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在相爱时,往往会许下海誓山盟,比如“一生一世”这个词就常被我们用在承诺上,并被冠以天长地久的“保质期”。可是,真的有那么久吗?
“一生”肯定指的是人的一辈子,少到几十年多至上百年。但是“一世”中的“世”却不是指人的一生。
因为按照古人的说法,“一世”也不过短短三十载而已。
在汉语中,一十为十,二十为廿(niàn),这个“廿”字在平时可能用得不多,但细心的朋友肯定发现了,这个“廿”经常出现在日历里,为二十的缩写。
那么三十是多少呢?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中讲到:“世,三十年为一世,从卅而曳长之”。
按照许慎的说法,“世”字为“卅”字左边的一撇向右拉长得来,而“卅”本就为三十的代用字。因此“一世”也就是三十年。
并且,从商周时期出土的金文中,“世”字为“止”字上面加三个小圆点,表示到三十年为止。另外从“世”字的发展也可以看出,“世”也像是“十”相互连接而来。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曾说过:“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孔子的意思是,如果有君王开始治理国家,也要经过三十年漫长过程的努力,才能实现仁政。所以西汉孔安国注释:“三十年曰世。如有受命王者,必三十年仁政乃成也。”
不过也有人认为“世”并不是精确的三十年,而是父子相继为“一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代人,所以才有“世世代代”表示代代相传。
不同的观点认为,“世”为“枼(叶)”的分化字,而金文中“止”字上面的三点并不是指三十年时间,而是树上的叶子。并且古代“世”与“枼”读音相近,用法也相通。
曾在湖北宣都出土的楚国文物“王孙遗者钟”,上刻铭文“枼万孙子”,这里的“枼”就通“世”。
所以,“世”字早于“枼”字,由于后来多了含义,表示树叶的“枼”才在下边添加了木字旁以做区别。而“世”与“枼”完全区分开来也已经是秦汉之后的事情了。
树上的叶子每年凋落来年新发,“长江后浪推前浪”,恰似人的世代相传。所以说“世”也就表示一代人。
于是,按照这个观点,孔子的“必世而后仁”中,“世”翻译成一代人似乎更为妥当,表示要实现仁政,需要经过一代人的不懈努力,而不是具体量化为三十。
后来东汉王充在《论衡·宣汉》中也提到:“汉兴二十余年,应孔子之言‘必世然后仁’也”。意思是汉朝从汉高祖到汉文帝共经历二十余年,整整一代人,才得来天下太平,正是应了孔子那句“必世然后仁”啊。
不过“一世”在如今的应用中,早已没有“三十年”这个标签。不管是一辈子也好,三十年也好,或是一代人也好,珍惜现在才贵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