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哉与各方势力关系错综复杂,他的部队在鄂中地区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王劲哉原本是西北军将领杨虎城手下的一名旅长,在西安事变后,因对张杨二人释放蒋介石的行为不满,转投蒋介石,成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 35 师的师长。
卢沟桥事变后,王劲哉临危受命,担任开封警备司令,并参加了淞沪会战与徐州会战。在战场上,他奋勇杀敌,部队士气高涨,立下许多战功,新编 35 师也因此成为正式编制的 128 师,王劲哉继续担任师长。
1938 年武汉战役后,王劲哉对蒋介石的“消极抗战”嗤之以鼻,拒绝撤退命令,率部在湖北的连绵山区打起了游击战,相当于“占山为王”。凭借此前在多场血战中打出的名气,王劲哉的队伍迅速扩张,短短一年里便增加到了 9 个旅 2 万余人,在日占区扎下了根。
王劲哉在打仗方面的确很有一套,他深知在日占区立足的危险性,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他的治军手段极为严苛。
为树立军纪绝不可犯的心理,他甚至不惜枪毙自己的表哥李保蔚。李保蔚是 128 师 767 团团长,因在打仗时开炮晚了两分钟,王劲哉便将其五花大绑,带到公审大会上正法,以儆效尤。此事过后,王劲哉成功在 128 师立威,他下达的任何军令都无人敢于违反。
在湖北的一众抗日武装中,王劲哉的队伍成了战斗力最强的一支。但他抱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的想法,将周边的抗日武装要么打散、要么收编,鄂中几乎成了他的独立王国。
他先后歼灭了国民党别动军金亦吾部、中央军周兴部、沔阳县国民党地方武装杨振华部,还收编了一支新四军分队,甚至将蒋介石委派的 128 师副师长下令活埋。因此国民党军与新四军都对王劲哉印象极差,但为了抗日大局,大家只能暂时忍耐。
王劲哉的强大实力和独立行事的作风,引起了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陈诚的忌惮。陈诚认为王劲哉绝非池中之物,如果不能为己所用,日后必定会成为国民政府的一大阻力。
二、陈诚密信于是在 1942 年,陈诚想到了反间计,他给古鼎新写信,表示只要他除掉王劲哉,国民政府就将他任命为 128 师师长。
在这封密信中,陈诚充分展现了其政治权谋的一面。他深知王劲哉在鄂中地区的势力日益壮大,已成为国民政府的一大隐患。而古鼎新作为 128 师 382 旅旅长,在王劲哉的部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陈诚认为,如果能成功策反古鼎新,让他除掉王劲哉,那么不仅可以消除王劲哉这个潜在的威胁,还可以将 128 师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
当古鼎新收到陈诚的密信时,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恐惧。
一方面,他被陈诚承诺的师长职位所诱惑,心中难免升起一丝贪念;
另一方面,他对王劲哉的手段和威名深感畏惧。王劲哉在 128 师中以治军严苛而闻名,他的表哥李保蔚仅仅因为在战场上开炮晚了两分钟,就被他当众正法。这样的例子让古鼎新明白,违抗王劲哉的命令只有死路一条。
在权衡利弊之后,古鼎新认为,与其冒险接受陈诚的任务,不如保住自己现有的地位和性命。
于是他毅然决定将陈诚的密信交给王劲哉,以此来表明自己对王劲哉的忠诚。古鼎新的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他明白,在王劲哉的眼皮底下,任何背叛的行为都难以逃脱惩罚。而且,他也不确定陈诚是否真的能够兑现承诺。即使他成功除掉了王劲哉,也可能会被陈诚当作棋子利用,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古鼎新将密信交给王劲哉后,心里确实充满了忐忑。他不清楚王劲哉会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也无法预知自己的命运走向。
果然王劲哉经过一番思考,还是觉得古鼎新存在很大风险。毕竟陈诚为何不给别人写信,偏偏选中了古鼎新呢?他决定先稳住古鼎新,再寻找合适的时机除掉他。
王劲哉写了一封密令交给传令兵,要求他转交给 38 旅旅长潘尚武,内容便是除掉古鼎新。可谁能想到,传令兵竟误将38旅看成了382旅,古鼎新收到密令后,心中充满了震惊和恐惧。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表忠心之举并没有换来王劲哉的信任,反而让自己陷入了绝境。
三、投靠日军在极度的惊慌和恐惧之下,古鼎新最终决定趁着夜色下山投奔日军。他认为只有日军才能保护他的性命,让他摆脱王劲哉的追杀。
古鼎新带着亲信,小心翼翼地摸黑下山。一路上,他们提心吊胆,生怕被王劲哉的部队发现。当他们终于到达日军驻地时,古鼎新心中的一块大石头才落了地。
古鼎新向日军提供了王劲哉的防守情报,包括部队的部署、火力配置以及防御工事等重要信息。
王劲哉在鄂中地区的抗日行动引起了日军的极大关注和仇恨。日军深知王劲哉的部队是一支顽强的抗日力量,如不尽快铲除,将会对他们在该地区的统治造成严重威胁。于是,日军精心策划了一场大规模的围剿行动。
1943 年春节,日军出动 10 万日伪军围攻王劲哉据点,面对如此庞大的敌军,王劲哉没有丝毫畏惧,他率领部队奋起抵抗。
在战斗中,王劲哉亲自指挥,身先士卒。他穿梭在战壕之间,鼓舞士气,指挥作战。士兵们看到师长如此勇敢无畏,也纷纷奋勇杀敌。他们用简陋的武器与日军的先进装备进行殊死搏斗,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
尽管王劲哉的部队作战勇猛,但无奈日军兵力过于强大,而且他们的防守情报早已被叛徒古鼎新泄露给了日军。日军根据这些情报,有针对性地对王劲哉的据点进行攻击,使得王劲哉的部队陷入了极其被动的局面。
四、兵败被俘在日军的持续攻击下,王劲哉的部队逐渐难以支撑,最终王劲哉兵败被俘。
王劲哉的英勇和顽强让日军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虽然是敌人,但他的勇气和忠诚值得敬佩,所以日军在俘虏王劲哉后,并没有杀害他,而是将他关押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1945 年日本宣布投降,王劲哉作为战俘被转移到国民党手中。此时的王劲哉,命运再次陷入了未知之中。
国民党对他的态度十分复杂,一方面,国民党内部对王劲哉的抗日功绩有所认可;另一方面,又对他曾经的一些行为心存疑虑。
在这种情况下,负责接收的国民党官员决定将王劲哉押送南京,交由蒋介石处理。然而,王劲哉深知自己在国民党手中可能面临的生命危险。在押送途中,王劲哉抓住机会成功逃跑,经过一番辗转,最终投奔了延安。
他的到来受到了延安方面的热烈欢迎,王劲哉在延安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积极投身于革命事业,为国家和人民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劲哉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西北军将领到投靠蒋介石,再到后来的独立抗日,最终投奔延安,每一个阶段都展现出了他坚定的抗日信念。他的故事,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中的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