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喜欢打孩子的父亲,老了会怎么样?

嵇子淳说科技说科技 2024-12-05 16:14:33

网上流行一句话:当父亲讨好儿子的时候,说明家里的顶梁柱换人了。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父亲,在做不了顶梁柱的时候,需要讨好儿子呢?

作家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里有一个小细节,看后觉得好笑,细想想又觉得心酸。

卖豆腐的老杨,靠着卖豆腐养大了杨百业、杨百顺和杨百利三个儿子。其中杨百顺和杨百利都远走他方,家里就大儿子杨百业跟老杨一起生活。

老杨年轻的时候是家里的顶梁柱,在家里拥有绝对的权威。儿子们做了错事,他开口就骂、挥鞭就打;连过节的时候吃不吃烙饼,都是老杨说了算。

当老杨年纪大了,瘫痪在床之后,一下子变得谨小慎微起来。从趾高气昂到作小伏低,中间都没有过度,从老杨做不了豆腐的那一刻起,就那么自然而然地在儿子杨百业面前收起了曾经的一切特权。

父子二人相处中有个细节,看了让人既觉好笑,又感心酸:

老杨的朋友老段来家里看他,二人谈起了年轻时的事情。老段走后,杨百业问老杨他们谈话的内容,杨百业问什么,老杨就答什么,全部据实以告,毫无隐瞒。

正好这天是八月十五,杨百业决定吃烙饼。这次吃烙饼是杨百业早就决定的,也是他们家过节时的饮食惯例,可老杨却觉得杨百业决定那一天吃烙饼是对他的奖励,因为他对杨百业说的都是实话。

于是仰着脸向杨百业讨好地笑了笑,意思是:下回问我啥,我还说实话。

曾经养活三个儿子的父亲,因无力再挣钱而不得不在儿子面前伏低做小,滑稽又心酸。更令人心酸的是,老杨跟儿子的相处方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罕见。

很多做父母的,在年老之后不得不跟老杨似的,看儿女的脸色过日子,在儿女面前说话都不敢高声,生怕惹了孩子不高兴后被丢进养老院,更有甚者连养老院都去不了,只能憋屈度日。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类父母年轻时大多霸道又蛮横,仗着自己能挣钱,把子女当奴才似的使唤、教训。子女稍微犯点错便非打即骂,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也拿子女当出气筒,闲着没事就把子女拎出来教训教训……

就像老杨,儿子跟小伙伴去别的村子看喊丧的热闹,他抬手就是一顿胖揍,根本不顾及儿子当时正发着高烧。大晚上生气把儿子打出家门也不寻找,儿子因害怕挨打不敢回家,缩在村头麦秸垛里过夜……

老杨失去挣钱能力后在儿子面前谨小慎微,不单是因为他要靠儿子挣的钱生存,还因为在他挣钱养家的时候没有善待儿子。根据他养家时的表现,他自然而然地认为,作为被养的人,他就该像他儿子小时候那样,由着养家的人揉扁搓圆。

老话说父慈子孝,父慈在前,子孝在后,先有慈父才有孝子。从古时流传至今的“三纲”,其中之一就是“父为子纲”。

说到父为子纲不得不多说一点,父为子纲不是儿子必须服从父亲,父亲让儿子死儿子就必须死的意思。我国古代是农耕社会、渔猎生活,打鱼用的网上面那个粗的绳,就是纲。“纲”是纲领、表率的意思。

父为子纲,意思是父亲得给儿子做表率,想要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做父亲的得先打个样。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幼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我们的美好愿景。做父亲的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予关爱养育;做儿子的在父亲年迈时,馈以尊敬赡养;家庭自然和谐美满生活幸福。

敬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现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无论老人、年轻人还是孩子,除了衣食住行,还有精神上的需要。

做父母的,如果不想在年迈时在儿女跟前卑躬屈膝,就请在他们小时候多给些关爱和尊重吧;做儿女的,父母已然老迈,能体谅的就尽量体谅吧,别给自己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