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世界上仅剩最后一片树叶,那么肯定会被盖在中国人的肚脐上。
而如果世界上仅存最后一块塑料,那它必定会被扣在年轻人的手机背后。
年轻人不能没有手机壳,就像玲花不能没有曾毅,沈腾不能没有马丽。
随着时代更迭,新一代的“审美”趋势也逐步向“审丑”进军。
年轻人与丑东西之间的关系,就像卡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爱情故事。
虽令旁人不解,但只有彼此知道,非他莫属。
「邪门手机壳」就是当代年轻人“审丑观”中最牛逼的细分领域之一。
“这是前段时间最流行的玄铁菜刀手机壳”:
作为每天带在身边的东西,手机壳就是彰显个性最好的利器。
谈笑之间,掏出手机,一举手一投足,品味立见高下。
毕竟,美丽的皮囊千篇一律,丑逼的手机壳才各有千秋。
选一个称心如意的手机壳,比选一个靠谱的男人还费劲。
虽说选手机壳要有灵气,但也不能沾灵异。
就这「大腿手机壳」,看一眼,我以为是医学院冷库的大体老师被偷家了...
纵观整个「邪逼手机壳」宇宙。
人体器官是这片沃土中最庞大的神秘组织。
年轻人对人体器官手机壳的喜爱程度近乎癫狂。
就算缅甸人口贩子来了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怎么中国人倒腾这东西都不背着人吗?“
思路一旦打开,导向便会逐渐失控。
“别跟我讲性价比,我们眼里只有屌不屌,硬不硬!”
这是00后王大拿跟我讲述的她对手机壳的态度。
可以看出,实用主义在年轻一代人眼里并不器重,而情绪表达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
“最好让别人看一眼我的手机壳,就知道我不是好惹的!”
比如这个「叼你老木」壳:
“谁他妈都别欺负我,小心我直接掏出民法典给你念一段!”
「民法典手机壳」由此孕育而生:
有人觉得民法就是没有刑法来的硬气!
为了弥补刑法典的空缺,直接把作案利器搬上了手机壳大舞台。
“我买这个铁锅壳单纯就是为了防身。”
当然,情绪的表达不单单只有“愤怒”一种。
“厌恶”也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
所以一部分朋友在选手机壳这个问题上,一直秉承着“恶心他人,成全自己”的恶趣味原则。
有时候我真的会对着流星双手合十,企图让上天给我一个答案。
“这种手机壳的受众到底是什么人..”
比如「便便壳」
再比如这种「蟑螂壳」
还有这种「腋毛壳」。
在恶趣味领域也是相当炸裂的一位:
虽说现在的手机壳市场噱头远比实用更有经济效益。
但还是有一部分匠人在默默深耕着产品性能的开发与拓展。
他们绞尽脑汁,榨干创意。
力图要把手机壳的实用性推向极致。
这个解决千万少女化妆品收纳烦恼的「化妆包手机壳」就是其中最好的作品之一:
除了收纳领域。
匠人们的创意在一些突发状况上,也可以起到应对不时之需的作用。
比如面对现在北京40度的高温,就可以祭出这款「奥特曼风扇手机壳」:
再比如让你永远摆脱“手机掉沟里”的命运:
据《2022年手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分析,手机壳购买具有超高用户粘性,超过千万级用户每年购买12次以上。
大量的年轻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手机壳瘾”。
对于很多人来说,在某宝上下单手机壳爽过在短视频平台看洗地毯、修马蹄。
人们换壳的速度比看片儿时的2倍速还迅猛。
新奇手机壳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汹涌,年轻人在这片蓝海中疯狂遨游,乐此不疲。
有专家指出这是一种上瘾性消费行为。
商家利用了人们总是贪图通过极小的成本,为个体带来极大的心里满足感的消费心理不断推宠出新。
“这是一种消费陷阱,年轻人应该戒掉手机壳瘾,把购买手机壳的时间多用来提升自己。”
听到这话,我想直接上去给他两大耳瓜子,等他一张嘴喊疼,再往嘴里啐口吐沫星子。
一台新能源车七、八十万,你说这是新势力。
一栋房子五、六百万,你说这是刚需。
一个手机壳就十几块钱,你跟我说这是消费陷阱??
“没钱换手机,只能换个壳”的精神乐土还要被贴上玩物丧志的标签。
真是喝完凉水吃黄豆,没事找屁吃。
面对现在处处阳痿的经济形势,上个班都要熬到65才能退休的苦日子。
这种「换个手机壳,换张新壁纸,心情就能美丽一整天」的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一群智障
身为一名手机携带者,配把菜刀是很合情合理也很合逻辑的
买这样的手机壳估计是闲的慌,干活不方便,甚至没地方放,我只买透明壳,虽然有一定防碎屏功能,但是因为工作太疲惫,经常看手机打瞌睡,最终还是碎屏。。[笑着哭][笑着哭]
这样的世界才精彩。
套太多了感觉会不好
感觉回到了世纪初哪个无厘头盛行的年代
一样的996,享受不一样的手机壳
浇水,随便粘呗
另类的人,玩另类的东西,很正常。[开怀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