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王朱磐烑:最后一个去世的明太祖之孙,当朝皇帝要尊称高叔祖

钱越说史 2023-09-02 14:52:58

古人讲究多子多福,可家族规模一大,同辈之间的年龄差距会被拉的很大。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诸子之间的年龄已经被拉开一代多人。至于孙辈那就更夸张了,长孙虞怀王朱雄英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幼孙朱逊燔(代简王朱桂第十一子)则生于宣德四年(1429年)左右,堂兄弟俩的生年整整差了半个多世纪。生年如此,卒年同样如此,现有史料显示,有确切记载的、最后一个去世的明太祖之孙当为宜春王朱磐烑。

平平无奇的宜春王

朱磐烑(音yao2),生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闰九月初一,为宁献王朱权庶三子(本来是庶四子,但朱权次子早夭,不参与排行),生母王氏。其父宁王朱权,在靖难之时被四哥朱棣视为小甜甜,靖难之后立马就成了牛夫人,平分天下的承诺不兑现,营州三护卫被剥夺,还被一脚踢到南昌,并暗中派人监视。

宁王朱权剧照

宣德元年(1426年)七月,明宣宗下令铸造宜春王镀金银印,表明在此之前朱磐烑的爵号已经确定。可直到宣德三年(1428年)七月,才由行在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陈山、礼部员外郎许敬轩充当正、副使,持节赴南昌册封他为宜春王。

同月,户部核准宜春王岁禄为每年二千石,米钞中半兼支,粮食由附近府县供给,宝钞则由官库支给。明宣宗同意了户部的岁禄额度,但对王府自行收粮很是不满,认为此举很容易滋生扰民乃至虐民的事端,故借此机会要求户部尚书夏元吉移文各王府,禁止自收禄粮。明朝宗王岁禄从官库支取,估计以此为发端。

“戊辰,行在户部奏:‘宁王第三子宜春王磐烑岁禄二千石,米钞中半,当以江西附近郡县粮,及官库钞给之。’上从之,谕尚书夏原吉曰:‘近有言王府收粮,或留难,或多取,或暴虐需索,民甚苦之。此皆下人所为,王不能知。可移文禁革,违者绳之以法。’”(《明宣宗实录》)

不过据正统五年(1440年)九月,宁王朱权奏称包括朱磐烑在内的诸子,岁禄本色仅有五百石,请求朝廷调整比例,明英宗因此将朱磐烑兄弟的岁禄改为米钞中半兼支。不知哪条为准。

正所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宣德三年闰四月,宁王朱权上疏朝廷,为诸子求取田地,作为额外财产。他的胃口之大令明宣宗大为震惊,竟然索要位于南昌左近的灌城一乡所有田土,面积高达一千六百一十七顷六十余亩。户部用了整整一年时间进行调查,发现全乡上下没有一分一厘是闲田,都是百姓赖以生存的熟地。明宣宗据此写信给宁王,指出如此行径有损于民,有违于礼,对其好一顿训斥。

正统十三年(1448年)九月,宁王朱权薨逝。他一生历经坎坷,不愿后世子孙重蹈自己的覆辙,在世时试图为宁藩子孙寻得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为此仿照《皇明祖训》,编撰《家训》六篇和《宁国仪范》七十四章,警戒后代子孙当如何韬光养晦、学会自保。惜乎宁藩子孙并没有理解自家老祖宗的苦心。

南昌孔庙大成殿

宁献王朱权和追封宁惠王朱磐烒(音shi4)父子两代,共传下八个郡王支系,其中朱权第四子新昌安僖王朱盘炷和第五子信丰悼惠王朱盘㷬两个支系,因无子而被除封。其余支系的宁藩宗室却大多热衷于内斗。比如朱权次子临川王朱磐熚(音bi4)父子因继承权反目,互坑的结果是临川郡国被除封。再比如第二代宁王朱奠培,与三弟乐安王朱奠垒、四弟石城王朱奠堵、五弟弋阳王朱奠壏(音lan4或xian4)皆势如水火,三个弟弟轮流诬告他谋反,老五朱奠壏以“母子乱伦”的罪名被杀,至于罚俸则人人有份。

而宜春王朱磐烑老老实实地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窗外事,数十年间几乎没有任何过错。宣德五年(1430年),朱磐烑成婚,王妃为金吾后卫指挥刘勋之女。长子朱奠坫(音dian4)和三子朱奠埦(音wan3)皆王妃刘氏所生,夫妻感情因当还算和谐。

成化十年(1474年)四月,上疏为子孙讨要好处。按《皇明祖训》规定,郡王余子封镇国将军,有一千石岁禄,但郡王嫡长子作为继承人,在袭封王爵之前没有岁禄,全靠父王供养。此时朱磐烑年已61岁,嫡长子朱奠坫也年及不惑,儿子都以成年,三代人一大家子人全靠朱磐烑的岁禄过活,小日子过得有些艰难,因此请求提高本色比例,划拨给子孙用度。鉴于其长久以来的良好表现,明宪宗也不为难他,给他增加了一百石本色。

“丙子,宜春王觐鐏(原文如此,当为磐烑)奏:‘王府嫡长子孙例无禄食。今臣子孙俱长,禄不足给。乞于岁禄折色米内,量拨实米以分给之。’命增给本色米百石。”(《明宪宗实录》)

南昌宁王府遗迹

朱磐烑唯一一次闹事,发生于天顺四年(1460年)七月。因临川王父子互坑,引发朝廷震怒,派少监打剌兀赤等赴南昌提取他们入京,朱磐烑随大流的放肆了一回。明制,天子敕书降临,本府所有宗室必须赴亲王府行礼,可这次宁藩所有宗室竟然有志一同的不过府行礼,在长史等官的屡屡催促下朱磐烑等才不情不愿的过府,但其子镇国将军朱奠埦等依然拒绝过府。

明英宗得到打剌兀赤禀告后,大为恼怒,降敕给宁王斥责宁藩宗室这种非礼行为的同时,表示考虑到亲亲之谊从轻发落,但要求这封敕书到日,宁王召集所有宗室当众开读,予以戒谕,命他们改过自新,否则定严惩不贷。

“先因临川王子奠埨首父之恶,谨遵祖训特遣内外官员赍书与王,取其父子赴京。书既到府,郡王仪宾俱不来迎行礼。及长史等官累次启请,间有来者,其镇国将军奠埦、觐鎀并仪宾葛旰等仍放肆不来,论法俱难容恕。特念宗亲之故,法不概施。其葛旰等已遣人执至京治罪,郡王将军姑从宽贷。敕至,王即召至府中宣读戒谕,使其修省改过。如仍蹈前愆,祖宗之法具在,朕不敢私。”(《明英宗实录》)

是否最后一个去世的明太祖之孙

弘治元年(1488年),宜春王府“年远朽坏”,本就用度窘迫的朱磐烑自然无力承担王府维修费用,遂再次向朝廷求援。明孝宗得讯下令拨银八百四十两,作为宜春王府维护的价银。

朱磐烑与建文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炽同辈,此时已荣升为皇帝高叔祖。事实上年已古稀的朱磐烑在直系亲属中也极高,其嫡长孙宜春王长孙朱觐鐏的庶四子、庶五子,刚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二月获得赐名。

明太祖朱元璋的孙辈,粗略统计有约一百三十个孙子,及六七十个孙女,总数当有二百余人。这么多孙子,生年差距巨大,卒年自然也同样如此。早在洪武朝,老朱的孙辈就有人凋零,大部分孙辈去世时间集中在正统至成化年间。

第一个去世的明太祖之孙,为长房长孙朱雄英,他即是老朱的第一个出生的孙子,也是第一个去世的孙子。

朱雄英剧照

既然弘治元年,朱磐烑依然在世,那么最后一个去世的明太祖之孙,卒年至少也得在弘治年间。据相关史料记载,弘治初年明确在世的太祖之孙还有四位,分别为:代藩怀仁王朱逊烠(音hui2)、宁藩宜春王朱磐烑、岷藩阳宗庶人朱徽焟(音xi1)和庆藩安化王朱秩炵(音tong1)。如此只要比较四人的卒年便可。

怀仁王朱逊烠,为代简王朱桂的庶八子,生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于正统二年(1437年)受封怀仁王,薨逝于弘治三年(1490年)八月。

“戊申,代府怀仁王逊烠薨。王,简王庶第八子,母徐氏。永乐二十二年生,正统二年册封,至是薨,年六十六。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荣定。”(《明孝宗实录》)

宜春王朱磐烑,则薨逝于弘治五年(1492年)八月二十一日,在位65年,享年79岁,朝廷赐谥曰安简。

“己未,宁府宜春王磐烑薨。王,献王庶第四子,母王氏。永乐十二年生,宣德三年册封宜春王,至是薨,年七十九。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安简。”(《明孝宗实录》)

阳宗庶人朱徽焟是岷庄王朱楩的第五子,初封阳宗王。景泰二年十二月,因参与朱徽煠之乱而被废为庶人,发凤阳守皇陵。弘治元年(1488年)宿州知州万本上疏朝廷,请求存恤凤阳高墙庶人。都察院会同刑部商议之后,认为朱徽焟“不遵祖训,陷于十恶”,朝廷已经法外开恩,给予方便,不可再行恩释。这是关于朱徽焟生平的最后一条记录,至于他究竟死于哪一年,史书未载,难以确认。

“己丑,都察院会刑部议覆宿州知州万本所奏乞存恤高墙庶人事。以为庶人徽焟等不遵祖训,陷于十恶。朝廷已屈法宽贷,再难别处。惟其供给薪米之类,为买办人役侵渔。及男女长成,婚姻失时。请令凤阳巡抚、巡按并神宫监等官查及婚姻之期,预为具奏。许与官员、军、民结婚,不得违误。”(《明孝宗实录》)

凤阳皇城遗址

安化王朱秩炵为庆靖王朱栴庶三子,生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得益于庆藩与皇室的亲密关系,永乐十九年(1421年)时年7岁,并不符合封王条件的他得封安化王。至于他的卒年,《明史·诸王表》称其去世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

如此,安化王朱秩炵才是最后一个去世的明太祖之孙。可事实证明《明史》的记载有误,《明实录》载有他的去世时间,为弘治四年(1491年)正月,《明史·诸王表》对其继任者的记载也可印证这一点,其孙朱寘鐇于弘治五年袭封安化王。在帝制时代,宗王属于终身制,岂有爷爷尚在人世,孙子就接位之理!是故弘治四年正月才是他真正的去世时间。

“戊子,庆府安化王秩炵薨。王,靖王之子,母夫人刘氏。永乐十三年生,十九年册封,至是薨,年七十七。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忠懿。”(《明孝宗实录》)

综上所述,朱磐烑当为最后一个去世的明太祖之孙。唯一可虑的是朱徽焟的卒年不详,有可能比朱磐烑获得更久。不过这也仅仅是可能,并无有力证据证明。且他出身同样不太受朝廷待见的岷藩,于宣德四年(1429年)受封为王,按此推算生年当与朱秩炵、朱磐烑相当。俩人一为庶人,一为王爷,阿越认为他活过朱磐烑的概率极低。就算将这一因素考虑进去,称朱磐烑为有确切记载的、最后一个去世的明太祖之孙总不会有错了。

宜春王家族后续

弘治七年(1494年)十月,明孝宗传制册封宜春安简王朱磐烑的嫡长子朱奠坫为宜春王,夫人苗氏为宜春王妃。一同受封的还有宁王朱觐钧的庶长子兼独子朱宸濠,他被封为上高王。不知是否受此影响,宜春王府的命运就此与宁王府的命运被紧紧锁定。

不过朱奠坫这个郡王在位时间并不长。他生于正统元年(1436年),正统十二年(1447年)12岁的他被册立为宜春王长子。在长子位上苦熬47年才熬走老爹,两年之后终于正位宜春王。弘治九年(1496年)六月二七日,朱奠坫薨逝,在位仅3年,享年61岁,朝廷赐谥曰宣和。

被《明孝宗实录》误记为宜春王的宣和王长子朱觐鐏,实际上并没有当过哪怕一天的宜春王。弘治九年,成为长子仅仅一年的朱觐鐏,与父王前后脚去世,享年43岁。

没奈何王位由其嫡长子,宜春王长孙朱宸浍承袭,他于弘治十年(1497年)十一月受封。随即,在他的奏请下朱觐鐏被追封为宜春王,赐谥曰怀简。

朱宸浍这位第三代宜春王在位时间也不长,他薨逝于弘治十三年(1500年)四月,在位4年,享年27岁,朝廷赐谥曰康僖。

宁王朱宸濠

朱宸浍的继承人为其嫡次子朱拱樤(音tiao2),父王去世时年龄尚幼,在次年正月才获得赐名,直到正德二年(1507年)才得以袭爵。

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三日,宁王朱宸濠生日,王府大摆宴席宴请地方官员。次日,借着江西巡抚孙燧等官员再次入府答谢宴请的时机,朱宸濠暴起发难大肆屠杀异己,竖旗造反。宜春王朱拱樤、瑞昌王朱拱栟(音bing1或ben1)等宗室相率听命。

七月初一,唯恐南赣巡抚王守仁来攻的朱宸濠,见对方迟迟未动,认为是怕了自己。遂亲率叛军杀向南京,将老巢南昌交给宜春王朱拱樤守备。

得到朱宸濠离城的消息后,远在南赣的王守仁率领手底下的杂牌军挥师北上,剑指南昌。南昌百姓本就被朱宸濠折腾的不轻,留守力量又不足。眼见王师到来,守军顿时四散而去。朱拱樤眼见大势已去,选择开门投降。七月二十日,南昌正式易手。

二十六日,经过四日鏖战,王守仁所部以火攻为先导,在南昌城北三四十里的樵舍(今江西南昌市新建区樵舍镇)一举击败叛军,朱宸濠束手就擒。历时42天的宁王之乱就此告终。

朱拱樤作为宁王之乱的重要参与者,几乎与朱宸濠享受同等待遇。先是被押解南京向皇帝献俘,其后准备将其押解进京,效仿处理汉王朱高煦、安化王朱寘鐇(音zhi4fan2)故事,“祭告天地、宗庙,仍敕天下诸王议罪,然后明正其法”。

不成想走到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时,明武宗改变了主意,令宁王朱宸濠、宜春王朱拱樤自尽,并焚弃其尸。时为正德十五年(1520年)十二月。次年三月,朱拱樤眷属统统被打发到凤阳高墙安置。受此影响,宜春郡国自然也被除封。

阿越说

朱磐烑的一生看似平平无奇,可也正是因为这种恬淡的性情,让他成为明太祖诸孙之中少数没被皇帝降敕申饬过的宗室。知足常乐的结果是,他丝毫不被宁藩不佳的名声所累,得以年近八旬的高龄寿终正寝,成为最后一个去世的明太祖之孙。就此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

鄱阳湖

只可惜第四代宜春王朱拱樤,幼年失祜,没得到传承自老祖宗宁献王朱权的那一套明哲保身思想的熏陶。本是一个远支宗室,却非要跟着朱宸濠胡闹,结果将传承百年的宜春王爵给断送了。不知道剩余的宜春王府宗室看着乐安、弋阳和建安这三家参与叛乱的支系吃香喝辣,心中有没有诅咒过他。

相关文章

临川王朱磐熚:父子实力互坑,活生生地将郡爵弄没了

安化王朱秩炵:当朝皇帝的高叔祖,真的是最晚去世的太祖之孙吗?

宁王朱宸濠:弘治年间的宗室贤王,为何会在正德年间造反?

宁献王朱权(上):说好一起打天下,事后却连江南繁华地都不肯给

江川王朱膺鐩:当朝皇帝的天祖,有明一代辈分最高、最长寿的宗王

8 阅读: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