合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少戊肝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保护人民健康,推动全球戊肝防控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吴健教授“世界肝炎日”寄语 在乙肝、丙肝及戊肝的防治中,关键均在于“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检验技术的提升为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这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因此,我们特别呼吁社会各界关注重点人群与特异人群的筛查工作,将防治关口前移,尽早开展诊疗。这不仅能有效降低患者重症率和死亡率,更是向消除病毒性肝炎目标迈进的重要一步。呼吁全社会携手并进,共同努力,为肝炎防控贡献力量。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