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欣赏:伯牙鼓琴①

明矾笑应心 2024-12-24 21:32:35

●《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鼓琴/而/志②在/太山③,

锺子期/曰:"善哉④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⑤。"少选⑥之间/而/志在/流水,

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⑦。"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⑧。

▲作者

本文选自《吕氏春秋·本味》。《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百科全书式巨著。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家、法家、墨家、农家、兵家、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

【注释】

①鼓琴:弹琴。鼓,弹。②志:心志,情志。③太山:泛指大山,高山。一说指东岳泰山。④善哉:好啊。哉,语气词,表示感叹。⑤巍巍乎若太山:像大山一样高峻。巍巍,高大的样子。若,像。⑥少选:形容极短的时间。⑦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⑧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译文】

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想到高山,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大山。"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说:"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锺子期死后,伯牙摔碎瑶琴,弄断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

伯牙与锺子期的故事,是中华文化对友谊最经典、最形象的诠释。伯牙琴艺出神入化,锺子期音乐欣赏水平也臻至化境,能够通过音乐传递彼此的感情,这才是"知音"。达成友谊的基础就在于理解,因而知音难觅。"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典范,它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拓展】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省荆州市)人。虽为楚人,却任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他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后人尊为"琴仙"。传说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伯牙的作品。相传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回国探亲途中发生的事。

关于伯牙、锺子期二人成为知音的传说在《列子》和《吕氏春秋》等古书中均有记述。后人有诗云: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0 阅读:0