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非要给历史帝王排个序,那刘邦可以争一争前三吗?还真不好说

老达子爱历史 2024-11-20 13:53:35

文|老达子

本文共2196字,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

前言

司马迁: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

李世民:汉祖、殷汤,岂非麒麟之类乎!

朱元璋:惟汉高祖皇帝除嬴平项,宽仁大度,威加海内,年开四百。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上面是我摘选的封建时期的帝王/学者对汉高祖刘邦的评价。可见,许多古人都认为刘邦的卓越超出了常理,常常用“天命”或“天授”等词汇来形容他的成就。那如果说把古代的历代帝王做个排序,刘邦能争一争历史帝王前三吗?今天老达子就来跟大家唠一唠~

用军功衡量帝王才能?

如果要对历史帝王进行排序的话,那排序的依据是非常关键的,到底是该用军功?还是用文治呢?有一些人往往喜欢用军事成就来评判帝王的才能。

然而,正所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没有军事功绩却能实现扩展目标的能力,往往比单纯的军事才能更为重要。李世民在位期间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由于其军事行动的迅速成功,使得他所实现目标的过程和背后的故事被相对淡化。

历史的解读常常是多元的,有些人偏爱某种类型的帝王,而归根结底,评判一位帝王的功绩,关键在于他们是否能实现国家的良性发展。

例如,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是开疆拓土的代表。汉武帝曾将匈奴打得伤痕累累,故事多得数不胜数,名将辈出。但隋文帝却以外交手段成功分裂突厥,使之长期臣服于己。说到外交,像长孙晟这样的功臣,甚至连他的名字都鲜为人知。

再看十六国时期,许多人对苻坚这种更倾向于政治手段的君主颇有微词,认为他只是表面功夫,尤其是在最后他放弃政治手段,试图依靠自己不擅长的军事行动来统一,结果却大失所望。这让喜欢军事史的人感到困惑,认为他的成功只是运气。

而慕容垂虽然战斗勇猛,却在政治上未能大幅扩展版图,也无法解决魏晋南北朝时期普遍存在的政权更迭问题,尽管昙花一现,但也依然受到军事史爱好者的青睐。这个对比反差什么时候都在,因为人的取向是有差别的。

李世民的生平也体现了这种反差。他的前半生以军事行动为主,留下了众多传奇故事;而后半生转向政治手段,反而可传颂的事迹相对减少。与典型的政治型帝王如杨坚、苻坚相比,李世民的这种转变更加鲜明。

可是,相比他们,刘邦的处境更为复杂,尽管他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所建树,但两者都不是最顶尖的。比如在文治方面,他更依赖于萧何和张良的支持;在武功方面,韩信和项羽都在他之上。

“无可无不可”的刘邦,属于顶级的统御者

在老达子看来,刘邦是一位卓越的统治者,因为他能够用文胜项、韩的武,也能用武压萧、张的文。他非常善于利用外力,精通人才管理,他把集体的力量调动到极致,成就了那些个体无法想象的伟业。因此,韩信也对刘邦十分钦佩,认为他是将将之才。

尽管刘邦在军事上的成就包括入关灭秦和楚汉之争,政治上又有约法三章和无为而治。然而,不得不承认,刘邦的成就高度与汉武帝和唐太宗相比,确实显得有些不足。刘邦擅长的是从无到有的发展,而非进一步的突破。这也使得他不得不采取分封制,不得不向诸侯妥协,与功臣共享天下。

如果将汉武帝比作富二代,将家族企业发展成500强,而唐太宗则是助父亲小企业拓展订单、成长为500强,那么刘邦的事业则充满了很多的缺憾。起点低的他,从一无所有开始,经历艰辛,最终创建了一个虽然不至于成为500强,却在业界颇具影响力的大企业。

刘邦如同在市场尚未成熟、竞争混乱的时代,将一个小型工厂发展成大型集团,堪称优秀的创业者。他具备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但过多精力投入在渠道开拓上,内部管理却依赖亲友,形成了一种熟人化的结构。妻子负责财务,同学管理运营,舅舅和发小担任销售总监,三天两头便向企业引入亲戚。

虽然他也吸引了一些外部技术人才和有影响力的业务人员,但在创新管理上却难以迈出大步,仍然受制于创业初期的粗犷风格和家族企业思维。他常常面临由朋友合伙创业带来的情感管理难题,因此,这位创业者的管理体系显得有些粗糙。

刘邦的形象最接近普通人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刘邦或许是更值得学习的榜样。因为我们不是五世贵胄、坐拥大富大贵的刘彻,也不是四世门阀、身为皇子的李世民,只是个平平无常的底层老百姓。

而刘邦的形象最接近普通人,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卓越的天赋。我很赞同唐太宗的历史观——“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刘邦就像一面没有距离感的镜子,让我们能更好地反思自己。

尽管刘邦看似平易近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缺乏天赋。其实,他的真正才华在于他的谦逊、宽容,以及超凡的判断力。良数曾评价刘邦,说他善于采纳张良的军事策略,张良的见解虽深刻,却不易被他人理解。刘邦却能轻易把复杂的道理化繁为简,帮助自己和他人更好地理解。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

在我的思考方式中,我常关注可能性和概率,重视判断与决策。这种追求与刘邦的判断力如出一辙。张良是从小研究兵书的专家,但刘邦能迅速抓住要点,做出明智的选择。这不是学术研究的思维(探讨原因),而是决策者的思维(选择最佳)。许多人倾向于崇拜张良那样的专业人士,而我则更欣赏刘邦那种直觉与判断力。

老达子说

所以,从综合评分来看,刘邦或许无法跻身历史前三。但如果论起从零开始的能力,他绝对名列前茅。刘邦并非天生异才、居高临下,而是以善于学习和适应的特质,为我们提供了值得效仿的榜样,真正能够滋养普通人的成长。

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与大家共勉!

0 阅读: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